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即风控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04回复:67喜欢:348

有朋友问,像我这种经常仓位比较重的,怎么做风控。不止一个人这样问过,今天就讲一下,在我的投资体系里,是怎样进行风险控制的。股票投资时,风险控制是贯穿始终的,可以这么说,投资即风控。而且越是事前的风控越重要。


风控个股深研

风控的第一层,就是对公司研究要深入,越深越好,研究要达到什么程度?至少要能回答几个问题:1、这家公司赚钱能力怎么样,我说的不是账面有盈利,而是有实际现金流入的那种赚钱能力;2、这家公司所拥有的总资产里面都是什么,对应的负债如何,财务负担重不重;3、这家公司的现金流是什么状况,每年经营能收获多少现金,固定及无形要支出多少,多少用于理财,是每年在外面借钱呢还是每年都稳定支付股东股息;4、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在行业里地位如何,行业竞争格局如何,竞争对手哪几家,公司各块业务发展如何,在总收入结构中呈什么态势;5、公司管理层是不是努力进取诚信务实,是不是死吹牛逼说得多做得少,愿不愿意给股东分红。

虽然是第一步,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看一眼就不会再看了,不具备深入研究的初步条件。很多人给我留言“唐老师,有空帮我看看XXXX股票”,我一般不回复,一个原因是,这个活太大了,我没有空看,如果出于私交我帮你分析,则对我们的投资人不公平,因为这个时间我更应该花在基金管理上,为投资人谋收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执业规范监管要求,我不适合帮人分析个股以及推荐股票,如果有投资组合经理帮你分析或推荐个股给你,我有一个推断,他应该不是一个合格的执业经理。


风控股价低估

在解决了第一步公司质地要好这个问题后,我买入股票的习惯是,买入的那一刻,公司至少要有40%以上的上涨空间,多长时间会实现这个收益呢,我希望是一年内实现,如果一年内没涨那么多,一点都没涨甚至下跌,那这个潜在收益涨幅会累积到下一年,不要紧的,股市的主题是回归。比如格力18年跌18%,19年就涨92%弥补了跌幅。我现在持仓公司,目标收益基本在40%—200%,但千万不要认为,我这个目标收益一定或永远是对的。之所以苛求自己要买得便宜,是给自己留有空间,好保护自己,万一太乐观或算错了账,打个折扣也仍然是便宜的。


风控仓位控制

理论上讲,研究越深、潜在获利空间越大、越有把握的公司,要配置越多的仓位,那配多少才叫多?配多少叫合适?做资产管理时,不能像个人投资者那样,逮到一个有把握的公司就梭哈,在所有人想着最大获利时,我们更要想着如果出事,损失会有多大,这个损失能不能承受。因为再好的公司都有可能遭遇“经营意外”、“行业政策击打”、“市场错判”、“经济危机”、“国际动荡”。所以结果就是,我们不要在一家很喜欢的、认为质地非常好的、有很大上涨潜力的公司上配置特别多的份额,以防止出现随机性意外。当然也不能配太少,盈亏同源,配少了对业绩提高没意义,也辜负自己花那么多时间研究。这就有了第三层风险防控,个股的仓位控制。

我习惯给潜在上涨空间有100%的公司配7-10%的仓位,给潜在上涨空间有50%的公司配5%仓位,空间在40%以下的公司基本就不新配。一般我会严格执行仓位制度,但遇有特殊情况时我会见机行事,比如有时获利空间50%的公司我也会配10%的仓位,主要原因是,除了可以获得50%低估收益,我还想吃它后续的合理持续增长,关键是这个后续的持续年化收益要比较确定、比较可观。有的同行投资经理配了错误的公司,比如配了康得新或者东阿阿胶,我们先不评价他基本功如何,产品最终也消化了这些投资失误,主要是这第三层风险防控发生了作用。


风控组合配置

这样一家家公司选出来,配成基金,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在梳理风险时,提到“行业政策击打”,其实不光是政策击打,有的直接就是行业变不景气,比如服装业这几年日子不好过,连带布匹、皮革、印染、制鞋、染料等一连串行业都疲软萧条,如果我恰好只投了服装相关产业,那这几年日子会好难过,为避免这种结果,相应的就要将个股仓位控制拓宽至行业仓位控制,我习惯单行业仓位不超20%,这就是第四层风险防控,组合配置。行业之间尽量不要相关,以免牵一动全。

