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应当倒下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船舶(SH600150)$ $隆基绿能(SH601012)$ $尚品宅配(SZ300616)$

碧桂园近期无法按期兑付美元债利息的事情迅速发酵,但我觉得大概率最后还是能在30天宽限日内完成兑付。

有人说碧桂园融创、恒大都是因为债务杠杆过高而导致如今的局面,这种片面的看法是主流的想法。但是把碧桂园和融创、恒大放在一起实则是对碧桂园的不敬,也是对优秀民营企业家的侮辱。

不同于融创恒大,在2020年“三道红线”的考评中,碧桂园整体还是表现不错的,财务杠杆方面并没有融创和恒大激进。在恒大暴雷之前,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是旗帜鲜明的指出当局不会救恒大,但这次会不会救碧桂园,就值得寻思了。

首先碧桂园可算是班里的优秀学生,虽然有一些小毛病,但是总体还是恪守规矩、兢兢业业、听话上进的,不管是之前的降杠杆、保交楼,还是之前杨总喊出的“就算碧桂园倒下,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倒下的房企”,总体而言碧桂园做的还是可圈可点的。

恒大融创之流,缺乏对市场基本的敬畏和基本的风险意识,死不足惜。但是像碧桂园万科新城控股这类兢兢业业经营的企业也倒下,则对市场信心和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房企的大面积倒下,根本原因还是市场下行环境下融不到资,导致的资不抵债和现金流缺口扩大。这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甚至有监管条件过于严苛的原因。

客观公正的说,“三道红线”的目标和愿景是很好的,也是应当努力实现的目标。但是它带来了非常不好的预期,并形成了恶性循环。“三道红线”出台,企业为了降杠杆,收缩拿地,处理现有项目,在市场下行叠加三年疫情的大背景下,资产处理的价格并不可观,不少资产是打折处理,导致总体上是资不抵债。另一方面,“三道红线”直接导致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不敢给民营房地产企业贷款、民营房地产企业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发债,进而导致现金流短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金流缺口逐渐放大。这两条后果中的一条,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两条同时发生,则必死无疑。如果资不抵债,但是能适当放宽贷款和融资条件,能获得现金流,则能以时间换空间他日再发展并偿还债务。这些发生在优秀的房地产企业身上的考验,即使是发生在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身上,也是一场重大的危机,何况是企业。

“三道红线”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三年疫情、市场下行、多种因素的叠加下显得尤为严苛,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这就好比一个严厉的父亲,对孩子说:你三年后中考必须考到平均分90分,不然不许吃饭。孩子按照正常的考试难度本身是可以完成的,但是中考前三年遇到灾荒,学校上课也断断续续的,老师也不给孩子辅导,考试时题还特别难,最终这个孩子没能考到90分,最终孩子就饿死了。你可以说有一部分孩子不努力,但不能说所有孩子都不努力,当全班所有孩子、最优秀的那几个孩子都达不到要求,除了孩子自身要深刻反省、认真总结、痛定思痛之外,当家长的、当老师的、出题的,难道不应该反省一下吗?班上优秀的孩子都考试不达标,被饿死了,其它的孩子会怎么想?还会有动力好好学习努力上进?当努力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的时候,躺平摆烂是最具有经济效益的选择。

每一场经济危机和企业危机的处理,有两个选择,要么是权威机构背书注入信心,要么是权威机构真金白银注入现金流,甚至有些情况下两者要同时出手才能力挽狂澜,比如当年房利美房地美就是这样解决危机的。过于严苛的条件和过度的家长作风,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并不可取,只会对市场、民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市场在变化,企业家的信心也是很脆弱的,困难事情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克服危机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

我相信,碧桂园的危机最终会有较好的解决方案,这对民营企业家信心的修复也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对走出当前的局面也能起到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