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超级认真学习: 很中肯的分析,逻辑性很强!//@超级认真学习:回复@超级认真学习:[发财]再对贴子里的第四点,盈利能力,做一些观点的补充。
雪球上对于这块的讨论很多,也可以看到大部分偏谨慎的投资者最大的顾虑就在这里。我简单梳理一下我的思路(不一定对),其中必然有很多是没落地的,但做成长股拼的就是对未来的预见能力。大家凭借自己的认知,信或不信,各自买单就好,不必有太多戾气。
先说结论,我个人认为赛力斯盈利能力会优于大部分新势力车企(但前期幅度不会太大,后期潜力更大),一季度盈利是超预期,二三季度盈利是正常预期。理由主要如下:
1、豪华车支撑高毛利。50w以上的豪华车本质都是奢侈品,其毛利超过大部分人的想象(随着m9起量,后期成本得到控制,其毛利会超过大部分低价位车型)。参考bba50-70w价位段豪车近一年展现出的降价空间,可知其过去的盈利状态。畅想未来m9五座、m9非凡大师上市,一旦m9成功稳态销量在1.5w-2w台,叠加后期m9上路增多,m9系几乎可以预见一定会站稳国产豪车第一生态位。这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意味着目前的国产新势力中,只有赛力斯有资格去吃50w+价位段的超高毛利市场,同时也意味赛力斯拿到了豪车市场的准入证,后续向上开拓市场任君发挥,一马平川(消费者认知的建立是最好的奢侈品护城河,否则也不会bba独食这么多年)。我认为这是赛力斯盈利能力的最大支撑,在绝对的高毛利面前,上下游的矛盾会被弱化,大家可以一起成长,皆大欢喜。
2、起量。这一点应该不需要多解释,月销2w+车企来说已经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如果2w+依然无法给到企业较好的回报,就不会有这么多资本前赴后继的进入汽车市场。所以起量之后赛力斯的盈利只是时间问题。一季度盈利是超预期,二三季度盈利是正常预期。
3、华为合作。这点争议最大,悲观者觉得华为提供大部分技术,赛力斯必然无法拿到正常车企利润;乐观者觉得华为会保护和扶持合作方,hw技术输入的结果实现双方共赢,甚至赛力斯实现了更高了研发投入产出比,顺带蹭到了hw流量和渠道,最终被带飞。说点我自己主观的看法,我认为这是新能源车发展历程中的一次伟大尝试。过去的车企都试图埋头自己搞,用技术差异来获取竞争力,tesla、比亚迪,行业的强者都无外乎此。华为似乎从一开始就打算做电车的供应商模式(原因很复杂),可能它意识到了电车的终局真的和手机一样,所有重要的零件都会由业内强势企业近乎垄断(芯片、摄像头、系统),大部分主机厂试图自研最后都是亏成傻逼。华为大概率是想做躺着都能收钱的那个,当然他的自信来源于其过去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这确实是最适合华为的角色,既可以实现技术变现,又可以规避一些风险。目前的现状是,华为系依靠问界m7意外的打开了局面,又依靠m9达到了预期的市场效果,这场豪赌逐渐变成了顺风局(和去年车bu亏麻了想卖股权回血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我认为在这种时候,hw一定会力挺合作方,以最大的支持力度扩大战果,做好示范效应。基于以上推断,我认为hw作为赛力斯供应商,服务商,会收取绝对市场公允的费用,且这些费用会随着问界起量变的更低,直至hw的零件和技术报价性价比远超同行,接着赛力斯获得超市场预期的毛利,交出一份完美答卷,最终帮助hw系吸引更多合作方,完成商业闭环。hw借助该飞轮效应快速提升市场份额(一如hw过去涉及的其他行业),裹挟中国电车迈入智驾时代,走向世界头部。试想如果你参与华为的战略,面对如此宏伟的计划,面对这滔天富贵(汽车业务的成功几乎可以再造一个华为),你会愿意在当下多收赛力斯一毛钱吗?
最后,说一些心里话,我们是幸运的,没有比身在一个时代,还可以听清这个时代脉搏更加幸运。回想去年,我也和大部分人一样发誓要在这AI元年大干一场,可惜在A股拔剑四顾心茫然。应该很多人不认可赛力斯走的是AI驱动,但可能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在自己擅长的方向努力,不必羡慕老美啥啥大模型,我们的核心产业一样在推动着人类的进程。
我不擅长使用数据,更擅长至上而下去思考。利润相关的更多数据和论据,非常推荐大家去看这两位的帖子,溯世和青山隐士。球友们也少一点戾气,多一些宽容。@青山隐士 兄是个纯粹且努力的人,我不一定全部认可,但很敬佩。
引用:
2024-03-31 00:50
按耐不住,想梳理一下赛力斯的逻辑:
1、交易智能驾驶落地全球最佳标的。如果认可智能驾驶对人类驾驶习惯的颠覆性改变,如果认可未来数年智能驾驶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如果不愿错过汽车这一天量市场的第二次洗牌,那么作为投资者就必须找到能够承载这一产业趋势的投资标的。除了赛力斯,还能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