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悖论(一) - 价投的诅咒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4喜欢:3

若论名气与画功,恐怕艺术史上能出梵高其右者屈指可数。任何一幅梵高的画作在如今都可以随意拍出价值连城的天价,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百年一遇的天才画家其结局又是怎样?

梵高曾说过“你看,我像疯了一样工作,但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但我希望这些荆棘能开出白色花朵,显然这些看似无果的奋斗在劳动成果出来之前一文不值。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快乐。”

梵高曾卖出过一幅叫做《红色的葡萄园》的画,那是一位叫做安娜·博赫的比利时画家买走的,出价400法郎。作价的确不算高,善良的安娜主要是出于爱心想帮助潦倒的梵高度过难关。《红色的葡萄园》是梵高卖出的第一幅画,也是他生前卖出的最后一幅画。

天才如梵高者都会在有生之年怀死于抑郁与贫困,我们又凭什么觉得自己投资的企业在自己买入后其价值会突然被市场所认可呢?谁说是金子一定会发光,怀才不遇可不就是人生的常态么?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会大声吆喝且高调者往往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目光,而低调与谦逊者则遭遇了普遍的低估。

这并不是说市场最后不会进行价值发现,正如现在的梵高名满天下一般。但你必须保证有以下2个标准:

1)你得确保你买到的企业是梵高。

2)你得活的足够长等到梵高的画其价值被认可的那天。

第一点需要强大的判断能力,第二点需要长足的耐心,无论哪一点都绝非容易。

然而在企业长时间不获得市场认可的时候,你会产生自我怀疑,这样的事情实际上屡见不鲜。

你经过了系统性分析手握一个逻辑,你知行合一买入了标的坚定持有,但市场就是不认可。这样的经历想必大家都经历过,之后的节奏是你和市场进行了耗时长久的对抗直至精疲力尽,最后你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市场才是YYDS(注: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一种前瞻性,总有比你更贴近这个行业或者公司的人能获得第一手消息,基本面已经恶化,股价在飞流直下,而市场大多数参与者仍摸不清头脑的时候总是有的)。其实以上情况已经属于一种幸运,因为最后你的逻辑被证伪了,虽然死了,但是好歹你知道你死在哪了。然而市场上有很多死无全尸的情况,你在崩盘中爆仓也好,在无奈中止损也好,死后依然无法理解死亡原因,可谓死不瞑目。

这样的例子在市场上不胜枚举,$黄河旋风(SH600172)$ 当年的名匠智能制造之风刮起之时不可谓不猛烈,投资逻辑不可谓不顺畅,各路大佬齐看好声势不可谓不浩大,而最后的结局不可谓不令人扼腕叹息。

以上种种我称之为梵高悖论,为了装个B还取了个英文名Vincent's Paradox。之后的文章我想探讨一下作为价值投资者如何去更好的处理梵高悖论。

投资,即是人生哲学的变现。

$牧原股份(SZ002714)$

全部讨论

蓬江-一隐2021-10-07 17:53

看来有故事

川北漫步2021-10-07 16:39

 看到黄河旋风,那段,我再也不能沉默了

马上开始回本2021-10-07 10:56

学习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