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冬瓜一大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2喜欢:2
理想估值上不去是因为过度到纯电失败,纯电又是企业有未来的前提,不要再抠三万还是四万了,那个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热门回复

车毛利率貌似和宁德时代电池毛利率差不多……是不是整车其实已经打到 0 利润率,全靠电池赚钱的?

相对于增程,纯电有啥壁垒么?没看出来,但通过各个新势力销量的惨淡来看,理想目前并不在意,也不急需。只是理想mega没达到预期,给了理想一个小挫折而已。相比小米的纯电,一开始就卖爆,理想也有这种产品上的能力(流量上可能比不了雷总)。李想一定是在想一下就把纯电卖成爆品,而不是淅淅沥沥的一点销量。那现在mega失利,李想在超冲桩上弥补不足,和蔚来的换电是两条路线。不能说纯电就失败了。

能做和做的好,还是挺大有差异的。
做的好,至少满足两条:要有两位数的毛利,要有月销过万甚至2万的爆款车型。

对用户来说,纯电和增程在日常使用场景上的体验只有补能方式的区别,其他体验基本一致。
纯电谁都可以做,阿猫阿狗都做得。
智能化,自动驾驶才是未来,不是谁都做得。

比亚迪车的毛利,是否包含了电池的毛利?

爆款只有高销量还不够,还需要有不错毛利。这样企业经营才能持久。

往深了说,其实换电这个思路,没有得到产业链上下游一致的认可。如果从电池厂到主机厂,大家一致认可换电,电池标准统一,换电倒是可行的。(但标准基本上不会统一)其二,换电产生的冗余电池成本,可以电池厂承担,也可以主机厂承担,或者主机厂租赁电池厂的电池。这一条电池厂基本也不会愿意做。能直接卖电池,大概率不会愿意和李斌搞这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光有大电量也是不够的,如果有长途需求的人,必须要每天满电或者预知行程,提前满电,用户还是不会轻松;如果用户觉, 我电量随时可以充满,像加油一样才行,另外,长途用车和短程用车的频次会有差异,要不要配很大的电池,花这么的钱,来满足使用频次很少的长途用电场景,是一个经济账。所以,超冲桩才是根本,这块李想的想法目前看应该是很坚决的要执行。所以李想不会走加大足够多的电量,让用户为电池买单的这条路线。另外,电池太大,对车的设计空间也有影响。

所以特斯拉和比亚迪是个独苗。

是呀,纯电中低端比亚迪称霸,中高端只有一个特斯拉够看。
真正的纯电大爆发不会只有一两家公司有产品稳定破万。今年看看乐道出来能不能稳定破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