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线投资的一些感想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81回复:317喜欢:381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投资者说,他近十年来长线投资的一些成功经历,坚定了他长线投资的理念。这让我想到了8年前的情景,当时的氛围和目前很相似。2007年经历一轮牛市,后一轮暴跌到1664,然后是一年多的大反弹,有一批股票再创6124点后的新高,网上就涌现了一批倡导长线投资的专业人士,建议我们要向巴菲特学习,集中买入长期持有,只要拿着好股票无惧市场涨跌,和现在的情景很相似。当时谈的最多的我记得是贵州茅台、云南白药、万科A和深发展A(现在的平安银行),这些股票如果从上市开始就持有,涨幅都十分惊人。我也被感染了,并下定决心要尝试一下,长线投资到底可行不可行,这过程中会有什么问题,无论成败我都决定试一次。下面谈谈我的亲身感触吧。

         先说一下我看到的一位和我志同道合的网友,2009年底有位投资者在网上发了个贴,他立誓要实践自己的长线投资理念,他选了四个股:贵州茅台、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张裕A做了个组合,发帖为证锁仓10年,看收益是否跑赢绝大多数人。(大家是否还记得以前“吃药喝酒”的防御性投资方式在熊市是很受到追捧的)到目前为止8年不到,我粗略算了一下总市值翻3倍,年化收益15%。不知大家觉得怎样?反正和我的想象有差距。

           我当时看了他的投资组合,我觉得他把当时公认的大白马都选出来,有后视镜的味道,而且这些股票市值都有些偏大,长期成长性缺乏爆发力,我认为应以它们成长初期的状态来选股。于是我当时也做了个组合,因能力有限只选了两个票。

         我参照贵州茅台公司特点选了一个刚上市不久的股票-----全聚德。投资逻辑:

1、我认为两个公司都有老字号的特征,属于百年老店拿着放心,

2、都属于消费类股票,和老百姓衣食住行有关,有长期走牛的潜质,

3、具有可复制性,全聚德上市募集的资金主要是用来在全国各地扩张用的。我之前去过北京,想在全聚德吃顿饭,结果被告知要提前2周预约,生意非常火爆,据说价格也不便宜。而且烤鸭还可以真空包装零售,

4、刚上市,股本小,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当时我对这只股票非常看好。

          我又参照云南白药在中药板块里选了一个股-----康缘药业,投资逻辑:

1、中药必定是国家大力扶持产业

2、据美国股市经验,医药板块是出大牛股的行业

3、药品行业与百姓息息相关,我国又快速进入了老龄社会需求大

4、人都怕死,买药出再多的钱都愿意,是门好生意

5、公司不错,业绩增长稳定,老板是行内专家,有多款储备产品在临床试验中

6、市值不大100亿不到,当时有位分析师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名字我还记得很清楚—----康缘药业300亿市值不是梦!

           结果还要惨,我算了一下到目前的总收益翻了1.35倍,年化4%,不如存银行。(我并没有按计划把这两只股持有到现在,但其中一只康缘药业,我的确持有了5年,感触非常深。)

           从现在来看,当时的选股有很大问题,全聚德属于餐饮行业和茅台行业属性完全不同,根本没法比,当时我对公司的“商业模式”基本没概念,中式餐饮并不是个好行业。而选的康缘药业现在看也明显不如天士力,另外整个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也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医改后,国内的医药企业对外竞争不过美欧,对内国家打压以药养医的行业乱象,整个行业很容易向日本医药公司一样发展,缺乏定价权,不再是牛股倍出的行业了。

            以我亲身感触来看,长期投资绝没有想象中的简单美好,相反要做好非常困难,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你先要学会象巴菲特一样的选股能力,在一开始就能做出基本正确的方向;

如果你连一个股票究竟有没有长期投资价值都还没弄懂,那结果只能碰运气了。

  2、你需要超出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毅力去坚守,并对自己判断充满信心;要真正做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的境地。

股价有时大跌,使你怀疑自己的判断;有时大涨,大大超出了它应有的估值,使人产生强烈的获利了结的冲动(巴菲特曾劝诫大家不要经常去给好公司称重,因为有好几次他都认为股价偏离了估值而卖出了股票,却必须以更高的价格买回来);有时横盘一年不涨不跌,导致一年的收益极差;你必须做好各种情况下的心理准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

  3、你还要经常注意行业变化,公司的经营情况是否和预期一致,而不是选完股锁仓10年不管不顾,

我持仓5年的过程中,基本不再关心自己的股票,因为我觉得股票的涨跌是会影响我的判断的,但实际等于我放弃了再次修正错误的机会,

  4、社会在不断变化,之前的选股逻辑可能几年后就会被推翻,你要不断的学习,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

  5、这也是最难的,在长期的持股过程中,势必会发生一些重大影响公司及股价的事情,当发生时,是选择坚守还是放弃将是真正的考验,你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巴菲特也不是真的永续持有上市公司的。

  12年国家推出医改新政时,你是否察觉到了医药股将迎来寒冬? 13年塑化剂风波及国家打压公款消费,为什么我们该坚守茅台? 

