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阿里巴巴未来增长面临哪些隐忧?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54回复:102喜欢:18

关于$阿里巴巴(BABA)$ 的一系列悬赏谈过了阿里的估值水平、企业文化、财务数据、业务版图、人才等多个方面。

从各个角度看起来,阿里似乎坚不可摧,没有弱点。

那么问题来了,在你的视角里,阿里巴巴未来增长面临哪些隐忧?

#阿里回港上市#

全部讨论

阿里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情感沉淀,是个工具人,工具人是什么意思,就是需要你的时候就用一下你,抛弃你的时候不会有一点情感不舍。腾讯的玩意总感觉会陪伴一辈子,阿里的玩意总感觉是偶尔用用或者就用那么几十年。可能印了那句话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阿里虽然极大丰富了人的物质生活,但是人这一生真正看中的还是精神上的收获。阿里系的东西总感觉只是在消耗,使用完很空虚,没什么成就感和收获感,芝麻积分给我1万分也不会有什么真实的收获感,像玩单机。有我有一个朋友已经去世了,但我不会删除他的QQ,我认为这其中所产生的数据承载着情感,是我生命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哪怕这个头像再也不会亮起来。阿里没有任何一个产品给我这种感觉,可能这就是阿里的问题,阿里创造工具,腾讯记录文明。

2019-11-16 22:46

阿里是国内现在从2B转型到2C最成功的的企业之一,其业务架构也和亚马逊很相似,以电商为基础,以云计算及数据处理为拓展,通过互联网金融、物流提高电商效率。
阿里唯一的问题是社交属性不够,这个问题未来在互联网领域作为唯一流量入口可能是致命的。比如现在很多互联网的信息终端都是需要实名认证,微信成为了个人信息的集中地。这为其未来支付,信用建立,数据基础都提供了基础,而阿里在这个领域较弱,一旦未来支付领域和信息载体发生变化,这个对阿里来说是致命的。

2019-11-16 22:36

阿里面临隐忧有两个吧。
一是阿里的频繁收购,比如饿了么,口碑,网易考拉,优酷土豆等,在收购时候,阿里都曾经乐观的认为可以利用其生态协同这些产业,但是财务数据实际证明,隔行如隔山,实际打起仗来,总是有些吃亏。以后的申购并购要更加慎重。
二是拼多多的冲击,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和阿里高度重合,可以说拼多多市值的增长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拼多多涨了多少,就动了多少阿里的奶酪。

