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银行股遭“想当然”的利空错杀

发布于: 雪球转发:169回复:373喜欢:295

编者按:本文发表于2018年06月09日《证券市场红周刊》

银行和地产在近期成了破净重灾区。截至6月5日, A股市场共有115只股票破净,其中包括17只银行股和11只地产股。一般观点认为,破净股的大量出现代表了市场接近底部,而破净股本身也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

事实上,银行和地产破净股的质量有明显差别。如果说银行股存在机会,那么破净的地产股也存在分化,机会仍在龙头股。

银行股大规模破净了。单说破净其实没有指导意义,本文试着理清银行股当前面对的状况,以及自身正在发生的变化。笔者认为,目前中国银行股至少有1.5倍的估值修复空间。

银行遭遇折价交易

从资产质量来说,银行的资产质量要远好于钢铁和电器企业。但在二级市场,钢铁和电器企业是溢价交易,而银行股是在折价交易。

我们在此先讨论一个问题,假如您是您所在城市小有成就的企业家,城市里面有三家企业要出售:第一家企业是一家钢铁厂,他以1.17倍的净资产价格卖给你;另一家企业是一家电器加工企业,他以4倍的净资产价格卖给你;第三家企业是一家银行,以0.7倍的净资产价格卖给你。你会买哪一家?对企业家们来说,正常情况下都会买银行。假如现在的情况是在中国股市出现了表1的情况。

你会买哪家?中国股市给出的答案是人们最不愿买银行!

事实上,钢铁厂的生产线基本上没有交易价值,很多钢铁厂在倒闭时,生产线往往是以一块钱卖给接盘者,比如在2015年底五矿集团用一元的价格收购了旗下上市公司亏损钢铁资产。因为这类资产除了生产钢铁,没有其他用途。同样的道理,一家电器企业的生产线,如果不用于生产也基本没有什么价值。

那么银行是不是和钢铁厂、电器制造企业一样?完全不一样。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你走入任何一个城市的市中心,最高层建筑悬挂的广告牌往往是某某银行。这可以简单地说明银行的净资产主要表现为城市中心的物业和账面现金,远比钢铁厂和家电公司的资产质量更好,更有流动性。

神奇的中国股市恰恰把最优质的银行资产按照折价在交易,而对钢铁厂、电器制造企业以溢价在交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人认为中国的银行存在着巨额坏账,未来坏账爆发出来将使银行出现巨亏,净资产大幅贬值等等。这个认知对吗?下面我们就用数据来求证。

银行坏账率得到控制净利差处于历史最低

银行坏账率和净利差是影响银行质量的两大变量,数据显示,银行坏账率已经得到控制,不断下滑的净利差也已触底。

这几年中国的银行业在经营上受到两个最基础的经营变量的不利影响,其一是由于资产质量下降所导致的银行业资产减值损失大幅提升,而资产减值损失大幅提升的过程吞噬了银行利润,是主要股份制银行由不良贷款引发的资产减值损失和拨备率数据。(见图1、表2)

客观的上市银行数据显示资产减值损失下降,拨备覆盖率上升!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已经好转。中国银行业通过大规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大规模处理不良资产,到今天坏账率已经不在增长了,出现了坏账率见顶下降,拨备覆盖率上升的情况!我在《红周刊》已经发表多篇文章对此求证论述。(编者注:请参见2018年1月27第8期《看空银行股是一个大错误》和2018年4月14日第24期《股份制银行为何值得关注?》)

另一个不利的影响是银行业的净利差持续大幅的下降,以至于到2017年底股份制银行业的净利差已经降到几乎全球最低水平。

净利差等于银行全部的贷款平均利率减去全部融资平均利率。净利差的变化会强有力的影响银行主营收入,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我们看到从2007年到2018年初的十年中,中国银行业各上市银行的净利差是持续明显下跌的。(见表3)

201806101528608180.jpg

其中以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下跌跌幅最为严重,中信银行从3%的净利差跌到了1.5%附近。民生银行更惨,从3%的净利差跌到了1.5%以下。在1.5%的净利差之下,要想维持与3%的净利差相同的贷款收入需要增加一倍的贷款额。而中国银行业的贷款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70%左右。由此我们看到净利差其实是银行收入和利润变化最强有力的影响变量。不幸的是中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在过去十年里持续明显的大幅下跌,全行业平均下跌了40%左右。从最高的2.75%跌到了2%以下。(见表4)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净利差水平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除日本之外最低的国家。主要经济体的净利差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大于2%的,主要经济体的净利差很少跌破2%,一旦跌破2%,随之就向上回升。当前中国银行业中的民生银行净利差到了1.5%之下,绝大部分股份制银行都是小于2%的。

银行基本面好转的趋势十分明确

中国银行业的净利差表现为稳中向上,银行业坏账率下降以及行业景气指数抬升都预示着银行基本面的改善。

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银行业净利差会向何处去?图2是中国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以及贷款利率减去同业拆借利率。

