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58回复:142喜欢:118
段总和方丈的讨论你站那边?
#腾讯控股# @不明真相的群众 @大道无形我有型
我站段总[鼓鼓掌]
段总刚发的时候其实我也有点不理解,我也持有和方丈一样的观点,但是“我接受我投资的公司的战略投资,但不容易接受其财务投资。”这句还是点醒了我。
1、腾讯战略投资能力有目共睹,拳头、京东美团等均实现了高收益,核心原因是战略投资在腾讯的能力圈内,买腾讯也是有看中腾讯投资能力的原因,那么请问现阶段互联网高速发展期过了怎么办?转为回购就一定能实现高收益么?
2、财务投资做不好根本原因是在腾讯能力圈外,也别说腾讯可以流量入股或腾讯有渠道投分红给股东股东没法投之类的话,这些都≠收益
,印象中腾讯还投过拉面?总之给人一种钱多人傻的感觉?
3、现阶段的回购确实是最好的回馈股东方式,互联网高速发展期过倒逼腾讯投资由外向内,那也是否表明我们看重的腾讯投资能力无用武之地?向内要增长的时代腾讯的收益增速是变高还是变低?再引段总一句话“看 10 年???”
说到底腾讯的战略投资实现高收益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来的,有种水涨船高的感觉,那么水不涨了怎么办?船是否还能高?
//
段永平对腾讯回购的讨论
腾讯目前的股数比2016年还多,所以这些年的回购实际上全部都变成了员工股?苹果过去10年的股数已经减少了40%左右了。
苹果在过去10年里每一年的股票都是减少的。腾讯除了2023年比2022年股数略有减少外,其他年都是增加的,而且2023年的股数居然比2016年还多。这种回购实际上就是在给员工发奖金哈。
(这就是我一直不重仓腾讯的)原因之一吧。我们买的到底是什么很重要。
慢慢(腾讯)买指的是还没完全搞懂,但又觉得还行的那种。
(对)茅台就没必要那么腻腻歪歪的了。
41分钟前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见过大道不走小路:所以,腾讯不值得信任,不值得。
段永平: 还不能下这个结论。
@xiaoxiangzi:一个对比哈:苹果近三年的发行股数占当年总股本比例为:0.52%、0.63%、0.68%,回购股数占当年总股本比例为:3.5%、3.9%、5.2%。腾讯近三年的发行股数占当年总股本比例为:0.635%、0.209%、0.432%,回购股数占比:1.047%、0.058%、0.000%。所以主要还是腾讯之前回购不够多,主要用来外部投资了,发给员工的比例和苹果比起来不算多,看目前回购架势,以及外部占比投资下降,后续回购应该比例会增加不少。
段永平: 最好看10年。
@不明真相的群众:这个事情,我来说几句哈:
股本减少不多是事实。但是:1、腾讯的股权激励与回购始终是分开的。回购的股份都注销了。而股权激励的股份都是在股东大会授权的范围内单独增发的。这与很多公司将两者混为一谈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腾讯有没有必要发那么多股权激励,是可以讨论的。如果大家对这个事情有特定的看法,比如认为股权激励的规模太大了,那么可以充分利用股东大会的讨论以及表决,表达自己的立场与看法。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动态的,我觉得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没有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是不利的。但高速发展的阶段过去,可能这个激励规模需要动态调整。2、如果公司有足够多的经营现金流流入,又没有大部分以分红、回购的方式回馈投资者,那么钱去哪了呢?其实也简单,大部分作为股权投资投出去了。投资回报怎么样?从现在来看是非常优秀的,超过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公司的ROE,也超过市场上绝大部分资管产品的回报率,所以现在腾讯账上才有巨额可供分配,并且一部分已经分配给股东的股权资产。我认为投资与公司业务相关的股权,属于腾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有的人说这就是腾讯流量变现的一个模式。我可以举一个例子,腾讯曾经买了5%左右的特斯拉股份,后来有股东提出,这与腾讯有什么关系?投资特斯拉我自己不会投吗?后来腾讯果然将特斯拉股份售出。比结果上看,也许这个决策让腾讯少赚了很多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腾讯能够将大部分投资锁定在与公司业务一定程度的关联范围内,确实属于一种“商业模式”。当然,现在这个商业模式能不能持续下去,又是一个问题了,因为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阶段过去了,这个领域内由零到一的公司大幅减少了,想投也投不出去了。对这个问题,腾讯管理层有清醒的认识,就是投资整体上是一个机会成本的比较,如果外部投资机会的预期回报不如投资公司自己的股票,那么就投资公司自己的股票(回购)。对于这种清醒的认知与坚决的执行,我是非常认同的。
段永平回复@不明真相的群众: 事实是“股本减少不多”不是事实,因为过去10年股本是增加的。腾讯的投资很可能是很有道理的,但这不会成为我投资这家公司的理由,但很可能是别人喜欢的原因。我接受我投资的公司的战略投资,但不容易接受其财务投资。段总和方丈的讨论你站那边?<b段总和方丈的讨论你站那边?<b段总和方丈的讨论你站那边?<b

全部讨论

大道和方丈只是在从不同角度看腾讯,我们的观点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方丈的观点我其实也都同意。

因人置宜,以段总的投资能力,他是不需要别人为他做财务投资的,赚来的钱他自己去投资效率最高。而对绝大多数散户来说,钱在腾讯手里效率更高,因为腾讯的投资不仅是投钱,还有资源和流量的嫁接,所以腾讯和他投资的项目成功的机会要远大于普通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

其实也没你说的复杂。
段:不懂不投。腾讯做战略投资,与主业相关,段能看懂。财务投资,段看不懂。段没有否认腾讯过往财务投资的成功,但他看不懂,所以不敢重仓。
方:出身互联网,觉得自己能看懂腾讯利用自身垄断地位进行财务投资的合理性,也能看懂互联网公司股权激励的必要性,这是他能力圈范围。
你:站队的意义是什么?在自己能力圈内,不懂不投,懂了就投。站啥队呢?

2023-12-27 06:17

记得有人(也许是方丈)说过:“腾讯的对外投资属于腾讯自有流量的折现,腾讯的社交属性的应用,不太好直接商业变现(譬如加广告等等传统方式),只能引流到可以变现的业务,游戏自营变现,其他的业务自己做不如外投,然后给流量来养,然后股权再折现。” 做的很好。

2023-12-27 05:53

我选择万茜

2023-12-27 09:21

去年还专门跟方丈在帖子上交流过,整个中概股可能除了网易,都是不注重股东回报、内部人控制的典范,都是投资思维,阿里原来最严重。看看团队背景也很明显,阿里、腾讯两个公司的二号任务,蔡崇信和刘知平都是投行投资背景,这么大的投资团队,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投资而投资。

2023-12-27 05:50

大道和方丈大方向上是一致的,面对分岐,所以,我选择万茜和腾讯!

2023-12-27 23:00

财务投资被股东鄙视 战略投资被国家鄙视。腾讯最后就不投了?

大道说的大概意思是腾讯有点利息导向,我看到的

持续观察腾讯的回购及股权激励!这点确实让人不理解,还有财务投资也看不懂,为什么要拿股东的钱去做财务投资,有点不本分呢,哪怕赚钱也是赚了不该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