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教行业的历史性机遇2(看图说话)

发布于: 雪球转发:26回复:70喜欢:45

关于高教行业的历史性机遇》一文,阐述了高教行业的历史性机遇…而本文则继续整理一些数据,看图说话。

行业的好光景还能持续多久

最近几年,生育率大降,21年竟然还跌到7.52‰,以后没人上大学了怎么办?

买了高教股的投资者会说,那是18年后的事。然而,生育率出现下降已有几年,若以技术分析的“破位”视作转折点,则在2018年就开始出现出生人口的断头式下跌。

由于18周岁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则2004年出生的宝宝,今年9月份就将成为大学生。结合出生人口的数据往后看,抛开其他因素,高教行业也至少还有14年的好光景

请注意,是至少,因为还有好几个有力的助推因素。

1、毛入学率提升

2004年至2017年,出生人口是稳中有增的。我们再结合毛入学率来看。

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7.8%,而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也随之涨到了3500万人。未来14年,在适龄人口稳中有增的前提下,毛入学率的持续提升,意味着高教在校生数量将快速增长。

2、作为应对经济压力的工具

上面不仅鼓励适龄青年接受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在经济不好的时候,高职扩招也是一个好用的维吻工具。比如前几年经济就开始面临更大的压力,于是上面要求高职扩招,要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

19年,正册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八类人士报考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然后20年21年继续扩招200万。

考虑到易情肆虐、地缘矛盾、经济摩擦等因素,未来的经济何时会好转呢?比较悲观。扩招带来的学历掺水问题和维持稳定相比,哪个更重要呢?为什么现在要提出高质量发展呢?环环相扣。

3、学历升级空间广阔

以前,读个专科就出来打工,以后,由于学历通胀,越来越多人会选择向上进修。一方面,学生具有就业的竞争动力,一方面,正册又支持鼓励。双方一拍即合。

学历升级主要看三个方面。

首先,是本科生报考研究生。

2000万在校本科生,毕业要面临的就业压力不容小觑,于是许多人会继续报考研究生。2021年,全国有377万人报考研究生,同比增长3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不仅高职扩招,研究生也在扩招,所以研究生在校生数量也在加速增长。虽然目前的相对体量较小,但日后的潜力不小。

第二,是高职报考职业本科。

说到发展潜力,职业本科的空间更是惊人。2021年,职业本科的在校学生数还不到13万人,去年招生4.14万人。而按照上面的要求,过几年的招生数得有50万的增量。虽然这个增量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但也会为一些原本打算出来就业的学生提供一条新的出路。

第三,是留学。

国内不少的民办高校集团,早就开始布局一些国外的大学,为集团内的学生提供方便的升学路径,同时延长了“客户”的生命周期。

总之,学历升级的需求,会对全国在校生数量的增长以及一些高教集团的经营,产生持续的正面作用。

高教企业的吸引力

为什么个人更坚定地认为,目前是投资高教行业的历史性机遇?

一是前面分析的,行业在未来至少拥有14年的好光景。

二是,股价都跌成这个样子了。

三是,头部的民办高教企业实际上正强者恒强。

公办和民办的定位一直都十分明确,看看学校数量就清楚了。

公办,一直都是无可争议的主旋律。而且民办学校的数量经过前期的粗放式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举办者经营不善,财务上已是苟延残喘,无法保障教学质量,或是不考虑负面影响,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甚至引起公愤。

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一些能够摆正自己位置的民办高教脱颖而出。虽然整体上看,民办高校的数量近年来有缓步下降的趋势,但一些已经上市的高教企业,却依然在快速发展。换句话说,市场的集中度在提高。

近年来,独立学院的转设期为上市公司带来了许多并购的机会。2020年独立学院就剩下241家了,21年的数据还不知道,但相信甚至今年的数据还会继续下降。

通过并购实现的做大做强,总会有个头。加上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上市公司都已经纷纷宣布暂停并购。不并购,靠什么发展?

内生。

请看一组数据:

如图所示,一万至两万人的高校数量显著上升,两万人以上的高校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而五千至一万人的中等规模高校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我把这个现象叫做大校趋势

有土地,有实力的民办学校,近年来都在积极扩建。办高校,除了拼教学质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拼经营效率。集团化运作的优点有目共睹,大校趋势下的经营效率将更具潜力可挖,比如生均成本的显著下降。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希望教育(01765)$   ,目前校均学生规模只有1.1万人,还有52.8%的教育资源可供拓展。现在公司的战略已经聚焦在提高校均学生规模(2万人)、提高校均学生收入、提高教学质量(小班教学)等方面,要说内生增长的空间,它的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虽然高教行业的基本面已是明明白白,但市场上的投资者依然不相信,认为上面终究会限制民办教育。

也许是,当民办教育没有了利用价值的时候。

但我认为,至少不是现在,至少等14年后再说吧。

试问,未来14年内,港股有没有可能再现牛市?