表中的贷款利率不用解释。同业拆借利率一定程度代表着银行的融资成本,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的贷款利率正在持续缓慢地向上。事实上我们在终端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银行贷款已经越来越不容易了,你愿意支付很高的利息都很难拿到贷款。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代表银行融资成本的同业拆借利率,在2016年四季度开始到2017年涨了百分之八九十,进入2017年同业拆借利率已经稳定,于是贷款利率提升,筹资成本趋于稳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的净利差会增加。

数据证明,未来银行业将面临着净利差上升,坏账率下降两大战略利多的支撑,引发银行业经营恶化的两个指标都已经走到了极限,共同展现出好转的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在战略进程层面已经好转,已经复苏。银行的本质经营要素都是好转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股不仅没有风险,还是机遇很大。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向银行家们发放的问卷调查,统计的银行景气指数。问卷中涉及的四个指标包括:贷款需求指数、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宏观经济信心指数、银行业当期景气指数。(见图3)

数据和指数得出了一样的结论!

不理性的市场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银行股被市场低估,可能证明了中国股市不是以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人为主的。换句话说,市场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既然银行股是低估的,为何银行股反而在资本市场上跌的最惨?因为中国投资人不立足于本质看问题,习惯在现象层面看问题。中国股市不是以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人为主的。于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银行股的持续下跌走势,一有消息就跌,没消息更跌;有坏消息大跌,没坏消息小跌。

市场想当然地认为,中国银行业正在强化风险管理,正在去杠杆。任何对银行业有关的政策推出时,市场立即解读为这是让银行业走向严重经营困难的政策。在逻辑上怎么可能会出现监管政策让银行业走向衰退和危机?

市场是一帮想当然思考和行为的人所组成的,这帮人聚在一起,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可以这样说,目前的银行股就是一帮已经完全丧失理性的想当然的人在那里,凭想象在把一切信息都理解成有害的信息。不要认为市场总是对的,在市场总是对的情况下,其实就没有机会,市场非常愚蠢。真正能赚钱的投资人总是逆向行动,反向操作,如此才能够获得利润。所谓的投资能力是在市场大众想当然非理性出现时逆向行动的能力。能赚钱的那些投资人,他们规律性的思维方式就是立足本质,从本质上思考,对现象不进行太多的关注。

在正常情况下,银行的合理市盈率应该在10倍到15倍之间,现在中国银行业的市盈率只有5到6倍,因此,中国银行股至少有1.5倍的估值修复空间。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云蒙2018-06-12 22:34

各位亲爱的银粉朋友,这段时间大家可能都有点熬的感觉,但投资就是这样,也因为这样才体现价值投资的可能性。

投资我们可以看两个价值,一个是每天买卖报价对应的外在价值,一个是每天缓慢增长对应的内在价值。

对于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标的来说,我们很容易看到外在价值不断缩水而沮丧,也很容易忽略内在价值的不断增长。

民生银行、兴业银行都是我们这个国家很有特色很有优势也长期处于第一梯队的银行,现在的一点困难在银行历史上看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何况国家的目的只是希望金融体系越来越健康,这对我们投资者来说不是坏事。

民生银行、兴业银行这样的银行,其真正的合理的内涵价值应该是2倍左右的市净率,也就是说兴业银行应该值40元左右,而且每天还会增加0.02元左右,现在只需要16元的价格就能买到,本质上买到就是赚到。民生银行H股现在不到6元人民币的价格,对应的是20多元的内涵价值,而且每天还会增加0.008元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当考虑长远,用这么少就买到这么多值钱的资产,买到那么高的内涵价值,看到每天内涵价值的增长,我们的内心应该是淡然和从容的。

我坚信,有那么一天,我们大家会为今天的坚守感到自豪,也因为这份坚守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紫雲寺海染2018-06-12 22:18

银行需要用不再融资证明自己的赚钱能力,不然永远只配给5倍市盈。(所以几年没再融资的招行给到了10倍就是这个道理。)

确定下限2018-06-12 22:11

董先生,从你这篇文章我看到了你的盲点,你不分青红皂白地认定家电股价值比不上银行,理由是银行是现金,显然是错误的。但你要想银行很多钱是欠别人的也就是负债要还的,而银行的资产也是贷出去的未必收得回来。苹果公司那么值钱而花旗银行曾经破产就是一个案例,因此银行也可能值钱家电股也可能有投资价值,也具体分析,不要一概而论!

