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越大,责任越大——《不拘一格》读书笔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65回复:224喜欢:163

 $奈飞(NFLX)$  

2001年,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破裂。随着投资方的撤出,许多当时的独角兽业务都大受打击,日后成为流媒体巨头的Netflix也不例外。面对濒临倒闭的困境和捉襟见肘的现金流,以创始人Reed Hastings为首的Netflix管理层不得不做出了一项艰难的决定——将员工规模削减三分之一。

按常理来看,裁员——尤其是大规模的裁员,必然有损办公氛围和员工士气。然而,在Netflix的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大规模裁员后,Hastings却意外地观察到,整个公司的创造力、效率和员工的积极性似乎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员工们似乎比以往更热爱工作了,工作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阴差阳错地,为削减成本而不得为之的无奈之举,反而为组织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这促使Hastings对员工积极性和责任心,乃至Netflix的组织文化产生了更深层的思考,探求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积极的变化,以及如何将这种积极正向的能力持续下去。正是Hastings这次思考和总结的结果,诞生了当今Netflix“自由与责任”企业文化的基础。

打造这种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的首要关键点在于:保持人才密度

01年大裁员后企业氛围的大转变令Hastings意识到,高效而富有创造力的工作环境的前提是足够优秀的员工。这不仅是因为优秀的员工本身即具有出众的能力,还因为同优秀的人共事本身就会对彼此形成正向的示范和激励;相反,那些表现平庸、懒散、得过且过的员工会对团队造成不良影响,反而会拖累整体的绩效表现。

而当一个企业的人才密度足够高、员工足够优秀,那么许多适用于传统企业的规则和控制流程其实完全可以精简,以释放出员工耗费在重重决策审批流程中的生产力。换言之,就是给予员工更大的自由。

然而,漫无边际的自由很容易导致无序。因此,Netflix的组织文化非常强调坦诚、及时、全方位的反馈

Netflix,员工们被鼓励积极、及时地与同事就工作事项进行反馈,同时在企业层面也制订了定期的书面反馈计划。公司的最高管理层自上而下做出了正面的示范,持续向员工传递出这样的信号——只要认为是对他人或公司有益,哪怕是最基层的员工也可以对Hastings本人提出有效的意见,后者无论选择接受与否,对这种反馈行为本身永远是持鼓励态度的。

高人才密度的工作环境中,创造坦诚的文化氛围和高效的反馈机制,为更自由的企业文化创造了条件——当员工彼此之间建立起了坦诚高效的反馈,管理者花在纠正错误决策、监督员工行为上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而然地就减少了。

刨开了这些前提条件去看Netflix的“自由”文化,当然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在Netflix,员工可以自行决定休假的时间和长度,在差旅和项目经费上也不设任何事前审批。这样松散的管理形式不但没有让企业乱套,反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决策成本。而对员工而言,公司给予的自由度越大,实际上自身承担的责任也越大。这是Netflix看似宽容的企业文化背面隐含的残酷一面。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重新回顾Netflix“自由与责任”文化的根基——人才密度。对于企业而言,尽可能地提高人才密度就意味着永远要淘汰一部分平庸的人才。这也是Netflix文化最受争议、时常被抨击缺乏人情味的一点,“仅仅是做到合格也要被裁”,因为Netflix期望的是卓越。

跟许多公司的常规做法迥异,Netflix从来不会说“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而是宣传“我们是一个团队”。在此,团队的概念更接近于体育比赛中的球队,只有最优秀的运动员才能上场,每一次的比赛都需要全力以赴。Netflix的员工留任测试中没有一般企业中的固定标准考核,也不是末位淘汰制度;员工是否胜任只有一个评判标准——他/她有没有优秀到如果主动辞职,上司会极力想要挽留?

