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视频会议----收入大幅增长推动银行戴维斯双击现实化(五)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8喜欢:28

大家看一下这个图,这个图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宏观货币政策是宽松的吗?还是紧缩的呢?这个图就给了答案。而且说白了,当一个国家的宏观货币政策比较宽松,它的同业拆借各方面都是下降的。同业拆借下降有原因,背后真实研究说货币政策是宽松的,或者货币政策并不紧,那么这个也是它的息差回升的原因。所有的息差回升的原因,背后的总原因是现在咱们看到的图片,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利息差上升的主要原因,或者叫核心原因。

现在知道了息差上升的原因。我的研究思考认为息差还会继续上升,并且回到2014年的水平,这个纯粹是主观的判断了,刚才讲的纯粹都是客观的,那里边的数据现在我是编辑完以后,我基于数据里面的逻辑脉络,我认为回升到2014年的息差还要上升20%。两年前我在几个主要城市讲的时候,讲的息差要回升,当时大家是不相信的,大家要是听过就应该是知道的,两年前或者一年前我说息差要上升,因为当时息差没有上升的迹象,但是今天息差上升已经变成事实了,息差上升不再是问题。

他能不能继续上升,我今天在做一个前瞻性预测,我认为会回到2014年那样的水平,还有20%的上升。那么证据何在?证据我认为是存款准备金率这些还要下降,整个社会还是宽松,有投资者问我说,你看7月份的数据也不好,宏观经济很不好,咱宏观经济不好,咱们银行怎么可能好了,这里边有一个常识性错误,就是这个银行跟宏观经济当然是有关系,而且关系比较密切,可是这种关系是逆周期的,就跟照镜子一样,立即展现出他的真实现状,银行业不是,它是有时间差的,逆周期就是经济不好的时候,宏观政策是宽松的,量化宽松,经济好的存继周期调控。

所以宏观经济不好的时候,他就货币宽松,放贷规模加大,包括向金融企业的投放的资金也要多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甚至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宏观经济越相对困难,其实银行的经营大展宏图,经营环境相对越好一些,增长潜力越大一些。所以现在宏观经济所以发生不佳的表现,或者是相对落后一些,其实也就意味着告诉你宏观货币政策会更宽松一些,银行的金融环境更好一些,这是我说的一个基于常识性得出的。第二,大家因为股价不涨,大家知道股价不涨容易让人胡思乱想。 还是一开始咱们跟大家沟通的时候,就说老董脸皮真厚,你所推荐的股票一直不涨,你还大言不惭到处还忽悠,应该讲这是一种能力。你的股票一不涨,你没信心,那你就挣不到钱,所以股价不涨的时候,人就容易胡思乱想,他都胡说乱叫逻辑说要是没有利空,怎么股价就不涨,现在股价不涨一定是有利空,这纯粹是动物本能发作。所以当时大家都预期中国也要降息,因为美国降息了,大家预期降息的情况下,人们就开始又瞎琢磨,说降息以后净息差会下跌,这本来就是违反常识的,因为息差只要同步降息,就不会导致息差大幅变化!

只要同步降息,对称式降息,息差不会下降的。我有一个投资人,他是搞了一辈子银行,他说自从在银行从业以来中国货币当局没有,几乎没有搞过不对称降息,好像它这30年只有一次不对称降息。其他的降息调整都是对称的,就是同步降,根本就没有不对称降息,所以对称降息下息差本身不增长。与此同时,我奉献一个草根调研的逻辑,就是如果中国降息的话,可能而且是非常大的可能,是会推动息差增加。说这个话的时候,芒格说面对一个手持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一个手持银行的人看什么都是利多。你看我将人们都说降息会使息差下降,我说降息可能会推动息差增长,好像是榔头理论好像是到处找利多,实际不是。我有调研,逻辑是这样的。

大家认真看一下这个表格,看一下一年期同业拆借利率波幅有多大?波幅都是跌百分之三四十的。

与这个表格对应的还有一个曲线。咱们中国现在还有法定利息,从2015年到现在,中国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法定利率一直没有变过,但是实际上12家最大上市银行一年期平均的利率一直不是很稳定, 2015年降息之后,一直在上涨。于是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同业拆借。涨的时候银行存款利息涨,同业拆借跌的时候,银行存款利息还在涨,国家法定利率四年没有变化,银行存款利率在上涨,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中国银行业出现了储蓄大战,尤其是大量城商行出现,纷纷用高息手段揽储,导致中国银行业出现了储蓄存款大战,使得银行的存款利息出现了偏高。

