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升维——比亚迪将达十万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14回复:287喜欢:145

2020,比亚迪已3000亿,我跟朋友说看2万亿,就听到了“又土又low”。

2022,比亚迪已过万亿,朋友接受了2万亿的预期。我常念叨十年十倍,直觉会到10万亿。

2023,我一直在思考和推演,汽车巨头到十万亿的可能性和逻辑支撑。

直到2024,大概2月份,我才确定这是个大概率事件,并初步理出了逻辑体系。

我不太擅长写长文,但要把这个梦话,讲到逻辑自洽,还是得啰嗦一点。

表达、沟通、共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人批评我的表达方式很奇怪。 认知受制于心性、三观、理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无缘无用,有缘得之,随缘吧。

文章写了三个月,还请两个技术大牛一起讨论修正过,在这里表示感谢。

个人倾向,定性分析高于定量分析,数据毛估估,欢迎理性讨论,批评指正。

目录:1文明进化;2经济发展;3科技升维;4产业升级;5汽车新定义;6为什么是中国;7为什么是比亚迪

一、文明进化

三体中,依据对能量的使用能力,划分文明等级,比如恒星级文明。

对物质、能量、信息的掌控差距,都可以衡量文明等级,感觉蓝星内部至少分三级了。

常温超导材料,曾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可控核聚变已进入VC阶段,人类可能开始掌控恒星级能量;

人工智能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硅基智能,或奇点临近;

显而易见,未来十年,信息化智能化是人类科技演进的核心路线;

再下一个十年,生命科学才是核心领域,这点英伟达老黄也有所提示。

也许人类科技已开始进入上帝禁区,我既兴奋,又恐惧。

生产力固然有所提高,但对人类到底味着什么?物质or精神?生存or毁灭?

这些胡思乱想看起来跟投资没有直接关系,只是科幻迷的三观表达、自嗨。

不过,我认为投资理念的本质,恰恰是一个人的三观,

三观决定了你相信什么,而你只能拿住你内心深处相信的资产。

二、经济发展

凭着对产业史的粗浅理解,我将经济发展概括为三个逻辑链条,也是我整个投研体系的基石。

α、科技创新——教育、学术、创意、专利、原型机,引入风险资本,走出实验室,开启产业化。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生态,当今世界,硅谷依然有最完善的创新生态。

中国创新生态正在快速发育,重构教育体系+整顿学术氛围+培育风险资本。

尤其风险资本,遇到了泡沫调整的逆流,希望财税政策给予更多鼓励,这种九死一生的游戏,让社会资本多多参与,何乐而不为呢?

科技细分为三个概念:科学、技术、工程,美强在科学,中强在技术和工程,不必妄自菲薄。

β、产业集群——在产业政策与产业资本的催化下,产业链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发育产业集群,

犹如大树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推动产品向消费者普及。

中国产业集群做的非常好,前有高铁、手机、光伏,后有电动车,正攻克半导体。

γ、企业竞争——产业集群完善,企业竞争加剧,开始优胜劣汰,

企业家需掌握产业核心规律,结合自身思想哲学, 制定高瞻远瞩的经营策略,构建深沟高垒的商业模式,赢得客户心智、市场份额与营收利润。

企业家精神与才能,在科技产业无休无止的动态竞争中,尤为重要。

最成功的案例,是乔布斯缔造苹果,它吃掉了高端市场的大半份额,占据着80%的行业利润。

三、科技升维

我们将科技创新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同一个底层架构的迭代升级,称之为迭代式创新。

第二种,是启用更先进的底层架构,称之为颠覆式创新,借用三体降维概念,定义为科技升维。

人类科技史大致分为6个维度:机械化~电气化~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生命化。 前五个维度算是公认的,生命化是我瞎扯的,科幻迷的猜想,参考黑客帝国、奥创纪元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每升一维,将开创一个十倍规模的经济生态!