我有认识一个投资者,其认为除了银行没有别的行业值得投资,这么多年只投银行股,最后的结果就是09-13年四年不赚钱。这很像单行业研究员或主题基金经理。组合投资经理要更辛苦努力一些,在掌握投资原理的前提下,持续拓展知识和能力圈,才能有更高一层视野进行各行业的轻重配置。举例讲,原来我们产品中制造业仓位比较重,18年带量采购政策击打下很多医药股腰斩,优质医药股出现投资良机,然后19年起我们医药股仓位就排第一了。这算是自我否定吧。


风控日常管理

上述四层风控都属于事前风控的范畴,在整个风控工作中占绝大部分工作量。经过四层风控后,组合就可以上路运行了,它的状态是这样的:里面大概有20个公司,每个公司都质地优良,价格低估平均空间有70%,或者空间虽只有40%但后续发展很好,这些公司分属制造、金融、消费、服务、医药等不同行业,行业之间相关性不大,单个公司仓位在3-10%,单行业仓位在20%以下。显然这个组合最后结果不会差。是不是后面就不会有风险了呢?还是有风险,比如股价涨得太高、跌到很低以及突发性事件,这就需要第五层风控,日常管理。

一篮子水果配好后,我们要看好篮子,里面的果果在鲜美时要吃到肚里,不吃可能就坏了。当个股达到目标价不再低估,且后续也没有持续可观的年化增长,我们要及时的处置。买入不是为了持有,而是为了卖出,不及时处置,结果可能就是“红尘来去一场梦”。比如我们在19年以18块多的理想价格卖出闰土,如果不卖后面一周跌到14块,后面十个月跌到10块。

单个公司没有如预期那样股价走高,而是不停下跌,需要做的是,将个股再一次拿到前四层风控中验证和确认,如公司没有发生质变,则上涨空间会变得更大。是否卖出亏损严重的公司,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如果现在不持有它,在现在的价格,我会不会买进。等待心怡的公司跌到满意的价格,本就是资产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当然,如果买错公司,及时割肉认错显然是首选,认错是一种自我否定,没有什么不好。

有一些事我们不做,比如融资和做空,相应的就没有这种本金覆灭的风险,但日常管理中的确会有一些随机性事件,比如地震、流感、贸易战、经济危机等,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我们怎么看待新冠病毒疫情呢?如果对概率了解深刻,可借助“非对称概率”作出对策,比如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预计一个月内股市有50%概率上涨5%,有50%概率下跌15%,则可腾出部分现金仓位,一方面缓解下跌幅度,另一方面有现金买后面的便宜货。如果我们不擅长这种推演,对这种非直接经济危机,性质上可当作一次突然性减值,这种危机里抗风险能力差的公司死掉,而厉害的公司在冲击之后越发强大,如果确信自己持有的是优秀公司,稳妥办法还是持股不动,不会踏空,也节约费用。

有这五层风险防控,赚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或者换句话说也一样,当我亏钱时,能赚钱的人已经很少。当然我没有说赚钱是很容易的事。根据第一层风控,要求我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公司年报,分析资产负债利润现金流,舍弃平庸公司和远离陷阱公司,这并不容易;根据第二层风控,要求我们能够正确地商业思考,估算内在价值,这并不容易;根据第三层风控,明明一家公司我研究透彻,确信低估,却要我节制欲望适中配置,这并不容易;根据第四层风控,要学习自己以前没接触过的其他领域知识,一两个领域不够,要持续的学,这并不容易;根据第五层风控,要卖出高估但仍上涨迅猛的公司,买进低估但仍下跌的公司,或者在股市整体下跌中接飞刀,对抗趋势,这也不容易。这些诸多不易,不在风控体系内展开讲,它们更多与心理控制相关,这属于另外的问题了。

全部讨论

2020-02-10 19:19

第一层风控:个股深研;第二层风控:股价低估;第三层风控:仓位控制;第四层风控:组合配置;第五层风控:日常管理。

感谢分享!

2020-02-10 15:54

思路很类似 但有一点不同 我另外对公司质地有一个主观评级 质地更优秀的公司 在上涨空间一样的情况下 我会多给至少一倍的仓位

2020-02-10 20:00

受教!

2020-02-10 19:28

第一层研究就不容易,学习中

2020-02-10 23:29

做得很好,这种作业一般人是抄不来的。只能欣赏欣赏而已。

2020-02-10 18:44

优秀!!!

2020-02-10 17:23

留存,深度学习!

2020-02-10 17:09

和我思考的一模一样。

2020-02-10 16:50

特别看好不多买,上涨趋势要卖出,确实不容易。静坐板凳,认真分析也不容易。

2020-02-10 15:03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6.00,也推荐给你。看了这篇文章,我太惭愧了。持仓行业太集中。还好,是打理自己的钱。我这种个性和水平根本不能做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