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2喜欢:14
回复@呆呆啊呆呆: 今年春节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之前我一直在质疑自己所谓的基本面研究到底底色是什么,很多时候感觉自己是投机可是却在用投资的思维,这个给我的直接冲击就是,春节前的大跌,我有现金持仓大跌竟然不敢越跌越买。但后来我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来源于1、算账的方法不对。在我看来PE、PB这些估值方法都是非常低效的,难听点就是骗人的把戏,只有基于自由现金流和股息率的估值才是真正能够连通股东回报和公司价值。2、算账的标准不对。算账中应该有两个基准,一个是自己预期回报基准,一个是市场比如移动、神华、茅台、长电这些价值锚形成的回报基准。基于这两个基准出发,再去用正确的方法,有效性会大大提高。当然,市场不可能永远有效,算账也不是总会有效,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只会算账。但不会算账肯定是不行的。算账是成功高抛低吸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呆呆啊呆呆:回复@静待花开十八载:这个我倒要反驳下,其实a股这个市场,估值从5pe到100pe,分红率从0-10%都可以算是合理。所里论高抛低吸的话,还是归因到算计里好了。把高抛低吸归因到算账里。除非是那种涨了或者跌了一倍以上的大波段,不然我感觉都算是不准确的归因
引用:
2024-04-17 09:45
有一点我必须吹嘘下,过去一年我的算账能力真是精进[大笑]
当然可能是过去算账能力太低,所以0~1的进步太大[捂脸]

全部讨论

04-18 14:52

极端情况下的确就是靠算账给自己持股或者买入信仰的。总归需要一个锚

04-18 16:49

两个业绩基准的理念和大佬不谋而合。对我来说,一个是自己预期收益基准12%,可以排除90%的上市公司;然后就是优中选优的比较基准,让手里的持股更接近目标收益,这会排除一些不确定性大的标的,比如虽然比移动预期收益高,但是由于标的的上下游、市场供需还没搞清楚,也会被排除。

04-18 15:18

大哥,我看你应该是买了不少小票,我曾经也偏爱冷门股,总是去找人少的地方,在经历了九阳股份的惨痛教训之后,从此把财务数据重要性排在最后,纯纯考虑分红的风险其实也很高,业务本身波动的风险, 企业也和人一样不进则退。 比如鹿鼎公表面是吃息佬,但其实是玩透了煤炭周期 。现在思路基本集中在业务本身,价涨+量涨,价涨+量不涨,价不涨+量涨,如果再来点现金流两倍于利润以上,或者垄断,那就更完美了

04-18 14:57

这段说得很好,之前我很喜欢看P/B,后来发觉所谓净资产是多少不全是公司自己说了算吗,ROE也完全可以是美化出来的数字,只有最后真正能装进兜里的才是重要的,行业低谷期和稳定状态的自由现金流才是最合理的指标

04-18 18:05

留存学习受教!

04-18 15:05

这个认知很有价值,收藏!

04-18 15:00

04-18 14:55

可以试试加入员工人数这个参数,我觉得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