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fighter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4喜欢:72
太乐观了,不同行业差别很大。对于行业壁垒不断增高的行业,在我看来,欧美巨头日子都是越来越好过的。例如最近看到的几个欧洲巨头,空气压缩机巨头阿特拉斯科普柯,2023年订单和收入创历史新高。瑞典山特维克2023年订单和营收都是持续增长。我之前也研究过矿机巨头芬兰美卓METSO的最新年报,人家在矿业领域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全面,一站式的,覆盖所有环节。如果从客户角度,我认为美卓这样的巨头的竞争力是在加强。别的竞争对手都只能提供一个环节的产品,而美卓可以提供全线产品,这种整合的全线解决方案在AI时代价值更高,人家的方案连数据都是碎片化的,而美卓的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完整的数据,用于AI处理。

热门回复

实际上,我跟踪的很多行业,竞争壁垒都在增加,也就是说,过去这些行业,竞争壁垒并没有那么高,但是现在随着产业升级,竞争壁垒越来越高了,这种情况会造成,行业过去可能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但是以后就是秦一家遥遥领先,其它人都被甩得越来越远。
别的不说,通信连接器,从56G,到112G,到224G,看起来只是一步步升级,但是每一次升级,都会让能够量产的竞争对手数量减少。
“高速连接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类似于水桶的短板效应,串扰、回损、插损等等这些性能,任何一块有短板,它都决定了这个方案的最终水位。所以除了在密度和速度之间做取舍之外,我们还要考量系统设计的形状、兼容性、成本等方面的系列问题。”
类似通信连接器这样的行业很多,技术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那么一个企业,你必须没有任何短板,才能拿出接近物理极限的产品。
再举个例子,譬如电动汽车,电动化壁垒不高,很多公司都能一辆好的电动车,但是智能化时代,壁垒就很高了,特斯拉可以自己造芯片,自己搞大模型,自己搞操作系统。那些只能造硬件的公司,有几个能搞好芯片和软件要求非常高的自动驾驶汽车?

卡特彼勒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龙头,折成美元的收入,中国前三家的三一中联徐工,确实没有卡特彼勒高。但是中国的产品售价低很多,所以在销售数量上应该是超过卡特彼勒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在“真香定律”的作用下,一台三十万的能打85分的三一挖掘机,有可能会比一台60万打90分的卡特彼勒的挖掘机更受欢迎。。。有了市场之后,在卷的过程中技术自然会进步,只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很多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规律。。。多数制造业的技术进步都来自干中学,边干边进步,前提是有的干,有市场才有的干。。。

你刚好举了一些我想举的例子,就是这一类中高端制造业,目前的汇率和国外的通胀趋势下,他们的市场会慢慢被国内企业占领。。。。去年虽然房地产基建拖累很多,但国内的多数工程机械类的企业收入利润都增长的不错。。。$郑煤机(SH601717)$ $潍柴动力(SZ000338)$

你要是看到工程机械龙头卡特彼勒的财报才知道发达国家的强大,中国的基建投资长期维持在这么高的水平,理论上工程机械公司应该是最强之一才对,可是,卡特彼勒的收入比中国工程机械前三强加起来都要高,利润更加完全没法比,要知道基建和工程领域算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之一了,可见真有技术含量的行业赶超之难

中联的数据已经出来了。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70.75 亿,同比增 长 13.1%;海外销售收入 179.05 亿,同比增长 79.2%;境内销售收入 291.70 亿,同比下降 7.8%, 下滑幅度同比收窄。

评论中很多人都没有发展的眼光,不会动态看待问题。
如果他们论点成立,我们的家电,汽车,造船,消费电子应该被先发的发达国家相关产业吊打才对,然而现实是这些领域我们已经在吊打他们了。
这也才十年不到的时间。

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

国外维修贵,误工成本高,所以导致可靠性好。国内不一样。所以很多逻辑不一样

对的,比如三一重工国际收入已经去到55%了。

有点需要考虑的是,他们一个领域可能只有一个公司,不是说一个国家,可能是一个洲的代表,但是面临的是我们一个国家产业链的PK,这种速度才有可能卷出小米,才有可能特斯拉那么强也不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