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投资的三阶段

发布于: iPhone转发:82回复:266喜欢:146

踏入市场三年,我的投资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买股票就是买成长,就是买预期,买边际改善。也是大多数有着渠道优势和大量一手调研数据的公募基金经理的惯用打法。他们本质上做的是业绩基本面博弈。通过大量调研打提前量,所以经常会看到业绩好股价跌,业绩差股价涨,所谓利好落地变利空,利空落地变利好的奇葩逻辑。或者一味追求高成长高增速,增速快给高估值,增速慢估值打到地板价。被称为赛道景气度投资,即我们常说的抱团。xx说的“英雄所见略同”。

第二阶段: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在这个阶段,阅读了大量关于投资和商业的书籍。深受巴菲特,芒格,大道等优秀投资人的影响,彻底抛弃以前的思维方式不再追求利润增速,把目光转向高质量发展,即自由现金流含量。去研究公司的商业模式,金钱的流动,一块钱是如何在公司内运转。这是我们每一位投资者需要花一生的精力去钻研的东西,终身阅读成为了我们的必备素养。避开不占任何优势的与公募基金之间的博弈。前段时间有幸参加雪球组织的活动去采访一位我比较认可的基金经理,他的观点让我醍醐灌顶:市场上大多数的成长性企业都不值得投资。对此深感赞同,我可能还要更尖锐一些,我认为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成长性企业都是一场“胖子”骗局。投资者应十分警惕,其中to b 的企业由甚。不同的商业模式相同的利润实际上差距甚远。由公式:fcff=fcfe+利息支出(1-所得税税率)+净偿还。fcfe=税后净利润+非现金支出-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我们可以知道,企业利润转换为股权自由现金流和企业自由现金流中间相差十万八千里,每一个环节都将影响“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这一核心。而这些由利润转换为自由现金流的影响因素是由于商业模式不同决定的。由于资本的逐利,为了配合市场的需求以及企业家的野心,一味地充规模扩产,绝大多数利润都消耗在了每年的大额资本投入上,就会出现一边分红一边大额融资或者不分红的现象。最终换来的实际上只有报表上利润的数字裂变。芒格说:最终那些人会指着一些厂房设备和破铜烂铁告诉我,瞧,这就是你们的股东回报。我讨厌这类生意。这种企业也并非所有人都不能投,只是我们必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突然想起了索罗斯说的那句话,资本市场就是一个骗局,最重要的是在谎言被戳穿前及时离场。我们不要被股价冲昏头脑,需保持绝对的敏锐度与洞察力,头脑时刻清醒,不要贪杯,最终把自己都给骗了。或许这类投资对于我来说难度太大。

第三阶段:追求自由现金流到追求稳定的分红。这一阶段的跨越与上一阶段的跨越不同,更多的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做的更适合普通中小投资者的一次提炼。或者说第二阶段属于理论上的价值投资,而第三阶段是经历了下场实战三年之后得出来的经验总结。此过程中也受到很多投资前辈的启发,受益良多,包括@一MAN @HIS1963 @超级鹿鼎公 @ice_招行谷子地 他们都是成功的投资者,除此之外还结识了不少投资上的前辈,既是学投资也是学人生。回到分红,我们首先要明白稳定可持续的分红来自于公司创造的自由现金流,也就是追求分红是必须建立在公司赚真钱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明白,我们中小股东属于最弱势的一个群体,做一笔投资,分红才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回报,每一家企业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在柯林斯教授的“基业长青”中的那些案例现在还能保持基业长青的有几个?假设一个幸运的投资者具备超前眼光,在其中一家企业IPO的第一天就买了这家企业的股权贯穿整个企业生命周期,直到企业破产清算的那一天整个过程中得到的只有分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年所有的分红以一个合理的回报率折现回原点,评估企业价值。因为我们不像巴菲特一样可以进入董事会影响管理层决策,避免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做出影响企业创造长期价值的愚蠢行为。当然,如果留存的自由现金流能够创造出超过其本身的价值我们肯定乐见其成,但每一个行业或企业都有天花板限制,树不能长到天上去,难免在企业走下坡时黔驴技穷,投鼠忌器做出大量低效投资消耗前期积累的自由现金流。所以我以前总是喜欢算企业帐上的货币资金,类现金资产然后扣除金融负债之后的净现金余额,再将它们在当前市值下扣除来计算购买这家企业付出的成本,这样的方式实际上不够保守。这些资产实际上只能抵御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而对于我们散户来说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管理层在主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帐上的现金是会分红,然后宣布清算公司,还是会用手上的现金去支撑主业继续发展。昨天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朋友说再选择标的的时候要选一个靠谱的管理层和良好企业文化的公司。就能打消这些顾虑。可是即使我们选到了朱江红,也避免不了接班者变成董阿姨。事物都是动态发展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当然董阿姨并非不优秀,这些年空调的质量把控,丝毫没有松懈,只是在这次分红上确实有些扣分,资本市场也相应做出反应。

