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回复:29喜欢:2

我个人一直以来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很多私募公司,甚至于同一个基金经理能够有那么多产品,他们有那么多策略吗?如果是一个策略,他们又如何保证不同产品之间的策略一致性?

换做我,让我同时做两个产品是极限,三个产品足够我精神分裂了。

精彩讨论

黑龙_杭州06-17 11:07

做很多个策略(2~3个可以理解)的私募可以拉黑,他们是为了赌赛道或策略,跑出来的用于募资,不好的关闭,不是投资收益最大化考虑。

黑龙_杭州06-17 11:13

很多大型私募都是母子结构,比如邻山、沁源,子基金面向很多投资人规避200人限制,但都投资共同的母基金,因而底层资产和净值是趋同的。

静待花开十八载06-17 09:51

你这个有一定解释力,应该可以解释一部分。

Toby的研究笔记06-17 09:56

个人猜想,单一策略基金经理发很多产品是不是跟投资者人数上限有关?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合格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
不同产品复制单一策略难度应该不大,让不同产品都买同一只股票估计就能实现

璐可在人间06-17 09:51

1)一种是挂名为主,内部团队其他基金经理具体管理 2)另一种是同策略复制,主要为了渠道配合以及业绩抽成更方便 3)大客户定制特殊要求

全部讨论

06-17 11:07

做很多个策略(2~3个可以理解)的私募可以拉黑,他们是为了赌赛道或策略,跑出来的用于募资,不好的关闭,不是投资收益最大化考虑。

好像是国内私募单只产品有最大投资者人数限制

06-17 09:51

1)一种是挂名为主,内部团队其他基金经理具体管理 2)另一种是同策略复制,主要为了渠道配合以及业绩抽成更方便 3)大客户定制特殊要求

06-17 16:20

主要还是为了赚钱。
基金的收益来自两块:管理费和绩效费。
管理费和规模有关,费率是固定的,不做探讨。
绩效费就不一样了,提取的规则是净值NAV high on high,即基金的净值必须创出历史新高才能提取。
可是,你知道的,很多基金再也无法回到历史高位,基金管理者无法再拿到钱。
不如,重新开始,只要新基金净值有增长,基金管理者就能拿到钱。
你明白了吗?

个人猜想,单一策略基金经理发很多产品是不是跟投资者人数上限有关?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合格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
不同产品复制单一策略难度应该不大,让不同产品都买同一只股票估计就能实现

06-17 09:46

为了不同策略偏好的投资人购买其基金

06-17 10:36

是不是也有部分是因为老基金净值高,大家都不喜欢追高,新开一局,虽然持仓一样,但买入心理负担小?
我只买了丹书的,他新开一个是小幅调高了管理费和业绩计提,之前草根时期费用低,证明实力之后提高了费用

06-17 10:27

同策略的话完全不用担心的,外部有系统辅助,内部可以设定子母两层架构,实际操作起来不会非常复杂的

06-17 10:02

更多是为了展业需求了,站在投资角度来讲,最好的肯定是一只基金去进行操作。或者说设置一支母基金统一做交易,其他产品都直接买母基金。但回到现实中,各个合作对象都有利益述求,只能综合处理

06-17 09:54

认购有人数限制;一般是一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