以通信产业为例,

1、信件邮政——机械化,人力+交通工具,可以理解为机械架构。经济生态—估计十亿美元级。

2、电报固话——电气化,电线、电流、电磁波,集成的电气架构。经济生态—估计百亿美元级。

3、功能机——电子化,半导体器件、信号转换,集成的电子结构。经济生态—估计千亿美元级。 这个生态中的龙头,诺基亚最高市值1151亿美元。

4、智能机——信息化,智能机普及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经济生态。经济生态——至少万亿美元级。 这个生态的龙头,苹果最高市值3万亿美元。

5、AI手机——智能化,AI手机已来,将重构数字世界的入口、流量、社交、游戏、电商等,或带来一个更加庞大的经济生态——十万亿美元级?霸主是谁呢? 华为归来,携麒麟+鸿蒙+盘古等利器,供应链大师能否应对这次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

6、生物手机——什么形态?生物材料?脑机接口?人机融合?碳硅一体? 昨天,瑞士生物计算初创公司neurplatform发布了由人类器官组织组成的在线处理器。《银河护卫队3》也在重点演绎生物材料及生物改造,美国科幻往往预示着十年后的技术。

四、产业升级

1、产业升级的顺序——只有完成电气化,才能电子化,而后才能信息化,而后才能智能化。 这个顺序不能错,结构不能少。

2、纵观全球,中美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而传音还在开发非洲市场, 不发达地区受制于薄弱的电力系统,电气化率较低,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更是遥遥无期。

产业落后的病根在于能源体系,这几年飞上天的越南都缺电,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

3、我们先看看化石能源,中国和世界化石能源可开采年限。

发达国家推动气候协议+碳排放权+炭达峰+炭中和,锁死了不发达地区完成工业化的可能性。

也许,这正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新能源革命的正义、使命、价值之所在。

4、未来,电气化的基座=清洁能源+智能电网+分布式储能,

清洁能源发电的不规则+电气终端用电的不规则,对能源网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电网的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势在必行,国家电网过去几年投资已达万亿。

中国在电气化基座的领域一枝独秀、领导全球,感谢奋斗在一线的战略家,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技术工等。

5、以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为例,大概做个总结:

电气化——新能源一枝独秀,电网升级势在必行——国网信通

电子化——半导体国产替代,算力基座自主可控——龙芯中科

信息化——消费互联网巨头林立,产业互联网方兴未艾——宝信软件

智能化——人工智能日新月异,大模型未必是终极形态,摩尔定律完结,硅基能耗无解;

智能汽车,就是产业升级的最大载体,是材料、能源、信息、工业等全方位创新的系统集成。

随着中国智能汽车的崛起,中国电气化、电子化、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智能化时代加速到来。

2024S1,中国产能增速最快的细分行业是集成电路同比37.2%、新能源汽车同比33.2%。毫无疑问,中国产业升级的阶段性成绩,值得给予高度肯定。

6、资本生态助力产业升级

一个良性的资本生态,核心价值在于辅助产业升级,从而将价值创造与财富储藏融为一体。

但大变局、战争、疫情、加息、流转……

2023的资本市场对产业升级毫无预期,资本生态已跟不上产业升级的步伐。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2307最高会议+国九条+证监换帅+周末补丁,管理层的认知与决心,无需怀疑。

作为产业升级必需的金融基建之所在,资本市场任重道远、众望所归。

期待,有效改革、优化生态、重塑预期,

那么,科创50,十年十倍,将是大概率事件。

我坚信,虽时势不济,但规律不虚,

蕴含四化逻辑的工业巨头+科创新锐,必定是未来十年的最佳配置。

五、汽车新定义

我问研究员——比亚迪市值可能到十万亿人民币吗?

研究员反问我——你看丰田才3000亿美元!(怎么可能呢?就算达到了丰田的全球市场份额。)

1、特斯拉的预演

为什么特斯拉=1万亿美元>>>丰田+宝马+本田+保时捷+通用+大众+日产???

因为传统汽车,150年了,还是机械化产品。

特斯拉开启了汽车电气化+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四化合一。

这不仅是降维打击,而且是降四维打击。

特斯拉突破一万亿美元,仅仅是一个预演,不是特斯拉的终点,更不是汽车产业的极限。

2、分布式能源——智能化能源网络

过去,由于电力及储能技术的限制,很多工业品停留在机械化架构。不够电气化,就无法升级为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产品。

如今,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大到飞机、邮轮,小到工学椅、理发器,都在加速电气化、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

电池、半导体、软件的下游场景在增加,产业规模的天花板在打开,宁王无忧、芯片有望。

未来,大大小小工具中的电力冗余,都会成为分布式能源网络的组成部分,智能化能源网络或是人类最高效使用能源的终极方式。

3、分布式算力存储——智能化算存网络

汽车已经在拼算力,其实有大量的算力及存储冗余,

融合通信、云计算、算力调度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算存网络,作为集中式算力存储的补充。青云科技,在算力调度领域的布局,有点小而美的感觉。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美剧《硅谷》,压缩算法+分布式存储的演绎,极为精彩!)

