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你真的看懂了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0回复:299喜欢:168

随着理想L系列的大卖,以及问界M9的发布还有仰望U8的横空出世,增程式电动车越来越成为新能源车市场上无法被忽视的一大类别。遗憾的是,哪怕在销量上再怎么呼风唤雨,很多人对增程式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很粗糙的水平,对这种动力形式的未来前景,更是抱有非常武断和片面的认识。

本文试着站在商业逻辑的角度,对增程之所以大行其道的原因,做一些粗浅的分析。顺带着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些小小的研判。

一、“电动”是增程的前提

当我们谈论所谓的“电动车”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谈论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是驱动力来源,二是能量储存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所谓纯电动车,是指将电动机作为唯一的驱动力来源,同时以锂电池作为唯一的储能方式的组合。

但现实世界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组合方式。

譬如在油电混动(HEV)以及插电混动(PHEV)当中,电动机和内燃机同时作为驱动力来源,且电池和油箱作为能量储存方式同时存在。

更极端的例子譬如日产的e-Power,虽然名为HEV,但内燃机完全不参与驱动,这就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增程式的逻辑基本一致(主要区别是电池大小和是否允许充电)。

那么,所谓的增程车,严格来说应当如何定义呢?

首先,增程车必然是一辆电动车,因为它以电动机作为唯一的动力来源,并且允许完全基于充电的方式行驶;而增程与所谓的“纯”电动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能量储存方式的不同上。

也就是说,增程车其实是在纯电动车的基础之上(这一点非常重要),缩减锂电池容量,辅之以内燃机+发电机+油箱组成的“汽油充电宝”作为替代性储能方案,从而形成的一种产品。

这个定义,应该没什么争议吧?没有的话我们接着往下说。

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目前增程以家用车为主,我们就单纯讨论家用车场景),家用车的使用场景主要就两种:一种是城市通勤,一种是长途行驶。正常情况下,前者占大头,而后者虽然频率较低,但是单次行驶里程很长。

对应于这两种使用场景,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一辆纯电动车的储能电池部分,从逻辑角度分成两块:一块用来应付城市通勤的储能需求,另一块用来应付长途行驶的储能需求。(注意,这里只是一种逻辑角度的划分,现实中的纯电动车不会同时安装两块电池。)

因为城市通勤占比最高,因此从逻辑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认为,一辆纯电动车,最经常使用的其实是“通勤电池”,而另一块重量和尺寸大得多的“长途电池”,实际上是出于有备无患的考虑,不得不背负在车辆的整备质量当中的。

二、增程为什么会存在

好,现在增程式出场了。增程式的产品经理(以下简称小李子)跟你说,这样,咱们商量一下,通勤电池你继续留着,长途电池拆掉,我给你换个汽油充电宝上去。

你一听就不干了,凭啥要给我把电池拆了?跑长途的时候咋办?

小李子连忙解释:你别激动,我也不是白拆,你看,你现在的电池譬如说是100度电,这块成本大概要10万块(不精确,只是打个比方)我给你换个40度的小电池,成本才4万块钱,这里面差了6万块钱,我再给你装一套汽油充电宝,这玩意儿很便宜,加油也方便,连内燃机带发电机带油箱,加起来可能也就5000多块钱,剩下这5.5万,我花1万给你装俩更舒适的按摩座椅,花5000给你装个二排大彩电,再花5000给你装个车载冰箱,然后再花2万给你上全套的空气悬架,剩下还有一万五,嘿嘿,我当服务费拿走,你看怎么样?

你一听,可以增加这么多舒适性配置,不由得心动不已。但为了避免被骗,你还是很谨慎的问了一句,你别光说好处,我要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呢?

小李子倒也直言不讳:代价也是有的,首先呢,充电的频率会变高,以前你用纯电动的时候,可能一个礼拜只充一次电就够了,但现在电池变小了,可能每两天就得充一次电。不过,你不是有家桩么?每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插个枪,也不算太麻烦不是?