最后再来聊聊D C F估值模型和D D M估值模型对于普通投资者的实用性。首先现金流折现模型只是一种思维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影响自由现金流的因素太多,上面已经解释过,根本没法预测,尤其是终值的计算中永续的赋值随便波动一下影响都会很大。想要靠现金流折现计算出企业价值几乎不可能,它只是有助于我们理解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一基础原理。其次,当期自由现金流并不意味着全部属于股东,留存的自由现金流也有可能在未来变成大额的资本性支出。我个人是觉得作为散户还是不能完全用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思维去投资,相比之下用股利支付模型去计算会更加保守。特别是把分红政策写进章程里的那些公司。时刻把自己放在弱势的一方去思考问题往往时常会有惊喜。这可能是我理解的安全边际吧。

三年完成了我的投资理念的三阶段转变,也可以说是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保守。我可不信什么风浪越大,鱼越贵。我只相信行稳才能治远,先求胜而后求战,才是在资本市场长期存活下去的秘诀。三年的实战教学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未来可能会有4阶段五阶段……但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有得必有失,一切都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像小时候玩积木一样搭建自己的股权城堡,不同之处在于,此项工程巨大,假设活到85岁,我需要用余下的六十年去践行,并享受慢慢变富$招商银行(SH600036)$ $中国平安(SH601318)$ $长江电力(SH600900)$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估值的救赎2023-08-05 09:13

牛逼26岁就有如此投资觉悟。我26岁的时候连市盈率和市净率都不知道,经常在新手村券商群里问老师,怎么看XX银行。

太原2023-08-05 11:23

小伙子牛逼了!悟性非常强大!前途无量!$招商银行(SH600036)$ 向你学习!

我在流水线打螺丝2023-08-05 10:23

一般来说,买大市值的踩雷概率小,比较稳定。
如果再加上国企控股的。概率就更小了。
所以普通人还是买国企大市值公司 为上策。当然,买的价格越便宜。

大大方方分分钟2023-05-06 19:24

牛B,你用三年领悟到的,我用15年仍然不及。

零下七度72023-05-06 16:14

我有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花太多精力学习投资,对当下的我来说确实性价比不高,更多的应该放在工作上积累本金。但回头又想一想,只有把工作做在前面当机会来临时才能抓得住越努力越幸运,毕竟投资是要贯穿一辈子的事情,有一点像读研,当下看收益不大,但可以为未来做铺垫

全部讨论

牛逼26岁就有如此投资觉悟。我26岁的时候连市盈率和市净率都不知道,经常在新手村券商群里问老师,怎么看XX银行。

2023-08-05 11:23

小伙子牛逼了!悟性非常强大!前途无量!$招商银行(SH600036)$ 向你学习!

2023-08-05 10:23

一般来说,买大市值的踩雷概率小,比较稳定。
如果再加上国企控股的。概率就更小了。
所以普通人还是买国企大市值公司 为上策。当然,买的价格越便宜。

2023-05-06 19:24

牛B,你用三年领悟到的,我用15年仍然不及。

我买股票12年去年才体会到了持股收息的快乐,投资股票就是获得那公司未来股息现金流折现。。。你悟性很高,我花11年时间才懂的逻辑,你三年就懂了,$潞安环能(SH601699)$ $山煤国际(SH600546)$ $中国神华(SH601088)$

不学宏观,一切都是空。不了解行业,一切都是假的。不学周期,赚钱只是海市蜃楼。
财务技巧,小道而已。

2023-05-06 23:44

年轻人的悟性高!个人经验,在高利率环境(不只参照人民币,还有美元)下,市场更倾向高分红,在低利率环境下,市场更喜欢有空间的高成长。更有信心希望将利润留存扩大生产。

2023-05-06 16:48

很佩服,你是真的下了功夫的。早晚会赚到钱的。

2023-08-05 19:39

谢谢分享,其实资本市场是残酷的。你是否成功与人品无关,学会生存才是重要的。

2023-08-05 19:36

写得很好,学习了,茅台拿100亿搞个什么基金,小股东们都很不满,明明赚了那么多钱,为啥不分掉,茅台又不需要什么资本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