4、分布式运输运力——智能化运输网络

特斯拉的robtaxi,已经在全力推进这个模式的到来。

5、分布式空间——智能化生活空间

直观感受是汽车内部空间越来越大,余承东也在强调汽车的“得房率”。

屏幕、家电、办公设施越来越多,空间体验、舒适度越来越好。

星巴克一直在打造第三空间,我看汽车终于成了人类的第三空间。

理想打造了亲子空间、极氪打造了办公空间、坦克打造了野营空间等等。

再融合虚拟现实、脑机接口等交互技术,构建新场景+新流量+新消费+新社交+新游戏……会诞生多少新的经济效益?

6、综上,电气化+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汽车,已经是更高维度的物种,

随着智能化提升,汽车不只是生活工具,也是生产工具,将为车主带来一定收入。

它将是工业体系集成式创新的最大载体,也是数字经济生态的最大场景。

它将带来无法想象的巨大经济生态,可能是传统汽车产业的10倍、100倍、或更多。

2023全球汽车制造业产值是3万亿美元,龙头丰田的市值是3000亿美元。

未来智能汽车的经济生态规模可能是可能是30万亿、或300万亿美元。

全球汽车产业的龙一,龙二,龙三,它们的市值都将是当下丰田的十倍以上!

(时间是互联网世界最底层的生产要素,新空间、 新入口、新场景、新生态的诞生, 会不会重构互联网世界的时间分布和流量分布?会不会威胁当下的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 苹果真的坚如磐石吗?腾讯真的屹立不倒吗?)

六、为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特斯拉率先达到万亿美元???

因为特斯拉=华尔街资本市场+硅谷科技创新+长江产业集群,真是全球最佳配置。

1、从无人驾驶对比中美创新的差异

据说现在中国无人驾驶的工程师,发两倍工资,当三个人用,卷自己,卷同行,卷世界。中国无人驾驶技术水平,现在只比特斯拉差一代。

中国电车普及程度远超过美国,可以有效分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的成本与风险, 中国无人驾驶肯定会比美国更早普及。

2、再来看看产业集群,需要结合各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极为苛刻。

燃油车有3万多零部件,电动车有2万多零部件,

这意味着几十万个工厂的协同作业,需要天量的资本、土地、能源、资源、物流、重工业、工程师、技术工等,还得有性价比。

全世界能集齐这些生产要素的国家没几个,长江经济带可能是全球最佳配置。

因此,当技术自主可控,中国电车的竞争力,已注定天下无敌。

3、基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来看一下汽车工业的未来。

a、全球潜在需求 全球汽车工业,诞生了150多年,全球81亿人,汽车保有量仅20亿。

汽车只属于少数人,不够大规模低成本,不够普及,经济效益未充分发挥。

中国大规模低成本的产业集群及无限产能,实在是全球人民的福利。

随着一带一路,工业巨头输出产能及产品,广大不发达地区,也有望进入T形车时刻。

椰奶没资格说产能过剩,向剩下大概一半的地球人普及汽车,更具有现实意义。

b、国内静态市场需求

中国汽车工业,大概70多年,中国14亿人,汽车保有量仅3亿多,保有率仅0.25,

不及东南亚0.4、日本0.6、欧洲0.7、美国0.8, 难道我国经济还不如马来西亚?

受制于资源禀赋,每年进口石油消耗5000亿美元,保有率提升到0.5,外汇储备也就够2年。

我们卡在了燃油车的专利壁垒,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是失败的,合资车的利润留不下来。

对比家电下乡,财政使出了洪荒之力,我国之前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支持,有所保留。

有幸或不幸,40年高速发展后,留下了一块巨大的有效需求蛋糕,估计3亿辆的增量市场。

蔡司仪器的朋友说,中国有6亿中产,能买得起汽车的就算,德国人的标准真挺实在。

另外,虽然月度销售渗透率已经50%,但肯定不是中国电车的极限,以中国的资源禀赋,渗透率估计要到90%,才比较合理。剩下10%的油车市场,就留给个性化消费、奢侈品消费了。

c、国动态市场需求

动态的看,高端工业的供给和需求,互为因果。

福特T型车,发明流水线,降低单价,增加产能,提高工人待遇,工人成新用户,创造新需求。(致敬亨利福特!19年前读了不少商业传记,福特的企业家精神和思想,让我极为震撼!)

