-Hayekist-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喜欢:1
mark
年轻人负债人群实际债务收入比是12.52%

热门回复

2020-03-27 18:37

个人理解:金融科技收入,从某种程度是伪命题。当然有两种情形除外:
(1)提供获客介绍费,但互金公司只是一个中转站,他们的流量,尤其是新增流量来源于抖音、微信等流量商。趣店直接把存量客户甩卖,赚的是广告费。
(2)提供风险评价服务,但这个最多只能收取借款金额的千分之1-5,蚂蚁金服和京东这些有场景消费数据的机构占优,这些数据可以合成风险控制模型里的核心。比如一个人在京东或也淘宝商城的年消费量、收货地址的稳定性等等,都有助于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评估。但这不不是互金公司的优势战场,未来对他们光明的一面是通过持续的放贷可以累计客户的还款和违约数据,这些可以转售给百行征信的类型公司。
银行和互金公司最大的差异在于,银行是存款类机构,可以通过吸收存款来形成杠杆。而互金公司要放杠杆,只能通过批发融资,如某些银行通过CD、金融债负债是一个道理。
互金公司发放贷款,最终由互金公司承担最重要的信用损失,也符合商业逻辑。否则,所谓的资方如何克服对“道德风险”的恐惧?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之一,或许就是把分工无限切分。

2020-03-27 18:10

专业,学习了[很赞]所以,银行是宁愿少赚一点(18%以下),也不想背这个人群的风险(找被人担保)。前几天看新闻,互金公司基本都申请了融资担保牌照,队伍很整齐,这个风险看来还是得想办法自己背。[亏大了] 
互金公司如果不做兜底生意的话,恐怕业务量会损失大半[摊手]这个行业可真是复杂。。虽然前几年确实非常赚钱。

2020-03-27 17:52

银行受货币政策宽松驱动的效应更强。信用卡高额度的人群在当下的借贷需求也弱,但弹性工作者或许比以前更依赖互金公司的发薪日贷款。五环外是另一个世界,还有很多人是“手停食停”。这就是需求的分叉,但这些人可能连信用卡都没有。银行可不敢和他们做生意。
互金公司对货币政策则相对不敏感(尽管这可以推动负债利率降低),但对经济周期敏感。经济下行周期里,借款人收入的不确定增加,逾期率大概率是上升的。
对于互金公司,借款时长12个月,假设久期为2,就是1一个亿在一年内可以放贷2次,按3.5%的逾期来估算坏账率,一年的坏账率就是7%,银行的报表可受不了,非被监管机关叫去谈话。只能透过互金公司来做这些高风险客群,由他们兜底来吸收第一道损失后,在报表中的坏账率就低了。相当于借一笔钱给互金公司去做互金贷款。

2020-03-27 17:34

基础货币供应宽,也就是流动性宽松,但通过信用创造机制生成贷款才能转换为现实购买力刺激经济。现在疫情之下,公司贷款的预期风险升高,银行和互金公司都想发力零售贷款。尽管二者服务的客群不一样。

2020-03-27 23:40

可能就是这样的逻辑,如果不是做引流而是做自营,可能做的是银行不愿意做的生意,不然ZF允许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20-03-27 23:30

嗯,一看就是业内人士。

2020-03-27 22:37

碰到超级专业的球友,还是很开心滴[赞成]

2020-03-27 22:36

表述太专业了,其实现在互金干的就是'“流量批发+风险评估”的事情,后者看审批决定权在谁手里,谁赚得多风险也高,“金融科技”这个词听上去比“助贷”好听而已[大笑]
但是也必须承认,金融机构如果自己建团队去做获客和反欺诈风控,效率一定会比互金公司独立去做低得多,所以必须承认他们的存在价值和分工和理性。

2020-03-27 17:47

你老年人,我骨灰了。。

2020-03-27 17:30

尼尔森这个调查不知道有多大参考性,我本老年人是没有借钱习惯的,不理解现在年轻人怎么想,本人就是用信用卡的信用功能而已。
昨天写这个文章因为查看几家银行近期的借款优惠情况,今天招行信用卡中心就打开劝我借钱了,还说利息真的很便宜!我说我真的不需要!!看来银行目前确实有大量钱放不出去(对优质资产),缺乏优质资产,又不情愿接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