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4年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喜欢:1
几点理解:
1. 和信用卡/蚂蚁/微众银行是同人群不完全对;信用卡等最高18%年化利率,但是360在24%-36%的放贷余额已经占比71%了;
“As of December 31, 2018, the outstanding balance of the loans with an APR exceeding 24% amounted RMB30.6 billion (US$4.5 billion), representing 71.0% of all the outstanding balance of our loans”

2. 坏账其实最近也在一直升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90+从0.6%到9.92%,这次好像是0.94%了;请注意这个是在余额飞速增大的前提下;所以其实也是很高了;
另外看他年报里面提到的vintage坏账数据;18/q2的曲线上去还是比较明显的;
网页链接

不过他的利率也在明显提高;
3. 主贷模式,不知道后面的银行和消金,会在多大程度上,后续直接绕过360直接给对应的贷款人放贷?在机构助贷模式下,这个是个潜在风险?
4. 金融是强监管行业,但是,360金融其实不算是一个金融公司,他的确是”科技“公司;因为自己不放贷;他本质上是做了一个流量采买,和鉴别(反欺诈,定价)的事情;
而这件事情,是一个标准的互联网+大数据的游戏;这个是应该是强者愈强的游戏;网络效应,数据积累效应;
我认为尾部的互金公司都会死掉;除非是自己本体业务也有很大的流量+用户数据沉淀的(比如美团,JD之流)。
5. 如果可以补充一下,qfin对应的风险,我觉得这个会是一个更加有意义的报告;比如老掉长谈的经济下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其实还有一个风险,就是,整个互金行业在百行征信完全强制落实之后,大家都必须强制上报,那么在风控技术方面,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大的差别;那个时候,可能竞争力就去掉一大半了;但是白行是个不官不民的机构,估计也做不好;$360金融(QFIN)$

热门回复

专业啊。1我也有疑问;2我也认为值得警惕,另外,如果风控的主要工作是反欺诈的话,印象中各家都在买相同的黑名单?风控优势何在?3我认为无需多虑,小银行干不来大银行不愿意干。

风控要是真那么简单,为什么小银行做不来?互金机构之间风险差异也挺大,仅因为利率和客群啊[滴汗]

凑个热闹,1/2/5,客群的下沉,风险会适当的提高,当然风险的测算,是个精细活,根据披露的每个季度的vintage,平均期限,M3+不良率,余额,是能互相印证的。整个资产池的绝对风险还是很低的,至少是市面上几乎所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都羡慕的,基本接近信用卡循环户或者现金分期户的资产表现了,QIN更真实的风险,是在助贷的资金圈内,之后的资金成本下行会也会印证的,今年是缺优质资产,不缺机构资金。服务更多客户,客群的扩展,本身对于风控能力的提升,不管是模型还是策略都是很有帮助的,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最终是管理portfolio的问题罢了。3,关于助贷机构洗客户,客户的粘性,用户体验是在360借钱,小的城商行没有系统能力和运营能力,大的股份制行,根本没动力做。4,线上这个市场肯定是强者恒强,这个生意的商业模式就是那么三要素,获客、资金、风险。现在是给客户授信是一个最关键的事情,明年开始巨头之间对客户利率的价格战,意味着小平台不得不消亡。

2019-05-27 10:06

1、2两点,应该主要是人群结构变化导致的,360金融2016年成立,最早尝试的是18%那部分人,后来逐渐向24-36%人群扩展,逾期和坏账会相应走高,他们的做法是通过相对高的定价,覆盖人群结构变化导致的坏账风险走高问题,总体来说,目前QFIN的逾期坏账在行业里是最低的。
3,关于绕过360金融,可能性比较低,银行只擅长做自己客户的生意,比如你是工行的客户,有工资流水,他可以很轻易的做你的信贷生意,但是对于招行的客户,工行无能为例,我就是这样的,工行只给我5000元的信贷额度,招行给我十几万。技术和数据迭代方面,银行跟互联网企业更没办法比,效率和机制差的太远。
4,我也认同这是个互联网+大数据的游戏,强者愈强,网络效应明显,互金尾部公司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实本来大部分互金小公司也没准备做大,大部分做高利息生意的都是打算赚快钱完了走人。
5,关于风险,我会继续关注这个行业的走向,目前能得到的推测是,业绩稳健的公司,对系统性风险的抵御能力会更强很多,稳健包括用户增长、额度、贷款期限、风险指标、资本充足率等等这些指标,反而是业绩变化大的公司,可能比较危险。

第三点,助贷模式感觉有点类似与电商的商城模式,从机构的选择和获客的能力方面,感觉绕过助贷方的可能性不大。第五点,百行征信的问题,应该是不存在的,就好比各大银行都接入央行征信了,但是大家的风控能力差别还是很大的。

助贷模式下,资金资产的供求关系,行业口碑这些东西,绝对是慢慢积累出来的,后期会越来明显。360去年是成长很快,但还有一家模式完全一样的某度,跑的更快,据说年底已经做到800亿以上,它家18利率的3/7分润模式,坑了多少不少家的。

2019-05-27 13:10

今年是缺优质资产,不缺机构资金”,这不是万金油吗?

2019-05-27 12:17

感觉你是互金从业者。“今年是缺优质资产,不缺机构资金”,这点在上周沟通会上,管理层也提到了,今年的状态是银行机构希望从QFIN这里多拿点额度,整体上是对前期资产质量满意的,以前都是QFIN去求银行多给点额度。

2019-05-27 11:54

关于3,我也基本认同;看他后面的机构资金方了;如果是消金公司之类的,就会积极去洗;如果是小的城商行,那是没这个本事和动力去洗;没有研究过具体的breakdown;

度小满吗[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