如今,中国汽车工业终于进入了T型车时刻,比亚迪的员工已全国第一,70.4万,去年招了十几万员工,也就多了十几万用户。

2023中国汽车产销3000万辆,未来年产销巅峰4000万辆(中汽协)或5000万辆(我的预测)。

以汽车工业为第一支柱的德国、日本,其直接就业都在500万左右,也就是500万中产家庭。

中国汽车工业将吸纳多少直接就业?造就多少中产家庭?间接呢?将创造创造多少消费需求?

地租熄火之后,茅台的股价,也得靠新中产,得靠新能源、半导体、创新药代表的新质生产力。

d、宏观经济与共同富裕

参考中国家电产业史,

当技术自主+产业完善+竞争明晰,中央财政一万亿投入,可带动十万亿终端消费。

刺激需求之前,电动车智能车的普及,离不开以下几个方向的基础设施:

清洁能源——中国化石能源短缺,必须依靠清洁能源支撑智能化时代。

电网升级——发电用电都越来越不规则,电网信息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

储能配套——电网调峰填谷,配套大型储能设施,以及分布式储能网络。

算力基座——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数字经济生态,算力基座必须自主可控。

路网改造——工信部在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道路的信息化。

当配套完善、时机成熟,中央财政配合乡村振兴,必将有所行动, 家家户户电动车——应该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标志之一!

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产值已达11万亿, 智能汽车的上下游——+电力+电网+储能+公路+半导体+物联网+新场景+新消费,估计总产值在30万亿以上,或者30%以上的GDP。

由此可见,智能汽车产业,未来必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e、国内产业竞争

从国内看,汽车产业处于创新加速期,四个维度的创新层出不穷。

做无人驾驶的朋友说,内卷严重,工不聊生。

这个阶段,民企的效率更高,新势力在研发产品营销等方面更为活跃,处于优势位置。

可能五年后,创新曲线变平缓,央企国企,挟资本及组织能力,将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汽车产业应该会形成央企+国企+民企三分天下的格局。

可以参考云计算,阿里突破,华为跟进,三大运营商正在吃掉不少红利。

f、国际产业竞争

虽然特斯拉开启了智能汽车的时代,曾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但中国依靠电气化+互联网的技术积累,在电气化、电子化、信息化三个维度已经追上。

唯独在尖端算力上被卡脖子,智能化稍弱,也已有地平线等平替方案。

并且美国电车渗透率太低,中国无人驾驶有望率先普及、快速迭代、补上短板。

若中国主导了这个全球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的最大生态,美元美债何以为继?

因此,美国面对中国汽车的强烈危机感和激烈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而中国14亿人的庞大经济体,只有赢下这种超大体量的高端制造的全球竞争,才能充分就业,提高收入水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步入中等发达国家。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只能赢不能输的产业竞争,也是全球资源再分配的战争!

美国严防死守,欧洲并非铁板一块,一带一路,天下大义,产能出海,大势所趋。

g、这几年,我一只在唠叨电动车、比亚迪

因为这是百年变局之天元、大国运势之载体。

中国或将诞生3家以上10万亿市值的汽车巨头,

真正的智能汽车霸主,将挑战20万亿或更高的市值。

由于货币重置的可能性,我们这里以人民币作为定价依据。

七、为什么是比亚迪? (偷个懒,抄一下之前的短评,可能有点重复的内容。)

