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潜在利好颠覆认知,周期之王荣耀回归】(第一篇)的几点补充说明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回复:57喜欢:41

感谢@幻想之剑斗苍寒 的长文【潜在利好颠覆认知,周期之王荣耀回归】(第一篇)

跟帖中对文中所述一些现象的疑问,我做个简单的补充。

为方便非业内人士理解,我把班轮公司写成船公司。

1. 货物鄙视链在海运行业是惯例,就是用价格工具选择对运费不敏感的货,这种货,就是行内所称的高价值货源。比如整船运输的河沙,FOB价格比运费还便宜,运费一高,贸易就做不动了,这些货源就从市场上消失,运费一降下来,市场上河沙货源多出来好多,给运费起到托底作用。贴主说化肥等重货处于鄙视链底端的原因,是因为集装箱船除了舱位限制,还有载重吨限制,一艘船一部分装石头化肥的箱子,一部分装木材家具显示器的轻箱子,就能满舱满载,全装石头化肥的箱子,2万TEU的船装到1万TEU就超重了。

2. 目前国内对出口集装箱运费掌控主要通过运价备案制度,(这是符合国际习惯的反垄断制度,美国FMC也有类似备案制度。)船公司想涨价,要先到上海航交所备案,航交所不同意备案,就不能涨。这也是20年那一轮运费上涨比较缓慢有计划的原因,航交所不同意运费那么快速上涨,记得美线大柜到7-8000美元的时候,就不让再调价了。

3. 船公司不能涨价了,但货代不受备案制度限制。于是他们拿到8000美元的仓位,给发货人该收2万美元就收2万美元,所以,上一轮行情,货代赚得比船公司多。

4. 船公司发现了,舱位紧张的时候,涨价到什么程度,都有发货人愿意接受,那就快速涨,直到能接受的发货人越来越少,不满舱了。

5. 国内船公司承运国内出口欧美货量只有不到20%,这不是十年八年内可以解决的。造船需要船台,也需要时间。航交所如果不同意船公司大幅涨价的备案,那国外船公司就暂停国内挂港,换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到时候,国内发货人还得找小船把货运到那里,再接受涨价后的运费。

6. 国内可以对国外船公司说,敢不听话,还想不想做国内生意了?那国外船公司现在就有这个底气说,我们都不来了,我们就去日韩新加坡。他们真不挂靠中国港口,国内的货怎么出去?

7. 船公司上一轮涨价比较温和,这一轮涨价异常坚决的一个原因,是以前还顾及将来和国内发货人的未来合作,设想将来市场不好,国内发货人能支持一下自己。去年一年,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时候,国内发货人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能完全履约高价长协,能履约个10%都算是很好的客户了。这不是因为国内发货人都不想履约,而是当其他人不履约的时候,如果你履约了,运费远超竞争对手,你的生意就没得做了。你也只能跟着选择不履约。

8.经过去年一年的教育,船公司明白了,对国内收货人,不要考虑太多将来合作,今天能收你多少钱,不用照顾你,照顾你也没用。因为如果明天市场差了,不管我过去照不照顾你,你压我的运价都会毫不留情。

9. 于是,市场就进入暴涨暴跌的高波动模式。

10. 运费波动越大,对船公司越有利,因为他们掌握的信息更全面。而且,占据全球80%以上运力的船公司之间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信息,在信息层面,对国内发货人形成降维竞争的优势。

继续满仓看海控表演。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精彩讨论

有理想的灰狼05-19 08:16

船公司要涨运价,需要向上海航交所备案,不是审批。
原则上航交所是要同意的,除非有涉及船公司垄断的证据,比如实际上货源不足,船公司把大量运力停航,人为造成运力紧张局面,再来要求涨价。但这一轮确实是因为绕航以及欧美进入补库存周期导致运力不足,运费上涨有其必然性。
再说了,当前运价还远没有到上一轮航交所不同意涨价的高度呢。
所以到目前为止,运费上涨的钱,都被船公司赚走了。
当然,海控从不带头涨价,所以赚的钱稍微少点,也滞后一点。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有理想的灰狼05-19 12:21