                如果不能做到以上几点,我认为所谓的长线投资只是一场更大的豪赌。

             

15年初,因工作需要本人参加了一项专业培训,当时是牛市最火的时候,多数同学上课拿着手机看股票。很巧有个授课老师,他说他14年也买了个股票投了20万,因为他没时间看盘准备长线投资,他准备留给自己女儿,如果亏了也无所谓,最多20万不要了。我想他上课时讲这是要教育我们一下,不要天天盯着股票看,这样不一定能赚到钱。

         他很自豪的对我们说,这个股票就是-----乐视网,而且已经赚了3倍多。他觉得乐视网将成为继阿里巴巴、腾讯之后中国最大的网络娱乐平台公司,他相信中国的贾布斯。

         我们当时都觉得这个老师眼光独到,好厉害呀!他肯定能赚大钱!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张小丰2017-09-22 23:00

雪球包括整个中国投资论坛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认为长期15%年化是一个很差的收益
在我接触的2个海外论坛都没有这个现象,都认为长期15%已经老牛逼了。

上善山水2017-09-22 16:06

你的朋友的四只长线股,有三只是我的长线,除了张裕A。所以,我说说我的观点。
我在250附近出了茅台,太250了,当时争论激烈,记忆深刻,后来130带零头的时候回去了。白药做过几个加减仓,倒是阿胶一直没变,阿胶是最弱的。
另外,我在万科上收益颇丰,但是我被姚振华洗出去了。姚老板给我上的这堂课无比珍贵,到了格力的时候,我坚决的站在了董小姐那边,雷打不动,我的格力是近10年表现最好的。从万科出来的资金兵分两路,保利和华夏幸福,雄安概念的时候华夏幸福拉多少个涨停,我记不得了,一股不少到了现在。我还有兴业银行,从09年还是10年开始,兴业也是实诚孩子,如同阿胶一般无风无波,一直拿着。

结果,就是这些没有题材的阿胶和兴业没有故事,大风波的茅台和万科都出现了风波。

看得准是个高度问题,思维的高度和眼界的高度。拿得住是个能力问题,上善若水。10年前,我的眼光已经看准了这些白马股,三年前以我的能力抗不住油条哥和红烧肉的双重折腾,但是到了董小姐折腾的时候,我就只管呵呵了。

我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做这些股票你只能期望15%的年化,15%也是可以实现的。我通常称这些股票为白马股,他的特点是股票本身品质卓越,是良马,另一方面,市场充分定价,我们只能赚企业价值成长的钱,一篮子白马股10年的平均年化15%合理合情,也就这么多了。如果期待更高的收益,比如年化26%、10年10倍,怎么办?其他办法。

老叮当2017-09-23 09:05

长线投资的起点必须在熊市,然而很多人立誓长期投资一般都在牛市股价很高的时候,这就是他们收益比较差的原因。

不能全是数字62692017-09-22 14:57

那位朋友年华15还不满足啊

张平原2017-10-03 12:10

长期投资,切忌为了长期而长期。
价值投资,一般都是长期投资,是因为企业成长需要时间;企业的价值被市场发现,也需要时间。这两者就要求价值投资为了实现预期的收益必须长期持有。
假如今天买入,明天股价就暴涨透支了未来若干年的业绩成长,我相信这时候卖出才是合适的选择。这种短期持有也是价值投资。
那种不管公司基本面、估值情况而盲目长期持有,只能说是舍本逐末、东施效颦。

全部讨论

2017-12-23 11:28

长期15%还不够你牛逼的?究竟要年华多少才觉得可以拿出来show啊?你们都是上天选中的人吗?

2017-12-23 11:09

价值投资的选股和持股都是有条件的,那种买了就傻傻长期锁仓不闻不问的做法背离了价值投资的原则,保持跟踪基本面当基本面变化时果断采取行动是必须要做的功课

长线投资的起点必须在熊市,然而很多人立誓长期投资一般都在牛市股价很高的时候,这就是他们收益比较差的原因

2017-12-23 11:06

文笔相当好,不过,投资还没入门,分析也没切中要害。一、前复权,2009年底,茅台100,现价680,8年6.8倍,很明显,是选股的问题,与长线投资无关。二、如果小资金,8年3倍,当然不满意;不过,如果是大资金,8年3倍,是相当不错的收益。

2017-12-23 10:58

真情流露,真实情况,后视镜看我也能成为首富,赌到了就认为自己天资过人,赌输了就骂市场,这就是股市

2017-12-23 10:58

最后亮了

2017-12-23 10:54

今年流行夹头,再过几年呢?

2017-12-23 10:50

2017-12-23 10:43

当年有人问林园,为什么买茅台,不买全聚德?林园说:“扩张的成本不同。”大致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