企业推演——十年十倍之$比亚迪$

芒格曾多次谈及多元思维模型,我认为投资科技企业,至少需要三元思维:

a、工程师思维——思考技术演进路线及颠覆式创新;

b、企业家思维——思考产业生态及企业经营策略,理解商业模式;

c、投资人思维——衡量周期、胜率、赔率,构建组合及交易决策。

在企业家的脑子里,肯定有一个企业愿景及发展蓝图,

我非常敬佩这些深谋远虑的企业家,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超纸上谈兵的投资人。

接下来,我不揣浅薄,基于以上三元思维,对比亚迪做一些粗浅的猜测和推演,

上次将比亚迪的发展路径,分成三条线,今天再细分一下,加一条线。

1、比亚迪的底线——低端制造,核心是规模效应+垂直整合+成本控制,关键看管理能力。

芒格说,王传福是爱迪生与韦尔奇的结合体,数十年发展也已证实了其管理才能。

中国汽车并不是存量市场,保有率0.2有望提升到0.5,则多出3亿辆的市场。

中国化石能源匮乏,电车渗透率0.5有望提升到0.9,又多了2亿辆的市场。

国际市场,借马斯克吉言,如无贸易保护,中国汽车将干掉全球其它所有对手。

比亚迪已订了几艘滚装船,且墨西哥、泰国、匈牙利等国外生产基地陆续建设投产。

比亚迪今年主动发起了价格战,进一步统治20万以下的性价比市场,

昨晚刚发布了DM5,998的秦L,进一步蚕食合资车的市场份额。

按消费品的逻辑,比亚迪在汽车产业的格局,很像十五年前家电产业的美的集团。

远景是中国汽车产销巅峰估计在5000万辆/年,龙头市占率估计25%~35%,

保守测算,比亚迪年产销5000万x25%=1250万辆,

单车利润1万元,净利润约1200亿,给15倍估值,市值约1.8万亿。

2、比亚迪的下线——高端制造,核心是产品定义+品牌建设,关键在产品开发及客户服务。

这方面,几家新势力,做的都不错。

蔚来主打客户服务——换电服务、车主身份,这个定位是早期最成功的新势力。

理想主打产品设计——奶爸车、亲子空间,品牌有溢价,成了第一家盈利的新势力。

小鹏是最具技术气质的新势力,无人驾驶是国内第一梯队,现在反而有点落寞。

比亚迪20年苦心孤诣的研发积累,累计投入1400亿,

以核心技术支撑高端品牌发育——方程豹、腾势、仰望,都还在发展初期。

仰望的初步成功,证明了其技术、管理及市场积累,在消费者心中有一席之地。

若高端品牌的发展达到预期,即使总销量不变,

比亚迪的净利润有望达到1500亿以上,商业模式升级,估值给到20倍,市值3万亿。

3、比亚迪的中线——科技制造,核心是信息化、智能化,关键看工程师红利+研发体系。

曾有西安交大的朋友说,2010年前,他们毕业生是不愿意去华为的,

而当华为品牌崛起,清北复交的人才,方趋之若鹜。

曾在大众心中老土低端的比亚迪,在汉热销后,开始改变国人对其刻板的品牌印象。

2023年,迪王在招聘市场鹤立鸡群,跟互联网裁员潮形成了鲜明对比。

人才虹吸效应+高效研发体系,比亚迪有望重演华为自主创新、高端崛起的大戏。

十八个事业部中,弗迪电池及比亚迪半导体2022年传出过独立融资的消息。

以王传福工程师出身+强势掌控的性格,不可能将核心技术拱手于他人。

2024年已达十万人的研发团队,汽车产业中,规模全球第一。

但当年华为发展太快,管理失控是个必要的警钟,为此花3个亿向IBM拜师学艺,才建立了IPD。

这或是比亚迪当下的管理重心,据说,其正调整研发体系—整合技术规划院及智能驾驶部门。

如达到预期的效果,构建了自主可控的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基座,

同样销量,净利润可以到2000亿,商业模式再升级,估值给到30倍,市值6万亿。

4、比亚迪的上线——生态科技,商业模式最高境界,核心是zz经济学,关键看企业家精神与才能。

全球最佳典范是苹果,中国有华为、腾讯,

当年狗日的腾讯,本是抄袭王者、创新之敌,但小马哥顿悟了,把半条命交给生态伙伴,然后我们见识了生态经济的可怕,腾讯市值膨胀几倍。

纵观全球科技产业,任正非和王传福是战略级企业家,一眼能看三十年,非常人能及。

在技术、产业、企业等多元演进的科技产业,企业家精神及才能,无疑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华为是中国第一家具备全生态集成式创新能力的科技公司,比亚迪大概会成为第二家。

