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高端局:真理越辨越明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7喜欢:14

不忍了,我要开怼了[大笑]

昨天老必发了一篇文章《面对历史最大LPR降幅,如何衡量对银行股的影响》。其中有1位投资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对方主要观点是:

「流动性风险表」里的5年期以上贷款不能代表银行贷款期限5年以上的贷款。

因此这个大V认为:老必文章分析的数据和逻辑都不对。

后来对方不少粉丝和好事者起哄,所以老必决定专门写一篇文章辨明真理。

问题关键在于:在降息过程中,银行「流动性风险表」中的5年期以上贷款能否代表银行5年以上的贷款[想一下]

银行5年期以上的长期贷款,按照合同到期日剩余期限划分,主要分为2类:

第一类是剩余期限还大于5年的;

第二类是剩余期限已经小于5年的,比如还剩1-5年,或1年内;

前者单独列示在「流动性风险表」中;后者散落在各个期限中,并不单独披露。

弄清分类后,我们从分析当5年期以上LPR下降时,对这2类贷款的影响程度:

第一类剩余期限高过5年的肯定会被重点影响。

至于对第二类(散落在各个期限中的贷款)影响有多大呢?

投资者需要从「价」和「量」两方面分析[呲牙]

(1)「价」方面:

从银行的现金流角度,降息影响已经不大。老必举例说明:

比如30年的房贷,你还了26年,还剩4年。已经偿还大部分本金+利息,剩下的只是小部分。所以即便再降息,对剩余利息收入的影响也很小。

对公贷款也是同理。

5年期以上对公贷款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也会要求企业每次还款归还一部分本金+利息。比如10年的贷款,企业已经还了7年,剩下的也只剩小部分本金和利息。

所以从「价」的方面来看:降息对第2类贷款的利息收入影响已经不大。

(2)「量」方面:

第2类贷款大致金额有多少?

农行23H总贷款约21.9万亿,第1类长期贷款有9.5万亿,剩余12.4万亿。

再根据农行财报进一步拆解,这12.4万亿中包含:公司贷款(1年期)约3.4万亿、票据约0.8万亿、个人短期贷款2.3万亿。

所以第2类长期贷款的极值才5.9万亿。

(注意:这5.9万亿中还包含大量公司中期贷款(1-5年期),但银行财报未披露这部分数据)

即便这样极值才占总贷款27%,远低于第1类长期贷款占总贷款43%。

以上分析,无论从「价」还是「量」的角度:

LPR5年期降息时,散落在各期内的长期贷款对银行的利息收入影响都很小。

因此老必认为自己用「风险流动性表」中的5年期以上贷款去衡量降息对银行长期贷款的利息收入下降没有任何问题[呲牙]

而且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替代。

如果认为老必采用的数据和逻辑错误,欢迎指出。

或者有任何更好的方法替代老必的分析,欢迎指出。

虽然老必只是个小人物,粉丝也只有几k,不像其他大V动辄几万、几十万粉丝,但这不代表老必的研究拉垮。当然,以上知识对银行股的小白略微深奥,无法辨别对错。

最后老必只有找一些有真本事的大V来佐证:[狗头]

王剑,银行业券商研究员,资深银行股投资者都知道。

他也采用这种方式量化降息对银行贷款的影响。

结束!

$招商银行(SH600036)$ $农业银行(SH601288)$ $兴业银行(SH601166)$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老必,我也是在银行上班的,我们这边一直都是用放款时的FPT计算单笔业务的收益,LPR变动引起的FTP变化不会引起已投的项目收益,只会影响后期新投放的项目收益。

找不出更好办法的前提下,用流动风险表内5年期以上贷款占比算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估算的精髓在于估,锱铢必较就过了。

02-23 16:05

像是在讨论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哪个更猛?

02-23 16:07

不太明白争论5年期LPR有啥意义,就拿房贷来说,30年期限,既然是长期浮动利率,那今年下降未来就可能上浮啊

银行2024年利润不增长或者下降是大概率事件,部分像兴业银行这种23年就开始了。但之前的估值基本是按破产价估值的,一眼可见得便宜,所以目前依然可以安心持有。农行在四大行里拨备最高,储备粮最多,下行周期业绩最有保障。

打起来打起来(起哄

02-23 17:18

这么吹毛求疵,要买就买“不用称重,一眼就看得出是胖子”的银行。

02-24 12:19

房贷做浮动的,合同条款是五年一调,所以估计对这几年对银行的业绩没有什么影响。

02-23 17:16

给企业的贷款确实是按当初合同约定的利率执行的,除非置换。给个人的房贷,是lpr出了后银行和客户签约是否浮动(浮动还不是赌未来高低,毕竟还贷二三十年),不浮动就按当时约定利率一直执行。

02-24 13:49

粗算了下,以江苏银行为例,假如存款利息不变,从明年起,每股下降0.03元。今年最多影响0.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