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的五点预期差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84回复:174喜欢:119

双减之后,教育行业基本上属于冷门行业

但是大家都不看的时候,反而是值得研究下功夫的地方。所谓预期差,就是别人不愿研究的你研究了。这里直接说一些研究后个人认为重要的点:

预期差一:双减伊始,多数投资者都认为学科教育消失后,素质教育的市场很小,没有意义。但是实际上,学科外教育原来的市场空间是被学科教育压制的,压制消失后,学科外教育的市场正在逐步回暖,这是替代品效应。

预期差二:素质教育科目的局限性。大家理解的素质教育无外乎美术音乐体育等。但实际上,素养类教育正在快速崛起。包括思维课,大语文古诗词,英语剧本,科学实验(理化生兴趣实验)等。这些课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和学生喜爱。

预期差三:在教育行业广告投入大幅减少的背景下,盈利能力逐步显现,行业有序发展。大家都少投广告的背景,很类似香烟广告禁令后的万宝路香烟,有历史品牌效应的教育类企业未来有望获得慕名而来的自然流量。

预期差四:智能教辅和教具市场快速发展,未来在师资和教学内容有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教具教辅市场来变现。比如讯飞的学习机买到了3k-5k,新东方ok机也有各种类似saas的学年充值功能,好未来 最新推出的学拍拍更是1k多的价格包含了所有学期。未来这个市场的发展也值得关注。

预期差五:中考改革方向,不再走难题怪题的思路,而是强调知识点的灵活运用,题型偏灵活,有的地方科目甚至增加了美育类科目。以前死记硬背,刷题的方式路会越走越窄。长期看,底层素养的打造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假以时日,相信家长会在一次次考试后逐步重视学生素养的培养,而这是否会是素养教育未来的新增需求呢?可以持续观察。

结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教育并不是一个会消失的行业。因为人永远要学习。给教育一些时间。

全部讨论

2022-09-21 19:47

以我对孩子培养的理解,孩子五年级或者最迟初中之前,还是会上这些非学科类课外班的,但是之后基本上就不会上了。
非学科类培训班市场确实很大,但是极其分散,不像学科类,就是语数英最多加上物理化学,非学科类太分散了,比如乐器类,怎么也有一二十种吧,虽然大部分孩子都会尝试学一个乐器,但大部分孩子也就是学个一两年多的三四年就放弃了,再比如体育类的,至少也有十几种项目,所以这个市场可以说很大,也可以说非常分散,新东方靠英语,学而思靠数学,豆神靠语文,但我不觉得会有素质类教育机构靠某种培训能够上位。数字类培训基本上都是小而分散,如果说新东方好未来豆神是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靠大单品做成连锁店,那么,素质类培训机构就是欧洲的餐馆,比如意大利的批萨店,分散而精致,但是绝对做不大。

2022-09-21 19:15

没有减负之前,去学而思这种K12机构。
现在减负了,学校还是放羊般教育,逼得家长请K12老师请到家里辅导。。经济负担更重。

2022-09-21 23:38

以后一年六百万出生,其他啥逻辑都没用了吧。

2022-09-21 19:31

少一点功利心,才能更客观更接近本质

2022-09-23 14:35

2017年之后新生儿数量断崖式下降,现在还在下降趋势中,这才是教育行业的大问题。其它细枝末节的小问题研究再多,也没用。

2022-09-21 19:04

好奇问下,学拍拍这种,为什么不做成app呢?

2022-09-21 21:56

政策一旦变化 ,新机会肯定是有的,但是从来是新的公司 ,绝少有老树发新芽

除了教育硬件可能有点搞头,其他的商业模式都很差的。教育的核心价值都在老师,公司难赚钱,新东方学而思能成是因为把老师标准化了。然而很多学科、品类的老师是很难标准化的,都有know how。类比餐厅和连锁餐厅吧。

2022-09-21 21:12

儿子刚上小学,现在校外的机构都在和学校合作,在学校提供了更加便宜、方便的素质课程。同事,学校的课程体系也越加丰富,所以我们是不会再报其他任何校外课程(除了吉他,一直在学)。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和学校合作机构解决很大的问题,因此并不是特别看好这个赛道

2022-09-21 19:28

跟你的观察不太一样。
素质教育没啥搞的,深圳XES的科学素养,一改再改的试探,还是家长不认同,名师跑光了。
K9,K12的市场是少了一些。但是感觉有燎原之势了,热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