其次,跑长途的时候,因为要启动内燃机,车里的震动和噪音相对于纯电行驶的时候,肯定要大上那么一丢丢……不过呢,跑长途通常是在高速上,高速行驶的工况下,本来路噪风燥就比平时要大,就算是加上了内燃机的动静,整体的噪音其实也没大太多,我给你上双层夹胶玻璃,再多弄一点隔音材料,其实真的跑起来,你也没多少感觉。

最后,因为要装内燃机和油箱嘛,这俩东西占用的空间,怎么也比60度电池要大一些,所以,你原来纯电车那个前备箱,大概就得牺牲掉了……不过有一说一,那里你本来也很少用。毕竟你这是辆SUV,空间本来就是比较充裕的。

你越听越心动,终于,忍不住诱惑……(小李子狂喜ing)

说得直白一点,选择增程VS纯电,核心其实就是一个问题:

在价格和尺寸相同的前提下,你愿不愿意用多出来的60度电池容量,换一个增程器加一堆舒适性配置 ?

总结下来,纯电变增程,好处主要是两条:同价位配置更高/同配置价格更低、长途加油比充电方便。这两样好处的背后,主要是受两个因素影响:锂电池不同容量之间的成本差异、充电网络相对于加油站的覆盖不足。

而纯电变增程的坏处主要有三点:充电频率、NVH还有车内空间。

但这三样缺点其实是根据车型和充电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异:譬如说,对于有家桩的大中型SUV车主来说,这些不足之处其实是可以对冲/感知不强的;但如果你把这套逻辑换到A00级的小车市场上,就会发现脑子正常的厂商绝不会去做A00级的大电池增程车。

总之,针对不同的车型,上述因素的影响权重是区别很大的。

三、增程会被纯电取代么?

前面说过,增程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同价位下配置更丰富,这是由锂电池的成本所决定的;其次是长途出行时加油比充电更方便,这是由充电网络和快充技术的普及速度决定的。

那么,从长期来看,随着4C电池和800V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增程会被纯电迅速取代么?

咱们这么来看吧:

一方面,随着快充网络的不断普及,加油相对于充电的便捷性确实是在下降的,一部分油车用户因此会转向纯电车型,这是合理且必然的选择;

但另一方面,如我们前面例子所说,100度电池相对于40度电池的成本差异,实际上不会随着技术的普及和进步而自然消弭,这部分的成本差长期存在,意味着同价位下增程的配置优势或者同配置下增程的性价比优势,同样会长期存在,并不会受到电池和快充技术的影响。

如果我们不考虑非市场性因素的影响,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应当是纯电抢占一部分增程的市场份额,而增程(以及插混)反过来去抢占大部分纯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总的份额占比非但不会下降,甚至有可能持续增长。

不要忘记,在市内通勤场景下,增程/插混类车型,相比燃油车有着巨大的能耗优势。

但在现实世界里,非市场性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譬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于插混/增程等“能烧油”的车型的限制性政策,必然会影响增程车在这些市场的销量和份额,这也是没什么办法的事情。

就好比说,明天有关部门出台一个时间表,说2035年之前,所有乘用车都必须是纯电,那增程就算有再多的好处,也只能慢慢退出市场,这属于胳膊拧不过大腿,非市场性因素,没办法用产品层面的逻辑来分析和解决。

换句话说,增程车能存在发展多久,和技术、市场无关。只要政策面不亮红灯,其实增程车的生命周期,是可以做很久的,比现在大多数人预测的要长得多。

那么政策面会亮红灯么? 不知道。

四、理想是因为增程而成功的吗?

这是个特别口水的话题,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被人拿出来讨论一遍。

如果你相信,理想的成功纯粹是因为选择了增程,那么就必然会有下面的推论:

一、问界、岚图、零跑、深蓝、仰望也开始做增程了,理想要完蛋了……

二、连理想也开始做纯电了,增程要完蛋了……

但其实,选择增程式并不是理想崛起的唯一原因(必须承认这个选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别人也来做增程不代表理想要完了;同样的逻辑,理想开始做纯电车型,更不能代表增程这条路线走到头了,之所以有这些看法,说白了是因为这些人既看不懂理想,也没搞明白增程。

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但产品不是为技术服务的。好的产品必然是遵循木桶原理的,单纯某一个环节做对了,不太可能成为某款产品大卖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从理想ONE到理想L系列,作为产品经理的李想,首先是打算做一款适合全家出行的中大型SUV,并且基于这样的产品定位选择了增程式作为动力来源,而不是反过来,先有了增程式这么一种技术方案,再基于增程式去设计一款大中型SUV。

既然增程没有技术含量,人人可学,但没有任何一家成功的复制了理想的销量,那不是恰恰证明,理想的成功,所依赖的并非增程式本身,而是其他的因素么?