可想而知,这个标准实际上比任何可量化的标准都更严苛。在这一实施的结果下,Netflix的员工总流动率水平大概在11%~12%,与媒体/娱乐业平均水平相若,但非自愿离职率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

员工留任测试从流出端保证了Netflix的人才密度,而毋庸置疑的高薪则从供给端源源不断地为Netflix吸引着人才。Netflix的薪酬政策不按年限和级别的阶梯式涨幅,而是遵循一个原则:为优秀人才提供行业内最高薪资

这一看似不经济的薪酬制度实则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作为软件工程师出身的Hastings非常认可软件行业的“精英法则”——这源于1968年发生在圣莫尼卡的一次知名测试,在测试中,研究者召集了9名优秀的程序员,要求他们完成一系列完全相同的编码操作。最终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时间内,最优秀的程序员相较能力最平庸的程序员效率的差距达到了惊人的10-25倍,远远超出研究者预期的两到三倍。Hastings深信,凡是在创造性的工作岗位上,这种精英法则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哪怕是以业内最高的薪酬雇佣一名优秀的员工,产出效果也好于以较低的薪酬雇佣数名相对平庸的员工——而从绝对金额支出上看,前者比后者更经济。

行业最高的薪资结合能够自然激发员工创造力的留任机制,让Netflix得以实现在发展壮大的动态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人才密度。优秀的员工越多,Netflix给予这些足以独当一面的人才的自由度也就越高,也就越来越能以一种“松散耦合”的灵活机制实现增长。

与绝大多数大型企业的“金字塔型”决策机构(自下而上层层向上汇报,自上而下层层向下授权审批)不同,Netflix的组织型态更接近于“大树型”——Hastings制订底层的基本战略,并将Netflix公司层面希望达成的情景与首席内容官进行交流,首席内容官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更具体的情景方向,依次类推。在项目最终立项的过程中,每一层下放传导的都是情景管理而非控制管理。在目标认识一致的基础上,每个层级的员工都能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和自主权。

总结下来,Netflix的企业文化立足于高人才密度,并在这些优秀员工之中创造高效的反馈机制,从而降低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在此基础上,Netflix可以做到放松对员工的管控,给予员工更大的自由。为了始终维持高的人才密度,Netflix随时愿意为了真正的人才开出行业最高薪资,同时对解雇平庸员工毫无迟疑。一个永远由高水平员工组成的团队能够下放更多的决策权,发挥员工最大的创造力;员工被给予的自由度越大,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

跳出这一逻辑来看Netflix的人事、薪酬、决策制度,许多规定无疑都是令人费解的;唯有结合整体框架和公司的业务来看,才能明白这的确是最契合Netflix的企业文化。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Netflix才会成为这个时代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

精彩讨论

仓又加错-刘成岗2021-07-22 06:20

末位淘汰制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是最大的糟粕!我曾经指着一个hr vp的鼻子骂“老子的部门连老板都夸,随便拉出一个人去别的团队都是顶梁柱,凭啥老子还要淘汰末尾的10%?”,还一次骂hr bp“我这忙得天天加班,让你帮我招人半天连简历都没几个,还淘汰10%你来干活”,还一次“别逼我,逼我我就招10%炮灰进来将来淘汰用”

无声2021-07-22 06:40

这个很认同,末位淘汰是无能的表现。

曹文景2021-07-21 15:19

@投资悟人生  nucor是制造业,Netflix是科技/文娱业,激励方式也是极其独到,类似中国道家的无为而治,但无为又无不为,在摆脱大企业病/官僚化/行政化方面极其出色。这本书是企业家/创始人与精研企业文化的管理学者合著,不仅阐述了Netflix的举措,而且阐释了实施这些举措的前置条件/适应范围,提醒其他企业勿盲目模仿。其实任何管理措施其实都类似一味药,有其适用对象、服用条件、副作用,但多数管理书都是只讲自己的管理手段在自己企业起到了多么出色的效力,却不讲使用对象、服用条件、副作用,结果其他企业要么学不到、要么学出了大问题。像通用电器杰克韦尔奇《赢》,谈坦诚有多重要,却不讲忠言逆耳,做到坦诚是极度违背人性的,如何落地?这本书里就详细提到了表达的方式方法,讲解了如何让忠言不那么逆耳。韦尔奇谈末尾考核的必要性,却一字不提这会造成严重的内部斗争,同时让员工为避免淘汰,竞相追逐短平快的项目而不愿干长期出成果的累活。此外,本书不仅仅是企业家视角,身为管理学家的作者深入企业内部做各层级员工的访谈,揭示了企业的全景实况。$奈飞(NFLX)$ $阿里巴巴(BABA)$

