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44喜欢:83
不持有小米仓位。说说个人不买的理由,仅供参考,喷子请自觉绕道。

小米的问题在于,存在比较重大的不确定性。随便举几个例子:

1、海外市场的商业模型到底走不走得通?

众所周知,海外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收入占比很低,但手机出货量本身占比很大。小米在海外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是以低价驱动走量的模式,但像国内一样通过广告把利润赚出来这条路基本是走不通的,提高单价的话又会影响总出货量,说白了海外市场赚量不赚钱,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看到太好的解决办法:要么找个办法跟谷歌抢肉吃,要么在海外市场摆脱低价依赖,这两条路哪个都不容易。

2、手机业务上,真的能建立有效的竞争壁垒吗?

手机业务这块,往上走,肯定成不了苹果三星,这个不解释;往下看,能甩得开OV吗?一段时间表现好,可能占一点优势,来年稍微拉跨一点,就落到后面,这种僵持缠斗的局面,目前看不到一点改变的可能。以前MIUI属于加分项,这两年OV的系统慢慢上来了,MIUI也谈不上有什么领先了,本来手机就不是个高增长赛道了,又没办法和竞争对手拉开距离,这个事儿你要股市给个高估值,合理吗?

3、生态这个东西,真有吹嘘的那么神?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家里就有一大堆小米的生态产品。从电视到空净到水壶到智能音箱再到屋子里的吊顶灯都是米家的,可我好多年不用小米手机了……有啥很不方便的地方么?没看出来。

确实,如果你在使用小米手机,顺便买米家的产品,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导流逻辑,对用户来说也可以产生一些方便。但有一说一,这只是多一点便利,而不是硬性的壁垒。水果的外设,放到安卓机上就是很不好用,各种功能不支持,你让小米,要求米家的生态链产品,离了小米手机都必须是功能残缺的,你问问雷军敢不敢这么做?

米家的生态产品,对于维持小米之家的运营和扩张来说几乎是必须的,也构成了小米的一部分竞争力来源。但你要跟我说这部分业务能赚到多么不得了的利润,呃……一头问号。

4、造车这事儿,到底能牵涉雷军多大的精力?

前面说过了,手机主业上,打不垮OV,追不上棒子和水果,现在又开了一条全新的战线,要去造车,如果我们把雷军看成小米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话,首先这个竞争力要开始打折了,你怕不怕?其次,作为一个常年依赖代工厂的轻资产公司,要杀到重资产制造行业里去跟别人肉搏,哪儿来的举重若轻的自信?以为自己是风清扬呢?

造车这个事儿,对AIOT主营业务来说,是减分项,不是加分项。

小米目前的市值有6000亿港币,以这个市值来说,既看不到多么诱人的赔率,也看不到特别明显的胜率,顶多算是基本合理。要买进的话,说实话找不到什么理由。

热门回复

认真你就输了,还真以为有根据?

2021-09-11 15:15

小米就是个悖论,只要手机做得好,超过了当年的华为手机,美国马上就制裁小米

2021-09-11 13:45

这两年流量成本贵挺多的,我看了下2017年Facebook Q2的北美ARPU才$19,相当于今天欧洲的ARPU。三星2017年能签3.5B/年,再续约应该不是这个价了。相信小米只要最好产品和体验,几年后海外流量变现一定差不到哪里去。$小米集团-W(01810)$

在小米社区反馈这个问题了,看看有无效果。

$谷歌A(GOOGL)$ 年报,营收中有20%是给第三方的分成,但是给手机厂低一些,给$小米集团-W(01810)$ 就10-15%。

2021-09-11 12:36

谷歌为什么要付钱给小米呀傻傻问一句

试了一下,我的小米商城调用相册没有问题,米家APP不知道你什么情况下会调用相册。

2021-09-11 12:14

小米手机的系统MIUI有很多问题,相册调用特别严重,小米商城和米家app想要调用相册上传图片时,界面竟然是空白的。这是小米的根基,而手机系列品种越来越多,兼容连接各类aiot产品,对于MIUI的要求越来越多,想法与能力之间的GAP越来越大,这是最大的问题。最基础的系统发生问题,其他领域也不断出现问题,当然用户对小米有一定的容忍度,但是如果这个问题没发现,没能力解决,或者不去解决,那么所谓的理想就建立在沙滩上。对于回购,我觉得没有必要,这些钱应该招聘最优秀的人才,加强内部管理和组织假设。我还是相信资本市场大部分时间是有效的@雷军

2021-09-11 11:30

说得很有道理,华为产品大家认可的优点基本是网络好,待机好,系统稳定,拍照好,待这些优点的实现,跟SOC还是有关系的,而且,你掌握了底层的东西,你手上的可操作技术手段就比较多,从基本功能上讲的确过跟高通没有大的区别。
雷总也是一个比较另类的老板,可能心理上更追求社会的认可。

我个人不买 $小米集团-W(01810)$ 理由是 手机竞品(华为/荣耀)发点新闻它就跳水,可见市场上投资者多么惧怕竞品,这怎么玩?另外就是只想买行业第一,虽然小米做了很多产品,性价比高、口碑也不错,但手机作为核心支柱总感觉支撑力不佳,跟随者的姿态明显;虽然开辟了造车第二个核心品类,但目测注定还会复制手机的跟随演进路线。如果冲着造车,还不如买 $特斯拉(TSLA)$ ,甚至是 $理想汽车(LI)$ ,毕竟造车新势力既有先发优势,还有业务聚焦这个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