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历史最大LPR降幅,如何衡量对银行股的影响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75喜欢:33

两天前,央行公布5年期以上LPR下降25个基点至3.95%,这是历史上的最大降幅。下降幅度远超此前市场预期,堪称「最强降息」

对银行股肯定是利空,那投资者该如何衡量本次降息对银行股的影响呢?

(虽然最近银行股涨幅不错,但研究该做还是得做[大笑]

下面老必以持仓中的“银行股5朵金花”中的农业银行为例:

首先,这轮降息只调整了5年期以上LPR,1年期LPR持平。所以只影响银行贷款5年期以上的贷款。因此投资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知道银行5年期以上贷款有多少?

银行财报会在哪一部分披露这组数据呢?

答:「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

这部分内容通常在财报的最后几页,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不会关注。包括一众银行股投资书籍不会涉及,甚至也鲜有大V提及。

翻开农业银行2023年的半年报附注P134页。

(半年报总共294页,这张表在第259页。你说看的人有多少[捂脸]

由红框部分可知,农业银行5年期以上的贷款总计9.47万亿,占全部贷款的45.3%。

所以本轮降息,农行有近45%的贷款会在未来1年内重新定价。

也就是说农行会有近一半的贷款利率会下降25pb,不可谓影响不大[尴尬][尴尬][尴尬]

农行23H的贷款收益率为3.87%。如果其中一半贷款再下降25pb,则贷款收益率会进一步下降至3.75%。再考虑到今年的新增贷款会按最新LPR定价,则总贷款收益率只会更低。

二、对公/零售

另外,投资者需要注意贷款重定价日的影响。

零售贷款5年期以上产品主要是「个人房贷」,通常是每年1月1日或合同签订日重定价;

对公贷款5年期以上产品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通常是每个季度重定价。

这里需特别注意:

对公客户通常属于利率敏感型客户。特别是大中型优质公司在面对银行时,拥有较强的议价权,银行较为弱势[苦涩]

在「最强降息」、流动性泛滥、银行资产荒的背景下,估计不少大中型企业都会与银行协商提前降低利率。如果银行不同意,企业完全可以找另一家银行重新借贷,或直接发债。

这在银行实务中叫:利率风险-客户期权性风险。

即在利率上升或下降周期中,客户提前还款或提前支取存款,从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心碎了][心碎了][心碎了]

所以哪家银行的5年期以上贷款结构中对公贷款占比更多,就预示净息差可能在Q1/Q2中下降的更剧烈。

这点投资者也不可不察。

但银行并不会披露5年期以上贷款的结构,那如何知道其中有多少对公贷款呢?老必用的方法是:5年期以上贷款-个人房贷,近似求出[献花花]

农业银行的2023年半年报P20页,有披露个人房贷金额5.32万亿。

前文得知5年期以上贷款总额是9.47万亿,减去个人房贷5.32万亿,剩余即5年期以上对公贷款金额约4.51万亿。

所以对公占5年期以上贷款43.8%;占总贷款近20%。

于是投资者心里就有谱了[俏皮][俏皮][俏皮]

本轮LPR的巨幅下降中,农业银行会有约45%的贷款会受到影响。而这45%的贷款中,又有近一半的对公贷款,会在Q1/Q2集中面临重定价的风险。

至于再精确的定量计算,比如具体对净息差有多大影响,老必觉得完全没必要。即便是通过各种方式、绞尽脑汁估算,最终也是「精确的错误」。

燃烧脑细胞又不能减肥[牛]投资中追求模糊的正确即可[心心]

农业银行这组数据在银行间横向对比处于什么位置呢?

这里老必列了一张表,主要是20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分享给大家:

最后,投资者可以发现:

工商银行的5年期以上贷款占比最高达到52%。较高的还有:农行、兴行、交行招行

兴业银行则是5年七以上对公贷款占比最高达到27%。较高的还有:工行交行农行

以上银行在未来都会承受较大的净息差压力。

反而是部分城商行在本轮降息中净息差压力较小[干杯][吃肉][红包]

$农业银行(SH601288)$ $建设银行(SH601939)$ $招商银行(SH600036)$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精彩讨论

投资随感录02-23 07:06

投资应该轻松愉快的,没必要这么累,别人看到的是大幅下降25bp的资产占比高,利息收入下降多,我看到的是优质贷款占比高,未来综合收益更高、更稳定,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完全不一样。我算是对分析比较感兴趣的,但也只是对兴业粗略分析一下,顺便说说招行、平安。$兴业银行(SH601166)$ $招商银行(SH600036)$ $平安银行(SZ000001)$

金融股爱好者02-22 21:36

我有个不同观点:本次Lpr下降主要影响的是“政策性”房贷利率,而不是“市场化”对公利率;这几年央企的贷款利率本身就跟国债利率差不多甚至更低,目前政策是贷款利率是不能比同期国债利率低的,所以利率下限被锁定,下降空间很有限。

华马泽平02-22 23:07

一、其实,在银行股投资者中,能像原文作者这样看到上市银行流动性信息披露中的这些有关信息的,占比已很少;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在他文章后跟帖表达我的观点,只是没想到结果是这样。
二,而像你这样看到上市银行流动性信息披露中的这些有关信息的、并以正确理解与应用的,占比更少。

华马泽平02-22 22:51

我觉得也是。

全部讨论

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中的到期五年及五年以上,与贷款期限为五年或五年以上,是两回事。
$工商银行(SH601398)$$招商银行(SH600036)$$成都银行(SH601838)$

我有个不同观点:本次Lpr下降主要影响的是“政策性”房贷利率,而不是“市场化”对公利率;这几年央企的贷款利率本身就跟国债利率差不多甚至更低,目前政策是贷款利率是不能比同期国债利率低的,所以利率下限被锁定,下降空间很有限。

02-23 09:45

过度解读5年期贷款利率下降25个基点是不科学的,大家都知道银行净息差现在是1.73%比机构们公认的息差警戒线2%还低。从银行三季度银行业绩可见一斑。息差不能再降了。所以后续还会出台存款利率的调整。不能一出台一个政策就是利空,一出台一个政策就是利多。我们应该从客观的,长远的去看待银行与房地产之间健康平稳的发展。

为什么平安银行对公5年期除以总贷款是负的2%呢?有没有只为大v能够解答?

02-22 20:38

满满的干货,老必辛苦了,大赞。

02-22 23:46

02-23 11:42

点赞

02-24 12:02

邮储银行的数据对吗?

02-22 22:52

也要看下存款利率下降,能冲抵多少

02-24 16:14

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