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捧高分红的两条逻辑线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5喜欢:6

中海油、长电、神华都是长期低增长、高分红的国企,它们受到资本的追捧不是偶然,是因为我们实践了《结构性改革》中的观点:要给地产行业去杠杆、要给地方政府去杠杆(限制地方债)。你这么说是在扯淡吗?不是,且听我讲两条逻辑线。第一条是表观逻辑线。2021元旦开始的限制地产商融资,让地产行业的融资方式突变,导致地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房地产在任何国家都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产不行的结果是百业萧条。叠加近年来经济增长放缓,并且这种放缓获得了主流观点的认可,在这种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想要高速成长是很难的;实体经济获取高于经济增速的收益率也是很难的。林园讲,确定性是投资的第一性。所以资本在不确定性高的市场环境中,追捧确定性高的标的是理性的选择。这和美国不同,美国资本为何追捧英伟达、马斯克这些不确定性高的行业呢?因为美国经济大环境其实是高确定性的,那就是美联储遇到危机一定会救市,一定会无限量的货币宽松;例如2008年美国楼市危机立刻量化宽松;通胀率达不到2%就持续四轮QE;2020年股灾就直接发钱,印钞机抗役。所以美国资产价格只能不断向上、向上、再向上。如果美国资本不去追捧高成长的公司,美国资本就会在通胀中被稀释。而我们目前的通胀率是0,资本追求高成长、高风险的公司是不理性的,资本追求低增长,高分红的公司才是理性的。这和长期国债被疯抢是一个道理。这是第一条逻辑线,表观原因的逻辑线。
第二条是深层逻辑线。由于国企大量存在,拿走我们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收入,导致居民部门能拿到的经济收入比例较小,国企的大股东是国资机构,而国资机构是抽象的概念,它没有普通居民的消费需求,只有刚性的投资需求。投资什么呢?制造业早已过剩,制造业投资是越投资越过剩的投资。而国资机构的收入是源源不断的,储蓄是过剩的,导致它只能去投资地产,投资基建。因为地产和基建投资只消耗产能,建成后不增加产能,还可以拆了再建,让创造经济需求变得十分简单,弥补了居民的消费不足,所以我们才走上了用地产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道路。当这条道路被主流观点定义为老路,我们不走老路时,就会发现经济的需求侧塌方了。不是不搞地产投资了,不让地方发债了,经济收入就更多的流向居民部门了,它还是会大量滞留于国企部门,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总储蓄(M2)不断走高而物价下行,通胀率为0,所以资本(机构和富人过剩的储蓄)就会涌向中海油、神华、长电这些高确定性的,不需要什么创新的国企标的上面。这是第二条逻辑线,深层原因的逻辑线。
那么这个趋势什么时候结束呢?除非经济重回高速增长,而经济高速增长要看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什么时候回归高速增长。当我们痛恨地产和基建的时候,须知集中于少数人和机构的过剩的储蓄(M2),是通过地产基建投资,由地产基建产业链上亿万工作岗位和收入机会流向广大居民的,这才有了我们过去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但是人是活在当下的动物,不知道爷田是怎么来的。如果未来我们最大市值的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00883)$$中国神华(SH601088)$$长江电力(SH600900)$ 等公司,那意味着世界经济竞赛中,美国还没有被取代。

全部讨论

最看不起你这种看结果下定论的股评人,有本事分析你可以在股票没起飞前买入呀,为何现在做马后炮,而且马后炮你都打不准。因为资金要抱团就要找理由让散户接盘,不管是价值投资的各种茅还是新能源还是今年的高股息炒作,全是资金抱团的结果,你却傻傻地事后分析为何去炒作

06-07 19:45

绝对不能污蔑,损害,中伤,任何国企央企,居心不良,必遭天谴!

这几个股票都是在真赚钱,账上能分给股民。

中海油长期低增长?

非常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