投资人能想到——智能汽车之无限生态——新空间+新场景+新模式+新产品+新消费。

战略级企业家,想必早有谋划,比亚迪保险就是生态建设的神来之笔。

期待王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再赢下智能化生态化之战。

当价格战胜出+技术自主可控=反哺供应链+构建产业生态+构建用户生态=生态型科技巨头

王总在工业制造及技术研发上的能力已独树一帜,

这里强调企业家对构建生态的精神及哲学思辨能力,

如果王总进化到马化腾的水平,至少期待一个10万亿的生态科技巨头。

如果进化到任正非的水平呢?或可以期待一个20万亿的生态科技霸主。

中国汽车领域,定会诞生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型科技巨头,比亚迪,看起来是最有可能的!

精彩讨论

平平常常淡淡06-25 07:00

从玄学的角度看: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科技制造龙头,股市需要一个新的科技制造龙头。比亚迪应运而生,可能就是这个龙头。传福,传福,福济四海

db_oMc06-26 11:36

推荐您看看14年前央视对话栏目对王传福和尹同跃的采访。王总说的很清楚,在一个新的领域,如果不垂直整合,供应链是不会陪你创新,陪你冒风险的。比如你要研发dm5.0,需要发动机、电机、电混系统、热管理等各种关键部件协同研发,都需要作出妥协和调整,供应链模式很难做到。所以王总的策略是垂直整合,所有创新涉及的部件为统一目标而努力和妥协。而他也提到了,等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熟了,他会切换到供应商模式的。
这才是战略思维,而不是因循守旧,在新的领域给出自己的解法
附上视频:【2010王传福说要做差异化的打法做新能源车-哔哩哔哩】 网页链接

赤色幽灵06-27 00:46

若不是巴菲特怀揣着政治任务要清仓比亚迪,这两年比亚迪稳定在万亿完全没有压力。

Justintcr06-25 23:29

BYD当然会成为一家了不起的企业,但是我对他最大的诟病,是我们的头部企业,对产业链的贡献,还有社会责任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好。比亚迪、华为、宁德时代,小米这些制造业的巨头,还没有让我们的制造产业链良性循环起来。
如果看欧洲,德国只有8千万的人口,但是却有BBA+大众这样一批头部企业,他们和产业链上的产业共享利润,共享发展的红利,走出了 技术+品牌这样路线。依靠整个欧盟4亿人口,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润,中国加上东南亚有巨量的人口和需求。如果BYD 生存之战结束后,还是一味追求垂直整合产业链,而不是促进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依靠利润+创新+品牌 驱动增长和实现海外的扩展,BYD在消费市场Low Bee 的印象是不会从根本上改观的,BYD的下限已经很高了,当然,上线还可以更高。

创势道07-04 12:50

看着生无可恋的股市,不如学习从企业家视角,思考一下未来。
在B站又刷了一遍《比亚迪王传福演讲访谈合集》,有些细节值得记录分享。
1、IT的创新日新月异,会影响汽车。但汽车涉及生命安全,流程、法规更复杂,迭代周期会慢一些。但汽车需要互联网的创新思路,整体是好事。
2、我们服务诺基亚很多年,思考很多,它的技术、产品、管理都很好,是战略出了问题,轰然倒下。技术不仅仅为产品服务,更要为战略服务。
3、传统汽车以安全之名封闭生态,比亚迪要打破汽车封闭的生态,开放生态,汽车开发者大会,我们做了一个开放的安卓,加了扩展槽,开放341个传感器,让全球精英来参与汽车的控制、汽车的软件、汽车的生态。开放才繁荣。
4、早期做垂直整合模式,是为了创新。传统汽车供应链,在配合创新上非常滞后。
5、电动车治理污染。轨道上的城市,东京都市圈,800万轿车,但不堵车,90%依靠公共交通,并不损害汽车工业。轻轨周边100米左右不能住人,但云轨没噪音,施工仅2年,可以穿楼而过。希望云轨再造一个比亚迪。
6、打造国际化设计团队,满足大家对颜值的需求。
7、手机只有13个传感器,就产生了200万APP;智能汽车有340个传感器+66个控制权,如果开放出来,会产生多少个场景?多少个软件?会产生超级软件生态,会产生无数个BAT这种巨头。
8、车就变成家了,变成办公室了。
9、车上有七八个摄像头,城市的一草一木都看的见。如果开放的话,生态城市数据化。