如果连这么简单的一个因果关系都看不透,也就别再做什么产品和企业价值的分析了。

五、一个简单的总结:

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受到两大因素的的影响:一是不同容量的锂电池之间的价格差,二是高功率充电网络(相对于加油站)的发展普及速度。其中前者将会长期持续存在,后者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消弭。

有鉴于此,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展前景,更多的是受政策面的制约和影响,而非单纯的取决于技术和市场因素。在政策面不亮红灯的前提下,增程式产品将会长期存在和发展下去。

$理想汽车(LI)$ $赛力斯(SH601127)$ $零跑汽车(09863)$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forcode2023-09-25 22:05

增程不一定用汽油增程,对于买不起汽油、电压不稳定、经常停电的朝鲜、非洲、南亚偏远地区,可以考虑研发烧木柴或烧煤来发电的增程电动车。只需要用斧头将干木柴或木炭劈碎劈细一点,往汽车灶里塞入干木头或煤块,里面的粉碎机就会将木头或煤块粉碎,然后木屑或煤粉与空气混合燃烧发电……
亚非拉落后地区农民,可以上山砍树来转化成电力储存在增程车的电池里,停电时可以外接插座给各种电器(比如电饭煲、电视机、手机、充电宝、电灯等)供电或充电,还可以用木柴发电给增城车提供动力来拉货……

forcode2023-09-25 22:21

绝对够的,木柴的能量密度比你想象的要高得多,我自己有一个20厘米高、10厘米直径的木柴气化炉,基本上煮3个人的米饭,只需要一小截粗一点的树枝。
木柴或木炭增程电动车的主要缺点是需要扒灰,这个会麻烦一点,但是考虑到对于木柴资源丰富的亚非拉落后地区可以免费获得干木柴树枝,几乎可以零成本用车,这具有极大的竞争力,反正他们收集树枝和扒灰的劳动力不值钱、也没多少机会把自己的劳动力换成钱。
5米长的木柴增程电动皮卡,10万元的成本,可以把家里产的农产品运进镇上卖,皮卡货箱围挡放下,就是一个临时摊位,电池还可以给摊位提供夜间照明、烹饪食物等功能供电,直接皮卡上卖小吃,就是一个移动的餐车。
离家太远,晚上来不及回家,也不用花钱住宾馆,直接在皮卡上睡觉,还解决了住宿问题……
中国制造,给亚非拉落后地区提供了超低价交通、出行、储能、供电、摊位、拉货、住宿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极大提高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劳动生产率,非常有获得感!

钱雨泽2023-09-25 23:37

不在乎,我不是增程的用户。
我只看到现在的理想已经3000亿的市值,以及新能源渗透率快到40%了(天花板快到了)
而理想,据说最赚钱,但也没赚多少,反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不是看空理想汽车,而是对于股价还高高在上的汽车股,不看好。
你先跌下来,再来谈其他。
另外,王兴减持只是一个导火索。

