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景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5喜欢:3
我就希望多看看关于好未来、好未来学习机的文章,但大家似乎更喜欢谈新东方[捂脸]

热门回复

有个英语教育家的话我非常欣赏:你不要选有兴趣的英文材料,你要选极其有兴趣的材料!因为只有内容异常吸引你,你才不会因为不断遇到陌生费解的单词而疲惫不堪、中途而废。投资研究、企业研究也是如此,我发现深研的前提是研究者对这个企业极其着迷,如此才有可能不因研究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困难、繁琐而停止深挖。所以我判断一篇投资文章的一个捷径就是他是仅仅因为这个公司很便宜,可能有盈利机会,而去研究它,还是被这家公司的一些特质、一些举措所打动,所以去钻研它。前者几无可能把研究真正做深(经典案例:芒格因便宜投资阿里),后者往往会有一定深度(经典案例:王兴投资亚马逊)。

1.虽然俞敏洪一直把他编的那套词典当红宝书,并推崇背词典式的英语学习,但这其实是误人子弟,公认的学习规律是循序渐进、读分级读物,自然记忆英语单词和其用法,而英文经典分级读物raz是真正的国外公认的英语学习红宝书(对中小学生来说),但是英文原版可能因为售价太高,一直未入国内(网上有影印版流传),我19年左右发现只有好未来把这套书做了国内版出售,我当时就判断这家公司了不起。2.我看过张邦鑫和俞敏洪同台,两者之间的距离类似任正非和柳传志,前者十年如一日,心无二用的埋头打根基,后者显然对培训业务本身感到一丝乏味倦怠,更享受混圈子、上镜头的那种虚荣感。我认为前者的知名度比后者低过少,其企业潜质可能就比后者大多少。$好未来(TAL)$ $新东方(EDU)$

你的思路和复旦英语教授陆谷孙不谋而合啊!陆谷孙原来是学俄语的,后来自学英语,方法就是去图书馆借福尔摩斯集[笑] 然后一步步就自然掌握了英文,成为了教授。单词书有点类似财报,是用来验证的,不是用来作为主要材料的。背红宝书,违背基本学习规律,很多人就中途而废了,一些人坚持下来但是其实依旧未掌握真正的英语,就算通过了考试,在研究生/博士学习阶段看英文依旧很吃力,以至于洋教授发现中国学生往往高(托福、gre)分低(实际语言运用)能

第一点你搞错了,红宝书是考GRE用的,以当时中国大学生申请美国研究生时的英语水平,他这个路子很对头。

李小龙"我不怕练过一万种腿法的人,我怕把一种腿法练过一万遍的人"!借用一下他的语言"我不怕熟读巴芒千条语录的人,但我会留意深度钻研过某一主体长时段历史的人"!

·······这种思维就很武断了,如果俞敏洪组织新东方教研组根据红宝书里的词汇编写一套分级读物,让备考者在读这套分级读物的过程中自然接触红宝书里所有单词,因是语境记忆,学习者记忆牢固又轻松,不背红宝书依旧能搞定gre!这才是一个培训者真正的担当!而不是用打鸡血的方式激励青年学生去干背词典这种违背基本记忆规律、认知规律的事!事实老俞这套方法因其违背基本规律,真正硬啃下来的比例其实是不高的,只是因为他营销上善于宣传那些成功者忽略那些失败的大多数;而且他那套解释体系,让失败者自我归因为--自己毅力不强;且其他教学机构也基本都是跟风新东方,所以才会被很多人认为是一套好方法。在这背景下,我在好未来身上看到了真正教育培训者的担当、真正的师者之心,这是我留意它的原因。$好未来(TAL)$

对我而言,似乎并无这个问题,可能和我的思维方式、学习路径有关。我以前研究罗马帝国史的时候,那些史书始终会分别指出每种举措的明流和暗流。例如罗马攻灭百年强敌迦太基时,一边指出消灭一个大敌,版图大扩张,显示了罗马军团的战力和后方支持力的强大,一边也会指出对迦太基征战耗时极长,使得普通士兵不能像以前打亚平宁半岛上的弱敌时那样前线当兵三个月,回家种地九个月,士兵家中的田地荒芜,士兵为了生存不得不低价卖地给贵族,使得阶层分化,贵族与平民上下离心,而且这种士兵无暇生产的状态迫使兵制转为职业雇佣兵制,士兵会和将领建立更强的依附关系,使得有野心的将领可能拥兵自重,对共和体系构成威胁。所以我的思维一向就是看到明流也看到暗流,而且随时留意那些举措有如此璀璨作用的前置条件是什么,这个条件能维持多久。

专家认可的方法: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不会的单词不去查,放过,查词太费时间,把时间留出来用于大量阅读,大量阅读就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这个不懂的单词,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出现5-10次后,智力正常的人无需深思都会猜出他大概的意思。

经过我的切身比较,好未来学习机是在售里边最好的,主要是基于好未来十几年的教辅优势和教学经验,所以售价也是最高的。
好未来这家公司,创始人保持了业务层面的踏实,对管理层和员工是极好的,行业顶级薪资,其结果就是,100亿人民币的营业收入利润还是负的。客户价值和团队价值先实现,等到开始实现股东价值的时候再投资也不迟。

绝对不是车轱辘话,我经常看到有人介绍自己每年考察多少家企业,很多人都对其生出敬佩之心,但是我是绝对不会因此对他给出好评;如果有人说自己把一家企业考察一百遍,我绝对会留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