全部讨论

BYD当然会成为一家了不起的企业,但是我对他最大的诟病,是我们的头部企业,对产业链的贡献,还有社会责任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好。比亚迪、华为、宁德时代,小米这些制造业的巨头,还没有让我们的制造产业链良性循环起来。
如果看欧洲,德国只有8千万的人口,但是却有BBA+大众这样一批头部企业,他们和产业链上的产业共享利润,共享发展的红利,走出了 技术+品牌这样路线。依靠整个欧盟4亿人口,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润,中国加上东南亚有巨量的人口和需求。如果BYD 生存之战结束后,还是一味追求垂直整合产业链,而不是促进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依靠利润+创新+品牌 驱动增长和实现海外的扩展,BYD在消费市场Low Bee 的印象是不会从根本上改观的,BYD的下限已经很高了,当然,上线还可以更高。

无软件不科技,有华为的智能车时代,比亚迪看不到希望!

从玄学的角度看: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科技制造龙头,股市需要一个新的科技制造龙头。比亚迪应运而生,可能就是这个龙头。传福,传福,福济四海

看着生无可恋的股市,不如学习从企业家视角,思考一下未来。
在B站又刷了一遍《比亚迪王传福演讲访谈合集》,有些细节值得记录分享。
1、IT的创新日新月异,会影响汽车。但汽车涉及生命安全,流程、法规更复杂,迭代周期会慢一些。但汽车需要互联网的创新思路,整体是好事。
2、我们服务诺基亚很多年,思考很多,它的技术、产品、管理都很好,是战略出了问题,轰然倒下。技术不仅仅为产品服务,更要为战略服务。
3、传统汽车以安全之名封闭生态,比亚迪要打破汽车封闭的生态,开放生态,汽车开发者大会,我们做了一个开放的安卓,加了扩展槽,开放341个传感器,让全球精英来参与汽车的控制、汽车的软件、汽车的生态。开放才繁荣。
4、早期做垂直整合模式,是为了创新。传统汽车供应链,在配合创新上非常滞后。
5、电动车治理污染。轨道上的城市,东京都市圈,800万轿车,但不堵车,90%依靠公共交通,并不损害汽车工业。轻轨周边100米左右不能住人,但云轨没噪音,施工仅2年,可以穿楼而过。希望云轨再造一个比亚迪。
6、打造国际化设计团队,满足大家对颜值的需求。
7、手机只有13个传感器,就产生了200万APP;智能汽车有340个传感器+66个控制权,如果开放出来,会产生多少个场景?多少个软件?会产生超级软件生态,会产生无数个BAT这种巨头。
8、车就变成家了,变成办公室了。
9、车上有七八个摄像头,城市的一草一木都看的见。如果开放的话,生态城市数据化。

若不是巴菲特怀揣着政治任务要清仓比亚迪,这两年比亚迪稳定在万亿完全没有压力。

想法是好想法,也确实可以有这种潜力,但是客观事实就是人性自私,权利阶层是不会让这种庞然大物诞生的,越肥被拆分吃掉的概率越大,一鲸落而万物生。

等巴菲特减完,就被美国制裁了。

06-25 12:12

富有远见,思路清晰,逻辑硬朗,学到了!
$比亚迪(SZ002594)$

思考的跨度和容量够大。很多观点都认同,提3个不同观点:
1,第一部分关于文明的设想,过于遥远的未来预测偏差比较大,而且到达的时间大多数时候比预计的要多很多,就像望山跑死马一样。虽然我也认同比亚迪的战略目标就是大能源公司,但是路太远,方向也可能会变,不确定性太大,所以倒没有必要看那么远。
2,比亚迪的中短期发展前景如果能兑现,对应您提到的市值规模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瓶颈:我们金融市场的资金池大小,就以现在的体量和我们在世界金融市场的地位,这个庞然大物缺少足够的养分,所以可能长不到那么大。而短期内我们也很难取代美国的金融中心地位。
3,国家是否允许这么个庞然大物存在?当它长到一定体量,会不会被拆分,因为国家要的是结果,而不必须是比亚迪给出的。
中短期看好,翻倍乃至成为A股龙头都概率很大,但是没您那么乐观。

雪球上讨论比亚迪,切入超导概念与前景的你是第二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