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视频会议-----收入大幅增长推动银行戴维斯双击现实化(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6喜欢:24

我们再看一下,半年报业绩预报,因为银行业还没有披露半年报,好像也有一两家披露了完整的半年报,但是至少有十家银行披露的业绩快报,贵州茅台也披露了业绩快报。在半年报下的主营收入比较,再一次出现了银行33家银行的平均主营收入增长率达到了23.56%,茅台18.24%,依旧延续了一季度的那种情况。在净利润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已经上来了,一季度银行的主营收入增长率是25%,净利润增速是10%以上。现在二季度业绩快报的数据是主营收入23%,净利润14.46%,已经上来了。净利润的数据也已进一步改善,而茅台实际上到二季度(当然作为价值投资者,拿着季度数据做比较也不严肃,但是我揭露一个原理的话,我就也只能举记录例子)。第二季度茅台的数据相对不如一季度的好,一季度的盈利数据净利润数据银行是好的。我们现在回到基本面,把茅台和银行平均数据对比,其实你剔除了具体的股票是银行和茅台,用纯粹假投资的逻辑看,6倍市盈率的增长率和30倍市盈率的增长率,很简单了。这就是我想跟大家介绍的第一个客观事实,没有任何主观的。

在客观数据下,大家看一下,这是2019年半年报业绩预报数据。这些业绩预报数据,如果我们从2017年统计到2019年二季度,你会发现什么呢?它的增速是加速的,价值投资研究基本面。可是价值投资是研究长期基本面,不是研究这上个季度和本季度,所以我们应该把它放到两年半的时间内,客观的银行业的主营收入数据的增速它是加速的。加入九家从2017年平均,因为这九家是发布了2019年半年报的业绩预告,从2017年6%左右的主营收入、净利,到2019年半年报达到24%,增速很大,大家都知道作为价值投资者都知道成长投资的标准,成长投资就是主营收入20%的增长,净利润20%的增长,然后给予20倍市盈率。现在看到在银行上面的主营收入出现了20%以上的增长。

我看一下净利润这个数据,因为国有大行没给公布,所以它平均净利润这几年都是这样的,大行的数据考虑进去的话,可能就是和主营收入是一样。所以银行的数据出现了一种触底反弹的转折走势。转折走势都是由客观数据所展现出来的,并不是主观只跟大家展现客观数据。那么在客观数据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收入数据增速基本上铁板钉钉地达到成长股标准。

当然有很多时候数据是假的,那你就那没办法了,你连数据真实性不相信,就没得谈了。数据是真实的,披露的数据就是告诉你已经在主营收入这个层面的政策也达到了成长股的标准。与此同时它的数据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它净利润增速赶不上主营收入,按照这个是不正常的,银行正常年份、正常经营状态下的净利润增速一定是大于主营收入,这是由银行的基础业务特征决定的。实际上银行某种程度是带有一点轻资产的特征,它的固定成本都是刚性的刚性,固定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其实是不特别增加,尤其现在互联网金融崛起银行的成本率是下降的,网点不需要了,工作人员不需要的,都是自动自助办理,所以正常情况下净利润增速应该大于主营收入,但是这个半年之内出现的情况是主营收入大于净利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特征情况下,我们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出现利润增速小于收入增速这个不正常。

大家看一下这个表是九家已经披露19年半年报业绩快报的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的变化,你可以看到它实际上净利润增速下降的原因,是因为这些银行要提升拨备覆盖率要提升,我们看到的数据都是客观的上市银行发布的,它推动它拨备覆盖率的提升,实际上它就是吞噬利润的过程。用于提升不良拨备覆盖率的钱是来自于净利润的。 当拨备覆盖率回到一个常态,一般来说比如说300%的时候,它就没有必要大规模计提,到那时主营收入增长所形成的利润就全部计入当期利润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要等待多备覆盖率高到常规的正常水平,那么这个钱就会充实利润,这个过程其实相当于是把钱存起来了,并没有丢失,相当于把钱存起来了,类似过冬的棉衣。钱还是最后是上市公司股东的。那么这个问题说明:主营收入增长率低于主营属于净利润增长率低于主营收入增长率的原因在于提升拨备覆盖率,而提升拨备覆盖率本质上是等于准备未来下一个周期严寒的冬储粮,其实它只是个记账方式的问题,他真的是记账户那个钱实际上已经在银行放,只是他把它计入减值损失,以提高拨备覆盖率。

这个道理讲清楚以后,另一个问题就非常迫切,大家看屏幕上重要的逻辑。这个逻辑我为啥叫重要的逻辑?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儿?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常识。重要性体现在它非常难懂难理解,那不叫重要性。重要性它就是一个朴素的常识,对于银行,对于任何上市公司,只要它主营收入持续的增长下去,这家公司哪怕它内部有很多毛病,很多问题,他也会因为主营收入的持续增长,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银行来说,它内部确实经历了资产质量恶化,经历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主营收入持续的增长下去,那么不良资产问题不是问题。业绩成长问题不是问题,估值修复问题不是问题,主营收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源头活水。这就是我基于常识逻辑,给大家提供最重要的逻辑,在这个逻辑面前谁也改变不了,谁也推翻不了任何一家公司,只要一家公司实际上遇到真正的困难不是主营收入枯竭(当然,搞非经常性收益,卖了很多资产,把厂房设备卖了那种都是假的) 。

只要主营收入持续增长,它这个企业内部有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在这种逻辑下,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成了决定我们每个人能不能赚钱,或者说就决定了银行业到底有没有投资机会的。这个问题你没有搞清楚,或者你思考这个问题时候证据不足搞错了,对你的命运的影响太大。这是人生命运时刻,就大家看到屏幕上这个问题,银行业在2019年的半年报或者一季度都展现出了跟成长股一样的两位数的20%以上的主营收入增长,同时常识性逻辑也告诉我们,只要收入增长,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往期连载链接:

董宝珍视频会议-----收入大幅增长推动银行戴维斯双击现实化(一)

全部讨论

2019-09-10 10:53

银行正常年份、正常经营状态下的净利润增速一定是大于主营收入,这是由银行的基础业务特征决定的。实际上银行某种程度是带有一点轻资产的特征,它的固定成本都是刚性的刚性,固定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其实是不特别增加,尤其现在互联网金融崛起银行的成本率是下降的,网点不需要了,工作人员不需要的,都是自动自助办理,所以正常情况下净利润增速应该大于主营收入。

2019-09-10 17:47

特别是南京银行绝对低估,每年净资产增长加上红利,就达到20%多了

2019-09-10 21:18

港股银行可以配置一点,不易太多。炒股毕竟是一种交易艺术,当下港股腾讯也是值得配置,相对来说A股蓝筹目前估估值合理

2019-09-10 15:19

银行做到营业收入增长并不难,难的是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对资产质量的把控要严,目前所有的数据,营业收入两位数增长,然而利润却严重滞后于营业增长速度。其实这种高歌猛进的营业收入增长,才更让市场担心

2019-09-10 13:14

只有少数银行有投资价值,大部分银行都很平庸的,我宁可稍出点溢价买入优秀公司,也不买这些二流平庸的公司

2019-09-10 11:07

机构不买账呀!职业砸盘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