那么银行的存款利率,我们看这个曲线,你看它中间那条线是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至2015年都是国家降息时它一直是上升的。在它上升的时候,其实你看整个同业拆借利率波动它始终上升。这个现象其实就是由存款大战导致的。存款利率有泡沫。为什么?各家银行不降低自己的存款利率,因为在存款竞争的情况下,出现了囚徒困境,谁也不敢降存款利率,谁一旦贸然降存款利率储蓄瞬间流失。我在北京,其实你到任何一个城市的市中心,至少聚集着几十家储蓄网点。我曾经在北京一个市中心呆了一天,走了近几十家网点,有稍微小一点银行的三年期大额存款率就达到了4.5%,就是有很多银行的一年期贷款利率都低于4.5%。所以很多中小行在寻求资金的时候,开出的利率都很疯狂。然后我就很震惊,跟人家国有银行差不多比较低一些。由于信誉不行,还刚成立,如果不高于工行1-1.5个点没人来存我们,所以没办法就得扛着,否则我们将瞬间崩盘。

我在市场走了有几十家,越是小行利率越高越不敢降,所以大家都在撑着,你看一下咱们退回到这个数据来,与其自己高息拉储蓄,还不如直接到同业拆借,那从自己拉储蓄接近2%一年的利率接近从同业拆借,那才增长一个百分点。

所以这个时候存款利率是有泡沫的,需要向下修正,然而向下修正又面临囚徒困境,谁也不敢率先降,必须有一个台阶,这个台阶可能就是降息的时候,大家就整体要么有点默契,要不就怎么样就降下来了,所以降息可以消除已经在存款层面出现的泡沫。存款利率有泡沫!最近银行也不敢往高提利息了,反正就等待台阶集中降,所以降息它是只要对称式降息不影响息差,同时一个降息有可能会压低虚高的存款利率,这是我一个分析。

接着我认为息差还会上升,第二个证据是什么?第一个证据就是说总体上是宽松的,你一宽松的同业拆借利率也就得下降,稳定住了,它整体是宽松的,就容易造成资金成本下降,所以有利于银行息差的好转。第二个就是特别要注意银行的周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周期,银行的经营周期与银行员工的心理周期和行为周期有关系,怎么理解银行的心理周期已经发生了有利于息差增长的变化,怎么理解,我们看数据。

这个是宁波银行的生息资产的收益率,红线是它的投资,银行的投资可不是买股票,它是买国债、企业债、地方债,都是低风险的,所以它的利率比较低,那么蓝线代表着宁波银行的信贷的利息或者叫贷款的利息,贷款的利息相对于债券的利息是相对高的,因为他的资产的风险比较高,所以有了这个基础数据。大家看宁波银行的红线。

红线是他投资的占比,蓝线是他贷款的占比,我们可以看到从2011年开始,宁波银行大量增加他的资金投放到债券上。债券是低回报的,是低风险低回报的。与此同时从2011年开始,宁波银行减少了信贷,减少起来大规模压缩信贷。这个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因为资产质量恶化了,宁波银行是一个经营货币的,他自己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的时候,它的风险意识大幅提高了。在风险意识提高之后,它就不增加风险资产的投放量,而是加大了安全性资产投放量,所以在数据上就出现了把大量的钱放到债券上,同时把贷款本来是高利润率的,高风险高利润,它压缩了高风险高利润率的贷款,压缩的比例太明显,这也是我选择宁波银行数据的深层原因。

这就是我说的银行业从业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周期发生了变化,在2016年之前至少在宁波银行这儿就是说不敢放贷,因为放贷就收不回来,所以他就不敢放贷,钱全部投到国债企业债地方债。债券它只要政府不倒闭,他都能收回来,但是债券的利息是很低的。然而新的变化从2017年你看就发生了变化了,他开始增加信贷的投放量,减少国债债券投放量,这个变化,就是他的心理周期发生变化,他就说我现在敢放贷,就是可以获得高收益压缩的那种低收益的占比。这是宁波银行的事实上这种变化。