2019-11-16 22:27

阿里系没有战略纵深。它把兵马横着部署在商业、支付、金融一线,
可能它会死于商业、支付、金融的下一次形态变革。

2019-11-17 16:58

首先,阿里巴巴在媒体上已经没有任何优势。
根据艾瑞咨询的排行,截止8月份,过千万月活的新闻资讯类APP共有8个,分别是: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新浪新闻、天天快报、搜狐新闻、凤凰新闻、一点资讯。这里面没有一家是阿里巴巴自己的媒体,除了新浪勉强可以算是阿里的同盟之外,其余的基本上和阿里没有关系。甚至,其中部分媒体对于阿里是充满敌意的,凡是写阿里的正面文章基本不让通过。
有人说,阿里参股或收购了一些垂直媒体,这些媒体成为了阿里的吹鼓手,可事实如此吗?以虎嗅为例,那篇充满了胡说八道的《阿里系创业人“团灭”?淘宝城2.5公里外是创业“坟场”》的文章,是虎嗅中最热门的文章之一,这种对阿里充满了敌意的无脑文章都能入选,先不说虎嗅的选择文章能力,虎嗅难道“反水”了?
再说,阿里收购的这些垂直媒体阅读量才多少?跟上面8家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所以,阿里巴巴在媒体上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弱势群体”,这从今年的丰鸟大战中已经可以看出来,主流媒体和公众号们几乎一边倒的在踩阿里,甚至用什么道家,佛家来写马云和王卫的垃圾文章都能大火,阿里在媒体上的失势可见一斑。
阿里的媒体战目前已经全线告急,竞争对手们不惜投入巨资在这些媒体上与阿里进行互怼,常见的水军体有:“大件上*东,小件上*宝”、“*宝全是假货”、“阿里投资的企业都死了”等等。当然,阿里也会在这些媒体让人回击,无奈不是自家的地盘,被那些职业“网民”们“围殴”已经成为了常态。而这种常态之下,对于形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对于阿里而言,UC头条的运作并不成功,媒体战方面如果再不重视,后续将会引发更大的问题,毕竟,真真假假的事情中,假话被传了几百万甚至上亿遍之后,就会变成大众眼里的真话。
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阿里的体量不断变大,后续“得罪”的人和公司会越来越多,这里面还包括了一些既得利益群体,而内部的贪腐和类似阿里健康这次的事件将会不断涌现,如何做到公司利益与大部分群众利益的一致,如何做到不会触碰红线,如果做到公司价值观与人性贪婪之间的平衡,对于阿里这样的巨无霸而言,挑战远比媒体战要巨大。
其次,阿里的业务不断膨胀,管理难度大幅提升
关注阿里巴巴的人都知道,阿里巴巴在互联网公司里面,算是组织架构调整最为频繁的公司之一了。
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其架构大约是7个事业群,25个事业部的树状模式,但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公司内部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创新乏力,有想法的人都跳出来创业了;到了2015年,阿里巴巴提出了“小前台、大中台”的架构,把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变成了一个网状的架构,这种架构有点类似于鼓励内部创业,员工以扁平化向事业部最上层汇报工作,得到允许后可以从公共资源中划拨资源建立小组进行项目的运作,大大提高了内部的效率和创新的积极性。其后,阿里巴巴进行了多次的组织变革,但这种“小前台,大中台”的思路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实际上,这几年很多大型企业都采取了阿米巴模式的各种变种进行组织改革,以激活组织的创新能力和与市场的对接能力,并大幅提升员工的积极性。除了阿里巴巴之外,华为,小米,海尔等等公司都借鉴了这种模式。
然而,这种组织架构同样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比如事业部领导的权利如何界定以及部门之间的利益如何划分;权利下放的幅度以及如何控制风险;部门内部不同的小组之间资源如何分配,利益如何分配;如何确保在小组层出不穷的时候,能维持公司的总体价值观并确保管理不失控等等。
实际上,阿里健康的事件是这种架构的一个典型:为了事业部的利益,直接剽窃第三方成果;部门权利过大,松散的小组太多,导致监管失控。
这些年,阿里巴巴以如此大的体量完成了极为快速的增长,甚至涨幅超过了体量小很多的京东,在让人惊叹之余,也要看到在辉煌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压住歪风,公司内部“一切向钱看”的风气抬头,势必引发巨大的经营风险和社会法律和道德风险。
第三,阿里巴巴并没有不可被替代的业务
腾讯的微信和QQ属于目前国内很难被替代的产品,虽然未来有可能会被瞬间颠覆,但至少目前这种可能性不大。
而阿里巴巴的各个业务线则都面临着竞争,部分竞争已经非常的激烈。
比如说,微信支付对支付宝的冲击;微众银行对网商银行的对决;猫眼+微影对淘票票的挤兑;美团与饿了么+口碑的竞争;京东与淘宝的撕逼等等。
在阿里系的三条主战线:电商(未来叫新零售)、物流、金融板块中,虽然目前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都并非牢不可破。
比如微信支付出来之前,支付宝一家独大,但微信以红包为切入口,迅速扩大影响力,占领了广大的线下支付份额。时至今日,很多小商贩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支付宝来完成支付,但基本上都会用微信来完成支付。
好在阿里目前的主要业务基本上在国内外都处于空间较大,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暂时看不出太大的问题。比如说支付领域,国内外都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因此虽然份额减少了,但总量仍然是增加的。再比如说云计算领域,虽然腾讯,华为以及三大运营商等对手在追赶,增幅出现了放缓,但由于国内外市场依然很大,因此仍然具有较好的成长空间。但各条战线的增长终归会出现下滑,典型的如电子商务的线上红利,一旦到了存量竞争期,利润和增速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实际上,电商业务占据了阿里营收的80%,更是利润的绝对主要来源,在2年之内,至少利润的来源仍然会以新零售(线上+线下)为主。这里面其实是有风险的:万一线上增长乏力,而线下的新零售战略开拓不利该怎么办?实际上,这不仅仅是阿里的问题,也是所有电商的问题。

2019-11-17 10:04

线上移动支付份额在不断被腾讯所侵蚀,在电商平台也面临如格兰仕“排他条款”引起的腾讯、京东、拼多多联合绞杀的情况。线下大肆收购的实体产业盈利周期过长,另外就是股权投资选的时机每次都不是很完美~
    总体来看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在移动支付、科技布局甚至是创新业务的开展上颇有亮点,对于这样一个量级的公司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2019-11-17 12:20

阿里强在企业文化,以后要败也是败在企业文化
强制商家二选一,严重违背阿里自己提出的企业文化: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不是正心的服务企业,而且为了自己的天下霸业而服务企业。高层都这样子,底下员工遇到问题了还会遵守企业文化么?企业文化就是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