forcode2023-09-25 22:39

朝鲜被制裁缺油期间,也有动手能力强的朝鲜人,将普通汽油车改造成烧木柴的车,车后货箱要加装一个木柴发生器……
//如果你有机会去朝鲜的乡下或者边远地区旅行,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很奇特的汽车,它们的后面都挂着一个巨大的铁桶,里面不断地冒着黑烟,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这些铁桶就是所谓的“木气化气”装置,它们的作用是将木头或者秸秆等生物质材料转化为可燃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然后通过一根管道输送到汽车的发动机中,作为汽油或者柴油的替代品。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石油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让汽车继续运行。不用担心能源缺乏的问题。而且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将生物质作为动力来源的这些 “木炭汽车”,它们在朝鲜被称为“祖国的汽车”,在朝鲜人民眼中它们是一种廉价、亲民的交通工具,但同时也是朝鲜能源匮乏的缩影。
让情况更加严重的是,朝鲜国内遭受的自然灾害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制裁,都让朝鲜的经济状况日趋恶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木炭汽车”就在朝鲜盛行了起来。
这种“木气化气”的原理并不复杂,也不是朝鲜人自己发明的,在二战期间,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欧洲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油料短缺的问题,所以就开始使用这种装置来驱动汽车、卡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
不过,在战后随着石油供应的恢复和技术的进步,这种装置就逐渐被淘汰了,因为它们太过笨重、低效、危险。
而朝鲜由于长期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和经济困境,石油资源十分稀缺,所以就一直沿用这种“木气化气”来应对交通问题。
据说,朝鲜的一些军用车辆也装备了这种装置,以防在战争中出现石油断供的情况。
然而,这种“木气化气”并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它们也有很多缺点和风险。
例如,它们的效率极低,需要燃烧大量的木材或生物质才能制造出足够的气体;它们的体积庞大,占据了汽车后部的大部分空间;
它们的重量沉重,增加了汽车的负荷;它们容易发生堵塞、漏气、爆炸等故障;
而且由于木材或生物质的品质参差不齐,产生的气体也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或者导致损坏。
因此,这种“木气化气”只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时使用,并不能真正替代石油。

Distributed2023-09-25 12:20

网页链接 可以看看李想在几年前关于这个话题的说明,因为禁止转载,我就贴个链接,有心人可以看看厂长当时的思考逻辑。$理想汽车(LI)$

全部讨论

2023-09-25 22:29

增程适合只配置一台车的家庭用户。对于拥有几台车的家庭用户,油车加纯电,是最佳选择……理想的L系列,可以重新设计纯电车……one和L系列,外形都偏向于传统,内饰也足够简洁,很容易被家庭用户接受,但mega的外形,则更具有科技感,有可能不会那么容易被家庭用户所接受。理想汽车的优势,在于产品定位精准,公司战略聚焦,营销与服务到位,但目前阶段,相对于同行,还很难形成绝对的领先优势……

2023-09-25 22:59

如刘科所说,如果把汽油换成绿色甲烷,增程可能成为一种不错的终极型式。

2023-09-26 00:04

记得丰田好像说过以后汽车的能源结构是混合动力占主要,纯电只有30%左右市场

2023-09-25 22:48

40度的电池会不会因为经常充电而导致电池寿命缩短?发电机保养问题?有老车主说油耗高动力不足问题是否存在?增程式新能源车始终还是过渡产品吧?

2023-09-25 22:31

增程就是个过渡阶段的技术,时间不会太久

2023-09-26 16:49

100度电池相对于40度电池的成本差异,现在的行情价格大概是多少?

2023-09-25 12:29

问题是:增程跟纯电价格差不多(电池容量小);增程使用成本跟燃油车也差不多(油耗8L);后期保养成本比纯电又多了块…

2023-09-26 09:38

这个讲法的前提是100度电池的成本是10万,增程能省6万。现在吧,100度电池的成本是5万,明年预计4万,增程能省2万多一点。所以理想从现在到明年,有的好跌。实际上,主打混动省钱的公司明年都不行。$比亚迪(SZ002594)$ $理想汽车-W(02015)$
也就是说,买一个100度电池的电车和一个增程其实也就是差1万多一点,换更低的日常使用成本和更低的保养成本。混动车(包括增程)实际上比同级油车贵的价格+纯电车的保险+油车的保养费。比亚迪还要加上动不动偷偷烧油的成本
这不,理想明年也要出纯电了。

2023-09-26 14:11

新能源汽车目前进入市场价格竞争阶段,但整个行业景气度还是不错的。

2023-09-25 21:17

现在市场的主流应该没太多认为增程不行 or 理想只靠增程了。但对于理想的纯电车的竞争力和毛利情况能在当前情况下打几折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理想汽车(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