我们看一下股份制银行。你可以看高层的蓝线股份制银行,前几年也不增加信贷的比例,而是增加债券的比例,大家看到股份制银行在2015年前后也是大规模增加低风险低收益的债券投资占比,压缩了信贷,信贷是高收益的,你这么一压缩,它息差一定是低的,收入一定是低的。

我们看城商行一样,城商行更厉害,就是社会经济最困难的那一年是2015年,所有上市公司的盈利数据是负增长的。 银行大规模加大债券投放量,压缩信贷,然而从2016-2017年开始这个变化就改了,增加信贷压缩债券,信贷是高收益的,债券是低收益的,增加高收益的信贷就会增加,息差就会增加,收入增加的势头还会延续。你看一下城商行用于放贷和用于债券的钱是一样的。这个社会还得靠企业,你把那钱都借给政府,政府都修了公路的,修了公园了,公共事务投资,所以必须让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所以贷款比例提升的势头还将延续。

这个是我的一个主观猜测,那么在这里面就是特别让大家知道的是周期性人性,整个银行经营人员的心理周期已经变了,从不敢放贷,转入敢于放贷的阶段,贷款的回报率高,所以高回报率的比例增加,它的息差收入还会增加。

说到这儿,这张图片是我一个纯主观猜测,我这个人主观猜测,我认为前几年息差大暴跌是可能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一个过激反应,还有网贷的胡折腾都属于非经常性的。

偶然因素的影响,几个偶然因素的叠加,就是香港出现了问题,导致港股上市的中资资产大暴跌,纯粹就胡折腾,那没有道理香港市场香港社会发生了问题,导致在香港上市的工商银行大暴跌,香港就是从地球上消失,工商银行业务也不受影响,所以它都是非本质的因素影响,所以我认为前几年的息差大暴跌也是非本质因素影响,现在它冷静下来了,它就回归合理,这是我一个猜测。

这个结论总是主观的,因为结论是预测未来,我认为2020年前后,中国银行业的息差回到它起跌点2015年前后。这个是我主观预期,主观是预测未来的,未来没有发生,所以你也找不到证据,你必须主观判断,我尽量展示客观,但是最终主观认知能不能实现还要等客观证据。未来几年银行会回到2.5%的息差水平,而回到2.5%的息差水平就意味着什么呢?就意味着回到2014年了,又意味着主营收入增长不停息。我个人认为到2020年底整个息差要能回升20%,整个银行业小日子过得滋润了。

那么主观预测做出后,我还得找点证据,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说有好几家银行的息差已经回到2014年了。

大家看这个是招商银行的息差已经回到2014年了,现在的净息差是2.72%,很高,招商银行能做到的事情,其他银行能不能做到?大家说招商银行那么优秀,其他银行不那么优秀,肯定做不到。那么我们再看不优秀的光大银行,光大银行已经做到了,光大银行也回来了,有兴趣的朋友你再看一下上海银行,上海银行可能也是这样的。 所以说我预测2020就是会回到2.5%的水平。虽然没有更多的客观证据,但是确实也有银行已经回来了,这个是一个逻辑,净息差的衰退和增长都是惯性的。也保证了息差回升一定是趋势性的衰退,也是趋势性的。

往期连载链接:

董宝珍视频会议-----收入大幅增长推动银行戴维斯双击现实化(一)

董宝珍视频会议-----收入大幅增长推动银行戴维斯双击现实化(二)

董宝珍视频会议----收入大幅增长推动银行戴维斯双击现实化(三)

董宝珍视频会议----收入大幅增长推动银行戴维斯双击现实化(四)

全部讨论

2019-09-10 13:06

董老师,我们看到的是银行不断下跌,估值越来越低,快没有信心和耐心持有了!

2019-09-10 10:30

2019-09-10 10:13

“有投资者问我说,你看7月份的数据也不好,宏观经济很不好,咱宏观经济不好,咱们银行怎么可能好了,这里边有一个常识性错误”


董总,您这是直接怼马总了@马喆

2020-07-15 09:47

董老师,你还是醒醒吧。

2019-09-11 06:00

相信常识。银行指数越跌越买

2019-09-10 13:24

要杀要剐随便你们

2019-09-10 12:24

参加董宝珍秋季见面会

条件:个人金融资产达到300万,或者家庭金融资产达到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