聪明的投资者儿2018-06-12 22:39

其实不涨更好,一家roe15%,pb0.8,定期分红的企业,越跌越好,只可惜市场不会让我如愿的。

欧耶01042018-06-12 22:47

银行这么赚钱还老增发干嘛

全部讨论

2018-06-12 22:34

各位亲爱的银粉朋友,这段时间大家可能都有点熬的感觉,但投资就是这样,也因为这样才体现价值投资的可能性。

投资我们可以看两个价值,一个是每天买卖报价对应的外在价值,一个是每天缓慢增长对应的内在价值。

对于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标的来说,我们很容易看到外在价值不断缩水而沮丧,也很容易忽略内在价值的不断增长。

民生银行、兴业银行都是我们这个国家很有特色很有优势也长期处于第一梯队的银行,现在的一点困难在银行历史上看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何况国家的目的只是希望金融体系越来越健康,这对我们投资者来说不是坏事。

民生银行、兴业银行这样的银行,其真正的合理的内涵价值应该是2倍左右的市净率,也就是说兴业银行应该值40元左右,而且每天还会增加0.02元左右,现在只需要16元的价格就能买到,本质上买到就是赚到。民生银行H股现在不到6元人民币的价格,对应的是20多元的内涵价值,而且每天还会增加0.008元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当考虑长远,用这么少就买到这么多值钱的资产,买到那么高的内涵价值,看到每天内涵价值的增长,我们的内心应该是淡然和从容的。

我坚信,有那么一天,我们大家会为今天的坚守感到自豪,也因为这份坚守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银行需要用不再融资证明自己的赚钱能力,不然永远只配给5倍市盈。(所以几年没再融资的招行给到了10倍就是这个道理。)

2018-06-12 22:11

董先生,从你这篇文章我看到了你的盲点,你不分青红皂白地认定家电股价值比不上银行,理由是银行是现金,显然是错误的。但你要想银行很多钱是欠别人的也就是负债要还的,而银行的资产也是贷出去的未必收得回来。苹果公司那么值钱而花旗银行曾经破产就是一个案例,因此银行也可能值钱家电股也可能有投资价值,也具体分析,不要一概而论!

2018-06-12 22:47

银行这么赚钱还老增发干嘛

好像是冯柳举过一个例子,如果庄家在盖碗下面放了一张20元或100元的钞票(具体是哪个不知道),那么你对这个盖碗进行估值就是20到100之间。但是如果庄家给出了一个低于20元的报价,这时你该不该根据价值投资理念坚定地下注呢?记得冯柳是建议大多数人应该收手,因为你不知道那张20元是不是假钞。翻译成投资理念就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就不要去跨七尺之栏。回到格力和银行的资产对比上,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格力的资产价值可以通过财报展现,但是银行真的不好说,至少银行资产的风险是账面体现不出来的,因此普通人对银行股应敬而远之,这个并不是“想当然”或者“错杀”,这些词怎么看怎么像恨别人不来接盘?

2018-06-12 22:05

银行股总体评论市盈率要到10-15倍?不可能吧!

2018-06-12 22:03

讨论已被 否极泰董宝珍 删除

2018-06-12 22:02

一招解决银行低估值,把分红提高至60%

2018-06-18 10:18

公司价值是未来现金流贴现,就是公司的赚钱能力。不是破产清算价值,因为净值只是账面的,有水份,清算时那些坏帐就出来了。银行股我5年重仓持有,看着收市盈率从10多倍跌倒5、6倍,业绩每年增长30%,虽然5、6倍市盈率,我还是赚钱了。而现在,每年业绩增长只有百分之5、6,比GDP增幅都低,而且前面业绩快速增长暴漏的企业坏帐问题显现,账上坏帐率不高,浦发事件清楚的看出银行可以多么容易把还账转为新增贷款,这样的问题有多少?要知道银行只要账面盈利,员工就可以发高薪水,大家都知道贷出去钱是有好处的,这种腐败有多少?收不回来可以做账平滑掉,双面诱惑。去年我清空所有银行股,银行就算未来几年坏帐没有爆发,也面临了网络银行的挤压,现在有多少人跑银行,大多直接用微信,支付宝,谁还用信用卡。这在业绩增长瓶颈已经显现,目前银行不亏损很多是政策保护的,如果取消对支付宝、微信的限制,传统银行也不堪一击。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是必然的,传统银行要么转型要么就要面临严峻的压力。

2018-06-12 22:15

银行的确低估,但用格力电器的净资产去对比,用清算价值去对比很不恰当。格力电器,这么多年了,厂房,生产线一直在折旧,报表上的净资产是账面价,而按现在市场价格去重置这些厂房,生产线,设备要远远高于账面价。账面净资产少,恰恰就是每年的折旧少,轻资产去产生高额利润,这是很理想的情况,还有格力账上现金多,如果收购格力,把1000亿现金分了,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占用上下游资金去继续盈利,你可以想象一下从格力除权1000亿后的情形!再说清算价值,清算起来银行的麻烦之处在于,你向债务人追回所有钱,天荒夜谈,而你的存户可是一分钱也要还掉。所以用清算价值,尤其对比格力,非常不恰当! 声明,本人持有农业银行,民生银行,非常看好银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