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帖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8回复:137喜欢:74
本人今年35岁,2003年毕业于浙江财经学院投资经济专业,本科学历。2003年至今一直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杭州分行工作,最近的6年从事投行工作,涉及的业务包括债券承销、非标投放、配资等。工作技能方面:擅长企业微观研究和财务分析。
        2002年8月大学在校期间开始投身于股票市场,至2009年期间,走过技术分析、跟买券商推荐股等弯路,幸亏所学专业是财经方面,具备基本的会计学知识,在遵循低PE、低PB、低换手理念的基础上,7年下来累计投入的几十万本金基本没什么折损(早年工作的收入几乎全投进去了),当然06-07年的大牛市也被我浪费了。
        2009年下半年,工作岗位从个人业务条线转至公司业务条线,本职工作经常要做财务分析,便开始接触价值投资,并产生强烈兴趣。2009年至今读过的对自己的投资体系有较大影响的书有:
张化桥《一位证券分析师的醒悟》、《避开股市的地雷》
李杰《一名散户的自我修养》
邱国鷺《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和巴菲特近年致股东的信。
        2013年自学了注册会计师-《会计学》的课程,加上数年投行项目的锻炼,自诩财务方面是“准注会”的水平。直到2014年,也就是我开始上雪球的这年,自己的价值投资体系基本成型了。

        我的投资体系基本是格雷厄姆派的,自下而上研究,强调能力圈,强调对企业的微观研究深入而熟悉,在业绩高确定的基础上,寻找低估值股票。具备安全边际买入,明显高估时卖出或换成其他低估标的,不轻易止盈,一般情况下也不保留现金择时,追求长期复合增长。雪球上,与我投资理念和观点最相近的大V是黄建平和徐志,而自己欣赏的职业投资人除这两位以外分别是:邱国鷺、孙旭东、梁军儒、裘国根、李杰、付羽等。自己较熟悉的行业(能力圈)分别是:金融(银行、证券、保险);快消品(饮料、食品);制造业(家电、汽车玻璃);公用事业(机场、电力)等等。

        个人账户目前净值为110多万,满仓。持股按仓位大小排列依次是:中信银行H股、中国平安A股、H股ETF基金、伊利股份、格力电器、川投能源。以下简要点评一下对持仓品种的理解:
中信银行H股:干了十几年的老本行,银行是我最强的能力圈。当前银行股H股大幅破净的价格过于悲观了。有不少人认为银行会再次遭遇90年代行业财务破产的惨境,要反驳这个观点可以写很长一段话,略过。
中国平安A股:关于寿险的内涵价值是否可靠,又是争论一大堆。确实内涵价值不等同于净资产,可靠性要打折,因此这个股我一般保持两成仓位不敢更高了。释老毛这货把我拉黑了,但我还是得引用他的名言:平安向上看,看不到天花板(行业发展空间),向周围看,看不到竞争对手(行业竞争优势)。
H股ETF基金:港股处于几年一遇的低位,中信银行H股我已经超配了,其他的H股我又缺乏了解,因此买了这个,既加大了港股的配置,又实现了适度分散。
伊利股份:20倍PE左右的价格具备安全边际,目前市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金典正在加速抢夺特仑苏的市场份额,安慕希的高速增长也值得期待,伊利现在已经能做到只要有竞争对手研发出优秀的新产品(如慕斯利安),立即能利用广告战及渠道优势,采用竞品上量的方式全面超越对手。去年加大销售费用投入造成季报利润波动,市场大惊小怪了,同样,进口奶的入侵也远没有达到对伊利伤筋动骨的程度。
格力电器:格力的情况很像阿尔法狗:大局无忧,格力空调的市场份额在,美誉度在,城市的消费升级使得家用中央空调越来越普遍,而这一块几乎没有美的海尔的份,都被格力和大金瓜分了。局部在损,格力搞晶弘冰箱、大松小家电、手机、新能源汽车,感觉都是在损。似乎格力搞空调之外的东西还没见他占过什么便宜。
川投能源:2014年下游集中投产的时期,我逢高卖出换股了,去年年底10元附近建立了观察仓,我一直认为中游投产前的这几年非雅砻江好的投资时点。现在面临的电力降价,水电的定价机制这个问题超出我的能力圈了。

        干了十几年的银行,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想转行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做职业投资,现求一份投资经理或者研究员的职位。薪资要求不高,工作地点最好在杭州,上海也可以考虑。

        过往业绩:2012年10%;2013年10%,2014年90%,2015年7%,2016年至今负7%.
注:可提供证券账户交割记录。

        各位看官,有空的话帮我多多转发哈,谢啦

精彩讨论

初出茅庐20142016-03-17 07:21

我在杭州西郊,我去年下半年跟你一样的感受和想法。我最终选择留在原职。理由是,留在原职可以为投资事业提供一个稳定的现金流,至于单位里的环境,不必太在意,混口饭吃而已,上班做狗又如何,在生活中做人,在投资界做人上人,就行了。

广州阿东投资2016-03-16 23:54

投资业绩这么差,还敢求投资经理或研究员,也不脸红?

okok742016-03-16 23:36

我也在杭州。银行可是金饭碗,收入比我高十倍,离职了多可惜。可以用收入加投资滚雪球,毕竟现在收益率不高而收入高。
仅仅依靠投资工作收入就不稳定了。

周框柯2016-03-16 23:46

收益低于工资,还是工作好点。

全部讨论

2016-06-29 06:22

讲的比较实在

2016-04-04 18:46

2016-03-26 10:17

老老实实上班吧,业余投资自己的钱财。看你业绩就那么回事,靠天吃饭。风控不行,2015大起大落,7%实在是……

2016-03-26 06:41

可投资资产必须是自己年收入的十倍以上,最好十五倍再考虑辞职!预期股息率为百分之三,若可投资资产的股息能够覆盖家庭消费,比如一千万,股息三十万,覆盖家庭消费,可辞职!这是我的规划@闲来一坐s话投资 @小兵oo9 @我是腾腾爸 @DAVID自由之路 @巷陌Leon

2016-03-26 00:09

再干十年到千万再开始,我觉得不晚

2016-03-25 23:31

呵呵,看来哪都是工作做得好不如和领导关系好,帮转。

2016-03-22 11:45

35岁男人想做点有成就感的事。哪家优秀的企业能真正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2016-03-22 06:09

没仔细看,但几年下来复合收益率超过20%。这已经很不错了。我有篇帖子计算过,如果能保持这个长期收益率,现在投资100万,20那年后总资产3160万。所以安心本职工作提供生活资金,100万启动资金总能弄到吧。20年后妥妥的财务自由。

2016-03-20 14:31

业绩真实可靠 也可持续性 稳健型 估计这几年没做创业板

2016-03-19 23:01

一份好工作是投资的稳定现金流。投资的路很长,不要认为自己足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