曹文景2021-07-21 19:31

其实,经常有人请我推荐企业书,其实我的思想源流不是企业而是政治军事,恢弘壮丽的蒋vs毛决战里揭示了无数成败的密码。毛其实是把放权与控制的尺度把握得如入化境的天才,以激动人心的思想理念为抓手,把传递思想的政委安插到连队上是其控制的一面,但是在实际作战中高度放权,不越级指挥/安排战术细节,放手让游击队在敌后自主作战,但如果指挥官不服从战略调度,政委又可以行使监军职能。人才浓度方面我方也是极高的,而且不是靠像Netflix这样靠高物质激励,而是以崇高的理念的打动人心。朱老总本已有高官厚禄,为了寻求救国之道高龄留学德国,此等人物军阀里可有?反观老蒋,理念基本破产,吸引人才就是靠高官厚禄,这种人本质上就是利禄之徒,面对真正崇高的理想主义者是不堪一击的。而且这批利禄之徒中饱私囊克扣军饷,底层士兵就不得温饱,除了嫡系王牌部队,士兵基本是强拉壮丁来的,原本为了抗日的大旗还能勉力艰苦作战,打内战则毫无斗志,三年丢了大陆情理之中。$阿里巴巴(BABA)$

仓又加错-刘成岗2021-05-02 09:50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深有感触,不过是反面例子。
1、在Nokia的时候,我是site architect,我同学姚冬(现在是wps vp)是avcon(S60 UI Framework)的architect,我俩为了迁就整个S60北京团队的水平,花了大量时间在闲聊天喝咖啡上。
2、在小米的时候,是我干工作以来第一次没有助理(第一份工作不需要出差),战略投资工作,一天飞3个地方都是很正常的,然后出差要审批,出差结束要自己贴发票,可想而知这套出差管理制度把我给烦得不行,辞职不干也有它的一份功劳。
写着写着想起一则正面的例子,优秀人才浓缩的力量。进YY后我组建的第一个项目小组,做了一个游戏画中画产品,打游戏的时候通过YY连麦,游戏中能看到会议状态,团队一共5个人,这个产品技术难度很高,我们注入游戏进程挂了一个lua引擎,在directx游戏中“开窗”用lua画界面,注入程序要跟YY主程序通讯,改造YY主程序,改造YY服务器,好像花了一个月就做好了,所有高管都惊了,换成一个普通团队,可能半年都做不出来,换成一个平庸团队,压根儿就完成不了任务。我那天才同学姚冬负责改造YY主程序几个星期后就比公司所有人都更懂那段代码。这五个人现在有3个人退休了,一个在WPS当VP,一个在小米生态链当副总经理。

全部讨论

@投资悟人生  nucor是制造业,Netflix是科技/文娱业,激励方式也是极其独到,类似中国道家的无为而治,但无为又无不为,在摆脱大企业病/官僚化/行政化方面极其出色。这本书是企业家/创始人与精研企业文化的管理学者合著,不仅阐述了Netflix的举措,而且阐释了实施这些举措的前置条件/适应范围,提醒其他企业勿盲目模仿。其实任何管理措施其实都类似一味药,有其适用对象、服用条件、副作用,但多数管理书都是只讲自己的管理手段在自己企业起到了多么出色的效力,却不讲使用对象、服用条件、副作用,结果其他企业要么学不到、要么学出了大问题。像通用电器杰克韦尔奇《赢》,谈坦诚有多重要,却不讲忠言逆耳,做到坦诚是极度违背人性的,如何落地?这本书里就详细提到了表达的方式方法,讲解了如何让忠言不那么逆耳。韦尔奇谈末尾考核的必要性,却一字不提这会造成严重的内部斗争,同时让员工为避免淘汰,竞相追逐短平快的项目而不愿干长期出成果的累活。此外,本书不仅仅是企业家视角,身为管理学家的作者深入企业内部做各层级员工的访谈,揭示了企业的全景实况。$奈飞(NFLX)$ $阿里巴巴(BABA)$

