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All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9喜欢:3
兄弟,真没啥相似性。你没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光是国内,航空公司有多少家?就我能叫的上来名字的,恐怕不低于20家。集运呢?只此一家。东航就算倒闭了,还有国航南航山航川航,乘客们飞机该坐照样坐。如果海控倒闭了,那么我们这个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可就要被国外集运公司彻底掐脖子了。现在的运费你嫌贵?没有了海控,运费再涨个三倍信吗?
既然你们相信周期理论,那就把周期看完整了。低谷期能够长达十年,高峰期才赚了一两年就完事了?那你们也太不尊重周期了,是不是呢?

热门回复

2022-05-16 20:42

有的人一边说自己相信周期,但他又不相信完整的周期。他可以相信猪肉2年低谷期就会迎来2年高潮期。但他不相信航运十年低谷期,也会迎来10年高潮期。在他们眼里,海运高潮期只能跟猪肉一样,就2年,不能再多了!

2022-05-16 22:45

是的,18,19就已经渐渐完成了长达十年的行业低谷期和价格战,同时也结束了行业大洗牌。目前的在手订单都属于有序进行,并没有出现2008年那种各界资本无脑涌入的现象。你刚才应该也查了吧,在手订单基本上都来自大中型航司,这就是未来运价保障的基石:不怕总运力略高于需求,就怕运力过于分散,谁也把控不住运力的释放。

2022-05-16 22:09

第一,不知道你有没有具体看过这些订单来自哪些航司,有多少是小航司和行业外资本的无脑扩张?达到2008年以来的新高确实不假,但你可知跟2008年的疯狂比起来,目前的在手订单运力连当年的3分之一都不到吗?
第二,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过2023年开始执行的环保新规,对运力的影响有多大?大量5年~10年以上船龄的船,都必须降速减排,据业内人士估算,以前需要7条船去跑的航线,就要加到8条船,由此可得,光这一点,损耗运力高达15%。而5~10年船龄的船又都是绝对的主力,那么总体运力减少个8%~10%,并不夸张吧?
第三,这两年疯狂连轴转的船,需不需要大量维护保养,难道还能一直这么跑吗?现有运力有多少船是为了高昂的运费在超龄服役,这部分运力未来需不需要拆除?
第四,只要大船都掌控在大中型航司手里,你觉得大家有必要拼命放出运力来挤压自己的利润吗?我看到的是,这两年某些时段,联盟们已经在联手停航保价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偶然,我认为这是未来的一种常态。什么时候会被打破?等航司们饿肚子的时候,就会又开始打价格战了。但你认为,多久以后航司们才会又过回饿肚子的时代?我认为10年之内,很难!

2022-05-16 21:07

对了,再给你补充一点:经过2008年那一波儿的疯狂造船,造船厂也长记性了。小航司很多最后选择了弃船弃定金,这给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所以这一波儿,已经没有船厂愿意随便接小航司的订单了,只接比较有规模,比较有信誉的大中航司订单。这也进一步的限制了小航司和行业外资本想无脑往里冲的野蛮扩张。

2022-05-16 21:03

2019年的时候已经洗牌完毕了,行业本来就要开始走上升期了,只不过原本应该慢慢上升,2020年的疫情成为了引爆点,让行业彻底大爆发了。行业Top10的运力,从十几年前的25%,一路飙升到现在的80%多。小航司和行业外的资本,当然会垂涎这块大肥肉,但只要你分析一下行业现状就会知道。造船你早就订不到了,要订就去2026年以后排队吧,4年的风险你敢承担吗?要租船的话,租金早已水涨船高,你等于给船东打工,搞不好还要亏钱(强如阿里,去年租了条船想吃这口肥肉,我不知道你了没了解过阿里最后的下场)。所以说,你还是对这个行业了解的不是太深入,光凭想当然:多造船就完事了,这个行业肯定快要完蛋了!

海运活该每年不盈利,其他行业总有高光的时候,全球化集运只会越来越好,除非每个国家都有完整的产业链

查了一下,从2018、2019到现在前十大占比变化不大,但现在在手订单量确实是明显大增。

在新造船方面,截止目前,全球集装箱船东订造了500多艘船,包括一些运力为15000~24000TEU超大型船,这相当于3月份现有船队运力的四分之一以上。大多数新船将在2023年和2024年交付,年均运力增速为9%,远远超过需求增速。许多全球领先造船厂直到2025年之前的交付船位都已经被集装箱船订单填满,但随着集运公司关注市场预期变化及对更新、更高效船舶的需求,集装箱船订单仍在持续增长中。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目前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已经超过了650万TEU,达到自2008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手持订单占现有船队比例达26%,是自2014年以来最高。

2019年的航运格局应该和现在变化不大吧,除了三大联盟以外,其他航运公司也不少,码头就相当于机场,大家都可以在这里设航线,只要是暴利,大家都会插一脚。我也希望海运公司大家都理性一点,少造船,多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