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研究的一点小感想——与其它行业的不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1回复:172喜欢:82

        不论是百度app、淘宝app、还是爱奇艺、腾讯视频、微博、陌陌、今日头条,基本主流的app都有自己的社区,都有类似基于短视频的内容平台,不少也都有所谓的算法推荐。而且那些世界级的社交平台,做到最后基本差异越来越小,基本什么功能都是你有我也有。形式功能甚至技术等本身并没有太多什么创新,比如现在比较火的抖音,其实就是因为同样的事情它做的比别人好,多了一些改进和创新,就像以前不少同样的产品腾讯做的比别人稍好用一点,而百度的好多产品则刚好相反,一直都是赚垄断的容易钱,所以貌似它的大多数产品都做的没人家好一点。

        互联网的东西大多开始都是免费的,开始没有价,所以无所谓性价比,同时又因为网络效应,因而那些在品质方面稍稍做的好一些的平台会获得了不成比例的回报,这也是为何在这些领域如何强调极致都不为过(其它行业不是这样的,行业好的时候一家二流的地产公司二流的钢铁企业都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所以相对很多规律,在互联网企业中,我们可能更关注那种同样的事情比别人做的好,同样的东西做的别人更吸引人的能力,这种基因,而且作为消费者体验者有时候我们是可感受到的。这也是为何在这个领域做投资的时候,我们自己比较同类竞品的体验、感觉很重要,甚至比那些看上去的规律更重要的原因。

        除了少数的几家垄断性平台公司确实有很多可以仰仗的资源和优势之外,互联网领域必然的成败规律其实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回顾过去找出来的原因,而不一定是可验证的规律)。事在人为,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可能就是不一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像乔布斯嘲笑比尔盖茨的品味一样,在互联网上有时一个品味的差异有可能通过网络效益放大为生与死的差异。为何会如此,更深层次的原因表面是大家常说的两个字,流量,流量是啥?人的注意力,人会注意什么,人会因为什么改变自己的注意力,所有都涉及到人的领域,会发现,最终可以称之为科学的规律并不多,这也是一直困扰社会科学的一点。

       这种现象本身是增加了投资的难度,或者说使得可预测性变的差了一些,投资人对一个产品的体验和感觉变得至关重要。

@今日话题 @仓佑加错-Leo @刘彦伟 @不明真相的群众 $腾讯控股(00700)$ $微博(WB)$ 

$秃鹫一期(P000312)$ 

全部讨论

2018-05-15 19:20

您是要赛马赛出优胜者才出手哇

2018-05-15 18:52

老二Facebook

2018-05-15 18:43

学习

就互联网行业来说,我们真正有可能投资的公司也不会超过三家,其中的一家由于价格的原因估计也很久都不会有买入机会。

2018-05-15 16:18

这个事情需要专业知识很强,特别是要有多年产品经验。其实整个过程是文字到语音,语音到视频,视频到ARVR的演变。之前微信是语音内容,现在大家喜欢视频。为什么?以前也有视频啊,因为以前UGC视频质量比较差,内容随意,没有主题,抖音解决了视频创意模板的问题,所以一下子爆发了,未来还有ARVR的一波。抖音其实出来之前一年多,我就预见到了,自己也组织团队在研究,但是做的不够好,这个就是第二个问题,执行力的,就是知道还要能做到,需要铁军。所以最好的就是拥有超前的眼光,然后投资最强最有执行力的相关公司,市场上都找不到,就自己做。

2018-05-15 15:03

有启发!美好理论

2018-05-15 14:22

互联网公司类似电视台

2018-05-15 14:01

凭感觉做判断,那很糟糕啊,就像电影票房没法预测一样。

2018-05-15 13:54

互联网就像物理学上的混沌,一点点初始条件的差异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没办法,富贵险中求嘛~

2018-05-15 13:45

需求,需求决定了公司生死,但真的理解消费者需求从来都不容易,只不过作为消费者本身比不是消费者的人可能会理解的更深一些,当然也不绝对,就如喝了一辈子酒的人对酒的理解 可能不如一个投资茅台的投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