2021-05-02 09:50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深有感触,不过是反面例子。
1、在Nokia的时候,我是site architect,我同学姚冬(现在是wps vp)是avcon(S60 UI Framework)的architect,我俩为了迁就整个S60北京团队的水平,花了大量时间在闲聊天喝咖啡上。
2、在小米的时候,是我干工作以来第一次没有助理(第一份工作不需要出差),战略投资工作,一天飞3个地方都是很正常的,然后出差要审批,出差结束要自己贴发票,可想而知这套出差管理制度把我给烦得不行,辞职不干也有它的一份功劳。
写着写着想起一则正面的例子,优秀人才浓缩的力量。进YY后我组建的第一个项目小组,做了一个游戏画中画产品,打游戏的时候通过YY连麦,游戏中能看到会议状态,团队一共5个人,这个产品技术难度很高,我们注入游戏进程挂了一个lua引擎,在directx游戏中“开窗”用lua画界面,注入程序要跟YY主程序通讯,改造YY主程序,改造YY服务器,好像花了一个月就做好了,所有高管都惊了,换成一个普通团队,可能半年都做不出来,换成一个平庸团队,压根儿就完成不了任务。我那天才同学姚冬负责改造YY主程序几个星期后就比公司所有人都更懂那段代码。这五个人现在有3个人退休了,一个在WPS当VP,一个在小米生态链当副总经理。

2023-11-27 18:06

个人觉得这个大部分是 “优秀公司的共性”和“左派价值观的输出”,而不是公司管理的秘方。 你要给$网易(NTES)$ 的管理模式美化一篇文章不一定比这个更吸引人,实际的效果可能也是一样的effective。
如你另外一篇文章所写,奈非的成功的核心是在竞争对手都没意识到这个事儿的时候尽量的积累自己的用户,滚起来自己的雪球,让后进者需要投入更多的钱和资源,而自己也可以持续投入来竞争。所谓的企业文化有帮助早期拍出一些爆款。但是可笑的是当年的爆款宣传的是另外一套逻辑,说的是数据分析让人知道Kevin spacy+大卫芬奇一定是好看的。 所以个人认为$奈飞(NFLX)$ 是一家非常擅长PR的公司,作为长期投资者一定要把他 跟 其他MAG7 分开看,大家真的差别很大。
相比来说我反而觉得 $网易(NTES)$ 比奈非更独特,因为全球的商业游戏研发能力其实是产能稀缺的,而这个行业还在不断的变化中,未来还有机会有增量。而北美的长剧制作能力则是非常的过剩,然后这是个垂垂老矣的百年行业,只能被短视频和其他的娱乐方式所侵蚀。
如果只看5年、10年的年化收益率的话,似乎奈非也没跑赢网易。未来我觉得大概率也跑不过

2021-07-21 16:11

这一点我是有感受的,原先08年加入现在公司的时候,一般只要985毕业的,而现在,211毕业的也招聘不到了。因为新进公司的人能力和素质都不高,不得不有很多的流程和规范,导致管理成本非常高,效率也非常的低。
我们都在自嘲,新员工都在忙着写bug,而老员工在忙着修bug。

2021-07-22 12:44

这有点跟学生学习一样,好的学生是不要怎么管的,因为他们有内在动力驱使。

2021-05-02 08:36

奈飞文化太牛了

2021-05-02 07:15

好书

2021-07-22 12:55

奈飞的企业文化几乎就是我理想中的那种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不是谁都学得来的,非常难,不过令人向往

2021-07-22 12:52

网飞有专门的一本书

2021-07-22 08:58

奈飞-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