国内会不会出手控制运价上涨,要从国家总体利益来看。
目前确实是出口强劲,运力不足。这个时候,是保障高货值的手机电器出口,还是手机电器和石头化肥一视同仁?这是毫无疑问的。一吨化肥的创汇和利润,跟一吨手机电器,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就算运费普遍涨到美线过万美元,分摊到每部手机和每个电器上,成本增加都不多,而这可以有效抑制低价值货源出口,保证高价值货源有足够的舱位及时付运。
至于低价值货源,比如瓷砖建材,等运价跌下来再慢慢出也不晚。
而国内出口商们已经把出口价内卷到几乎没有利润了。运价上涨相当于增加全行业平均成本,最终都将由国外买家承担。这点,在21-22年运价暴涨期间已经得到证明。
至于长期极高物流成本将损害中国产品在欧美的竞争力之类的,谁知道呢。
所以,可以预见将来,至少在海控年利润不超千亿之前,看不到国家出手控制运价的理由。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MrAll05-19 12:31

其实不是国内不会出手控制,而是谁也没法控制。国内能控制的了海控,能控制的了国外一众航司吗?如果只把海控控制住不让涨,其他国外航司直接拿你舱位去倒手赚差价就好了,这不是相当于利益输送的汉奸行为吗?
2021,2022其实都已经玩过一遍了,即便是美国政府又能怎样?制定了几个唬人的罚款政策,最后生效时间一拖再拖根本就没有真正实施,因为他们知道,最终罚款会被转移到货主和消费者身上,等于运价更高了,通胀更吓人了。运价最终还是靠着疫情消退,自己慢慢跌下来的,并不是靠人为强制干预而降下来的。

风男_05-18 14:25

一切都是回旋镖 最近看好多货主抱怨 都是下行不守约的反噬

全部讨论

船公司要涨运价,需要向上海航交所备案,不是审批。
原则上航交所是要同意的,除非有涉及船公司垄断的证据,比如实际上货源不足,船公司把大量运力停航,人为造成运力紧张局面,再来要求涨价。但这一轮确实是因为绕航以及欧美进入补库存周期导致运力不足,运费上涨有其必然性。
再说了,当前运价还远没有到上一轮航交所不同意涨价的高度呢。
所以到目前为止,运费上涨的钱,都被船公司赚走了。
当然,海控从不带头涨价,所以赚的钱稍微少点,也滞后一点。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国内会不会出手控制运价上涨,要从国家总体利益来看。
目前确实是出口强劲,运力不足。这个时候,是保障高货值的手机电器出口,还是手机电器和石头化肥一视同仁?这是毫无疑问的。一吨化肥的创汇和利润,跟一吨手机电器,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就算运费普遍涨到美线过万美元,分摊到每部手机和每个电器上,成本增加都不多,而这可以有效抑制低价值货源出口,保证高价值货源有足够的舱位及时付运。
至于低价值货源,比如瓷砖建材,等运价跌下来再慢慢出也不晚。
而国内出口商们已经把出口价内卷到几乎没有利润了。运价上涨相当于增加全行业平均成本,最终都将由国外买家承担。这点,在21-22年运价暴涨期间已经得到证明。
至于长期极高物流成本将损害中国产品在欧美的竞争力之类的,谁知道呢。
所以,可以预见将来,至少在海控年利润不超千亿之前,看不到国家出手控制运价的理由。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好,这个海运上升周期中远海控可能可以赚5000万,利润是上一波行情的一倍还多

05-18 14:25

一切都是回旋镖 最近看好多货主抱怨 都是下行不守约的反噬

05-18 20:56

小白问题,请教大佬,这轮涨价上海航交所同意吗?如果不同意,会不会最后还是让货代把钱赚了?谢谢

05-18 20:18

“国内船公司承运欧美出口货量只有不到20%,这不是十年八年内可以解决的”,这句应该是“国内船公司承运出口欧美货量只有不到20%”,出口方向问题没有明确。

印象很深,集装箱运大石头,不知道箱子会不会垮。

05-18 16:28

逻辑上差不多是这样吧。认同,转发。
关于$中远海控(SH601919)$

05-19 12:57

所以2021年那些人分析长协守信的人都太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