既然基本面无忧,那就等风来吧。


刺猬偷腥

2022年3月8日

@今日话题    $中国科培(01890)$    $新高教集团(02001)$   

全部讨论

2022-03-08 14:28

数据翔实,谢谢分享!关于民办高等教育行业投资标的的选择上,我觉得中长期应该选择教学质量较好、学生就业率高的企业,毕竟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升速度是缓慢下降的,未来招生能否招满、学费上涨能不能被学生家长接受主要取决于学校教学的口碑。跟其他行业相比,高教股确实面临潜在的ZC风险要大不少,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不太受经济起伏的影响、现金流良好,目前较低的估值也提供了较大的安全边际。

2022-03-08 05:50

大校趋势图有意思。估计和2019年以后扩招有关系。就希望来说,善用政府补贴,以借款的方式控制学校(分类登记时就显示出这个布局的好处),抵押学校收费权借款,高位增发,零利息发行可转债,低位员工期权,处处显示出高人一筹的运营能力(有些也有运气的成分,个人观点)。如果说缺点,就是办学层次学校吸引力能再提高些就好了(靠营销招生,直观感受就是办计算机五笔字型培训班的思路,这个跟汪的经历和办学思路有关。我的观念中高校还是高大上更好,或许他的思路更贴近实际需求:文凭+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被诟病卖文凭。文凭也是方便找工作。汪说,我们就是要给学生找个体面和高薪的工作),这不也正是它在做的事情吗?效果待观察。最近的交流中谈到上市公司全部选择营利性,其他学校基本选择非营利性,这个情况属实的话,对未来并购有影响吗?感觉像是有无形的力量有意为之。看不太清楚。@刺猬偷腥

海外上市公司并购转设不给批了,一个校长说的,你们自己判断真假

2022-03-08 15:18

新高教集团这几天好像没有回购了?价格这么低,反而不回购……难道受到什么规则的限制?财报之前多少天不让回购?

//港股公司回购的一些有意思的实质性规定。
在具体的回购实施之前,需要事先向股东寄发「说明函件」并在该年股东大会获得一般性授权。而后,在该次股东大会至下一年股东大会期间,可实施回购。
1)港股的公司回购,给发行人(公司)设定了不与二级市场交易者(散户)争利且更多为了托底股价的机制。在股价持续上涨的供不应求情况下,发行人是不允许加入其中与二级市场买者争抢;在供需平衡(股价平稳)和供过于求(股价下跌)时,发行人回购作为新增的买方,才可涉入。
主板上市规则 第十章10.06(2)(a)「如購買價較股份之前5個交易日在本交易所的平均收市價高出5%或5%以上,發行人不得在本交易所購回其股份。」
2)董事会召开日和财报发布日之前的一个月内,不允许回购,以此规避内幕交易;待召开之后和财报发布后,可继续回购。
主板上市规则 第十章10.06(2)(e)「发行人在得悉内幕消息后,不得在本交易所购回其股份,直至有关消息已公开为止。尤其是,发行人不得在以下较早日期之前一个月内在本交易所购回其股份。」
3)每次具体的回购,在其后的30天内,不准发新股融资和公布新股计划。
主板上市规则 第十章10.06(3) 「未经本交易所批准,在本交易所作主要上市的发行人,于任何一次购回股份后的30天内,不论该次购回是否在本交易所内进行,均不得发行新股,或公布发行新股的计划(但不包括因行使权证、认股期权或发行人须按规定发行证券的类似金融工具而发行的证券,而该等权证、认股期权或类似金融工具在发行人购回股份前尚未行使)。」
4)港股回购实施后的次日,必须在交易所公布。这一点与美股有巨大差别。美股的公司回购,只需在季报中做一个总额披露,或者回购超公司总股本的1%,每超1%,披露一次;而具体的每一次的回购,则无需披露。
主板上市规则 第十章10.06(4)

2022-04-11 11:44

2022-03-22 01:27

政策面准备团灭,有人知道消息提前跑了而已

2022-03-10 22:11

@Strawberry味 还用看吗?基本的常识,ROE多少

2022-03-09 10:45

@教育ETF-- $教育ETF(SH513360)$ 美好时光~

2022-03-08 16:17

2036年

2022-03-08 15:07

坚持长期持有价值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