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34喜欢:20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精彩讨论

晒太阳的小牛2018-11-18 13:17

想想三公消费反腐那时候的茅台五粮液,和三聚氰胺后的伊利,想想实际的供给需求,再看看现在的枫叶教育。。。

方十二不要方2018-11-16 23:58

短期来看不是机会
一是政策导向,不要和政策对着干,偶尔可能会有投机的机会,但更多的可能会死的很惨
二是近些年确实学前教育和k12等比较混乱,因为暴利,所以扩张比较盲目,因而也存在很多问题,比较有名的就是红黄蓝了,
三是这将会成为一次调整和整合的契机,真正优秀的企业将趁机脱颖而出,而跟风者将被淘汰或者进一步被压缩生存空间

因此从长期看,对校外教育行业是一件好事,因为将促使校外教育行业龙头进一步凸显,利润进一步增大,

所以现在可以做的,就是提前做好观察和准备,在估值被砸后,龙头崛起前进入!

全部讨论

2018-11-17 11:14

这轮教育股政策性下跌可以参照光伏,新能源补贴突然中止;机场建设基金取消;民办教育和幼儿园的两个政策全部落地。前期教育类公司风头正劲,生意模式好,成长空间大都是其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对于二级市场来说:教育类上市企业的高估值背后支撑来自于,上市公司凭借高估值发行股票来收购普通估值的一级市场盈利性幼儿园,估值模式类似一二级市场套利;现在政策监管直接将这一逻辑封死,二级市场的高估值成了无本之源,无法套利,因此股价暴跌实属应当;
对于一级市场投资者来说:一级市场的盈利幼儿园资产无法通过IPO或并购形式退出,经营一级市场的PE私募机构同样面临非常头痛的流动性问题,流动性下降,退出成为难题,整个资产的金融属性都会大大下降。
对于消费者来说:盈利性幼儿园资产价值贬损,进入这一领域的资本未来逐渐减少,供应进一步减少的情况下,需求高速增长,短期可能会加大教育资源选择难度。
当然,从政策制定角度说,没有了盈利性幼儿园,因逐利带来的种种乱象不再出现,这件事可能最终符合社会公益。
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遭遇的政策风向转变,其他教育机构未免兔死狐悲——新一轮自发性的行业整合调整在所难免。

2018-11-17 09:22

教育从一个国家的战略层面看,真不太适合进入资本市场。国内家长的教育理念还是太过功利,攀比心强,羊群效应明显,如果这种现象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新一代家长的思维逐渐转变,整个行业的竞争会逐渐加大,会有一部分淘汰出局。
个人觉得目前这些教育估值都不算低,再加上政策的预期,即使是最近大跌,也不见得是投资机会。

2018-11-17 08:48

教育股高度依赖政策,没有政策这个打伞,很难有作为,不看好后市,确定性不高,目前应该回避,等情况明朗再进入

2018-11-17 08:37

好像有屏蔽了敏感词汇,重新说下:
是这样的,8月10日的送审稿中第十二条实施集团化办学的不能兼并收购、协议控制、加盟连锁非营利性学校,大家对协议控制有歧义,是否意味着现有教育上市公司VIE结构瓦解;本次针对幼儿园事件的第二十四条,提到不能以可变利益身体,协议控制非营利性幼儿园,那么非营利性幼儿园上市被打死了,不能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那么未来上市公司将不会出现收购幼儿园现象,现已上市的非营利性幼儿园将转性或者剥离,可以看到天立和博骏已经这样公告了,这第二十四条引发大家担忧的是送审稿中的第十二天,协议控制可能做实vie,那么未来义务教育学校不允许通过vie的形式上市了,而国内更不允许非营利性机构上市,枫叶这种未来的成长性受到限制,另外义务教育中被未特地强调小学和初中,某种意义上说未来高中也可能义务教育,x达搭在某内部会议上已经提到,相关部门已经在论证,具体不多说。目前看早教影响最少,高教受到监管压力,未来盈利能力必然下降,而培训类这次整顿影响很大,但事后看必然利好于几大龙头。

2018-11-16 22:22

今天这次是对以前政策的延续,不足为奇。
仅仅是时间上让大家觉得突然罢了。
教育行业在我国本身就属于一个比较特和殊敏感的行业,再加上之前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更加给监管创造了条件。
目前来看,政策确实还远未出完,不排除会借此机会进行扩大。
既然这次禁止了融资收购,那就更加钱花了之前即有资源上市公司的独特性和稀缺性。
以后赚内生性增长的钱也不错。
我认识的几位投资者最近已经开始介入。

2018-11-16 22:19

香港股市属发达市场,投资者理性度远非内地投资者可比。就拿IPO来讲,同样的IPO,在十四亿人口的A股市场可能是利空,在一千万人的香港却不会对指数引起冲击,就因为发达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已贯彻于投资行为中,那些像一般中小盘个股很难引起价值投资者关注,所以对于这些股票做空机制反而远强于内地,甚至上市公司可以自我进行做空行为式的缩股。
所以,不能以A股的一些炒底炒小规律性的行为,来投机于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