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42喜欢:9

$伊利股份(SH600887)$ 以日本为例,在1989年经济泡沫破灭后,人均奶制品消耗量就逐步下降。而国内目前的状况,正像是日本1989年地产崩盘的前夜。5年内,人均消耗量下降5%,10年内下降10%,30年下降20%。因为,经济刚开始下滑时,人们对未来仍然有美好预期,消费惯性仍在。但随着时间流逝,收入预期破灭,消费随之减少。

精彩讨论

巴芒实践者05-12 09:14

不是叫你唱多,起码你发言要理性吧,做为一名伊利的股东,积极支持公司的产品,维护公司的声誉是每一位股东的责任,看看巴菲特吧,嘴里天天喝着可口可乐,嚼着糖果,每天都在为自己的企业代言,这才是一名真正合格的股东。
不要吃着公司的饭,却成天说公司这不好那不好的,这就属于发闹骚了,不好你大可以卖掉啊,没有人拉着你,巴哥看不惯的是这种行为罢了,现在你明白我为啥说你了吧。$伊利股份(SH600887)$

一只泡泡龙05-12 08:27

2022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仅43 美元/年,远低于美国人均 225 美元/年,而饮食习惯接近的日本与韩国人均消费额分别为 175/89 美元/年,与欧美及日韩相比,国内乳制品渗透率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牛奶意味着健康,只要是有益健康的消费,不管多少钱人们都愿意去消费

迷雾米雨_Lancet05-12 09:20

这个对比的前提是我们也能成为人均4万美元GDP的国家。

良基白马05-12 08:03

没钱,牛奶也少喝,然道这就是伊利一直不涨的原因?

何必浮躁05-12 10:20

一个合格价值投资者对所持股票的负面消息或分析,应该是抱有格外重视的心态。这是避免重大亏损的不二法门。
新生人口下降,总人口下降。经济增长又放缓。双重压力下乳制品行业的成长性不被看好。这个逻辑毫无问题。分歧当然会存在,但是当业绩报告逐步符合看空预期的时候,还不需要找回理性吗?

全部讨论

2022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仅43 美元/年,远低于美国人均 225 美元/年,而饮食习惯接近的日本与韩国人均消费额分别为 175/89 美元/年,与欧美及日韩相比,国内乳制品渗透率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牛奶意味着健康,只要是有益健康的消费,不管多少钱人们都愿意去消费

拿日本说事,中日能一样吗,你还是赶紧去日本吧,屁不懂一个天天在喊什么,一个没有伊利股票的人,居然天天在这唱空,我全仓的都不急你急个鸟。

没钱,牛奶也少喝,然道这就是伊利一直不涨的原因?

我每天喝牛奶,但是不喝伊利

拿着日本的烂图来这里分析中国的乳制品企业... 你看不看伊利23年财报,看不看24年一季度财报... 去看下...就能知道为什么还能增长了

奶价最大的问题不在消费量上,而在价格。
最近很多视频对比中外食品价格的,很容易发现他们都说国内很多食品已经不比国外贵了,但这个牛奶价格国内很贵。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国内牛奶价格贵。

啥叫地产崩盘的前夜,房子本质也是产品。如果目前房产的低迷属于崩盘的话是属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再说,我们国家有强有力的政府监管,不会发生小日子那种羊群踩踏。再说,有历史的前车之鉴,我们处理起来也不会那么手忙脚乱。所以不要看到点风,就来沙尘暴。

06-14 20:01

你的言论很奇怪,消费降级居然说五粮液不会跌,牛奶反而会不消费?好矛盾的思维逻辑

我们很喜欢看到唱空的观点,能够引发对于正面信息的再审视。这个讨论不是很全面,国别类比中,发展阶段不同,因此直接类比日本90年代显得片面。其次,对比欧美日韩等人均消费量作为前瞻,是以我们也成为人均4万美元gdp为前提,这样的假设短期基础也不扎实。需要列举的数据和维度应该包括:人均gdp,恩格尔系数,人均牛奶消费金额/数量,当地牛奶企业的竞争格局,是否存量下降过程中有结构性的逆势企业出现等等。

05-12 08:49

按你的逻辑推导,经济下滑什么行业都不行,何止牛奶,只能卖出股票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