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研究的一点小感想——与其它行业的不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1回复:172喜欢:82

        不论是百度app、淘宝app、还是爱奇艺、腾讯视频、微博、陌陌、今日头条,基本主流的app都有自己的社区,都有类似基于短视频的内容平台,不少也都有所谓的算法推荐。而且那些世界级的社交平台,做到最后基本差异越来越小,基本什么功能都是你有我也有。形式功能甚至技术等本身并没有太多什么创新,比如现在比较火的抖音,其实就是因为同样的事情它做的比别人好,多了一些改进和创新,就像以前不少同样的产品腾讯做的比别人稍好用一点,而百度的好多产品则刚好相反,一直都是赚垄断的容易钱,所以貌似它的大多数产品都做的没人家好一点。

        互联网的东西大多开始都是免费的,开始没有价,所以无所谓性价比,同时又因为网络效应,因而那些在品质方面稍稍做的好一些的平台会获得了不成比例的回报,这也是为何在这些领域如何强调极致都不为过(其它行业不是这样的,行业好的时候一家二流的地产公司二流的钢铁企业都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所以相对很多规律,在互联网企业中,我们可能更关注那种同样的事情比别人做的好,同样的东西做的别人更吸引人的能力,这种基因,而且作为消费者体验者有时候我们是可感受到的。这也是为何在这个领域做投资的时候,我们自己比较同类竞品的体验、感觉很重要,甚至比那些看上去的规律更重要的原因。

        除了少数的几家垄断性平台公司确实有很多可以仰仗的资源和优势之外,互联网领域必然的成败规律其实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回顾过去找出来的原因,而不一定是可验证的规律)。事在人为,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可能就是不一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像乔布斯嘲笑比尔盖茨的品味一样,在互联网上有时一个品味的差异有可能通过网络效益放大为生与死的差异。为何会如此,更深层次的原因表面是大家常说的两个字,流量,流量是啥?人的注意力,人会注意什么,人会因为什么改变自己的注意力,所有都涉及到人的领域,会发现,最终可以称之为科学的规律并不多,这也是一直困扰社会科学的一点。

       这种现象本身是增加了投资的难度,或者说使得可预测性变的差了一些,投资人对一个产品的体验和感觉变得至关重要。

@今日话题 @仓佑加错-Leo @刘彦伟 @不明真相的群众 $腾讯控股(00700)$ $微博(WB)$ 

$秃鹫一期(P000312)$ 

全部讨论

2018-05-15 10:20

投资人对一个产品的体验和感觉变得很重要//如果用你自己的产品体验去做互联网投资决策,那大概率不会有很好的投资结果……

互联网很多显而易见的常识,怎么被你一总结分析,就显得那么生硬?您绕着弯路来解释普通的常识,常识还是那个常识,但您通过自己的理解所分析的这过程,显得别扭或生硬了,问题不在这常识,在的是这个过程以及产生这个分析的思维。

2018-05-18 17:58

明显对百度有点偏见,百度对搜索的垄断也是靠技术实力的,这么多年发起挑战的阿里,腾讯,360,搜狗也没有撼动百度的地位可以说明问题

2018-05-15 17:15

说得好啊,理解不了就赚不了这个钱,比如陌陌最近收购的探探,我玩了下,死活理解不了这个一切以女生为王的APP,但在90后中超火爆,完全以女生为主出发,注册后推送了若干个年龄不等的男性配对,问题是我看了一圈,太小的,太老的,太胖的,太瘦的,秃头的,真下不了手,大家都论颜值的话,女生愿意配对出来的要么熟人,要么是帅哥,那就是集中的小部分人身上,问题是这些背后是机器人,是同性,还是??,真理解不了在上面浪费注意力的意义所在

2018-05-25 19:09

为“赢家通吃”写了一篇注解文章

2018-05-17 08:47

互联网领域必然的成败规律其实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回顾过去找出来的原因,而不一定是可验证的规律)。事在人为,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可能就是不一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但,远不止流量二字。

2018-05-16 09:51

对于这些互联网产品我总有这样的感觉,当它出现的时候,我经常是第一时间关注的,那时候很多人都抱着鄙夷的态度看着我;过了一段时间,产品真的火了,所有人都开始讨论,我就已经不用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部分APP的活跃用户数肯定有经历上升、下降、平稳的过程,我们要看的不是在顶峰的用户数,而是平稳时候的用户数。比如现在很火的抖音,我已经卸载了,而微信是从12年用到现在的。如果一个APP能用用满两年还没卸载,我相信这个APP是刚需,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而且具有核心竞争力。

2018-05-15 23:20

很多人都不喜欢,其实包含头条的很多员工也不喜欢,标题党严重,主要是我们都不是他的目标用户。这部分用户占比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