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主”高瓴?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14回复:161喜欢:234

最近认真读了高瓴资本张磊先生刚出的书《价值》,有很多感触感觉不吐不快,写的过程中发现思如泉涌,索性就借此机会,“点状”讲解自己的投资理念了。

上一篇文章我提到:

“张磊先生的这本《价值》,确实是有“价值”的,这本书是少有的我“没跳一句话”看完的书,书中观点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

但是,并不是一味地说这本书有多好,在读的过程中,让我很开心的是:我既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学到东西,也能意识到:书中的有些观点是有待商榷的,体现在有些观点“具有迷惑性”,可能会给投资初学者埋下危险的种子。

我写这一系列读后感的目标,就是用白话讲清楚关键所在,并指出我认为更适合于业余投资者的做法。我认为我在做的这件事情于我自己、于读者都是很有益的,希望读者也能这样觉得。”

今天这一篇,跟之前的都不太一样,前面说了很多这本书中理念的好话,以及我的一些感想,这一篇我要开始讲我对这本书的另一半看法了。

那就是:这本书如果要打一个标签,我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词是“新手勿近”,而且还要在结尾加一个感叹号。

1. 技术进步使得企业及其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演变,新经济企业的估值方法也与传统企业完全不同,寻找可靠的、前瞻性的新变量成为价值投资演化的核心所在。

这个说法非常的耳熟。

投资人对于任何人、任何角度发出的“传统的估值方法已经不再适用”,都应该保持充足的警惕,用新的估值方法得出的判断,当然会有成功的例子,但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有多少不成功的例子,则不为人知。

2. 投资不是纯粹为了赚钱,一味受金钱驱动是这个行业里最危险的事情:要么挣了很多钱,挣到钱却不知道接着干什么;要么一直挣不到钱,甚至为钱铤而走险。

如果一件事情纯粹是为了赚钱,在财富越过了某一个点以后,再做这个事情,就是对于生命的浪费。

赚钱的目的是为了让生活过的更好,但是,一旦获取的收益和让生活过的更好的目的得不到对等的平衡,赚钱就没有了意义。

观察各式各样的人,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的能力、格局和他拥有的财富是匹配的,而那些拥有了不符合自己能力和格局财富的人,往往很快地会回到平衡状态去。

举个例子,这么多年来,双色球大奖的得主,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拿到这笔钱以后他们后续的人生有多大的正向变化,从不完备的信息来看,是令人遗憾的。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投资呢?我觉得是出于对于探究世界的渴望,也来源于让自己身边的人能够过上更好生活,甚至让更多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过上更好生活的底层驱动力

3. 业界常说,投资生物医药公司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但基于长期持续的研究和对大趋势的判断,我们深知,对于抗癌药,尤其是创新型抗癌药,没有资本的长期坚决的投入,就没有最后的成功,我们希望从资金支持的角度,转变为百济神州创新事业的最紧密的合作伙伴,要么不投,要投就全力投入,全方位支持。

这段话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让读者再次理解一下我所说的“这本书混淆了创业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的观点。

这段话会让人看的心血澎湃,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把钱投入到这样的公司里边,成就这样伟大的事业是价值投资的正途”的感受。

但是往回退一步,冷静地想一想:你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去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还是要赚钱?

如果是前者,那做出上述引号中的判断没有问题;如果是后者,我们应该判断的则不是这件事情的社会意义,而是这件事情有多大的概率可以帮我们赚到钱,如果赚钱的同时能够产生社会意义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能,我们就又要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你来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4. 除了从新加坡退市的普洛斯、从香港退市的百丽国际,高瓴还参与了智联招聘从美国的退市,以及其他一些大公司的分拆案例。无论是私有化,还是其他跨境并购交易,并购投资的出发点并不是追求投资规模或者单纯的投资收益,更关键的,是在原有商业模式创新进入阶段性瓶颈的情况下,判断科技赋能能否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新价值所在,能否通过科技创新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精细化打磨,通过引入新的资源改善被并购公司的长远状况。

书中对于百丽的案例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关于这个案例,以及“高瓴入驻一家企业会带来巨大改变”,我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分享给各位。

从上面摘录的这段话,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高瓴做一些并购的考量,是希望用科技为传统企业赋能,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精细化打磨,从而试图改变公司的长远价值,也就是所秉持的创造价值的概念。

早年由于工作原因,我跟百丽有过比较深度的接触,百丽这家公司过去的竞争优势有几个,第一个是柔性化的供应链能力:百丽很看重补货机制,具体来说,当一个新的季度开始的时候,百丽会把各种款式的鞋子都铺出去,然后看哪一款卖的好,刚开始的生产都是小批量的,在判断出哪些SKU可能会成为爆款的时候,就开始运用强大的柔性生产能力进行批量生产,这也是盛百椒盛总非常引以为傲的,这种能力在整个鞋类市场,只有百丽能够做到,这一点在书中也有提到,但虽然并不是在最显眼的位置。

第二个竞争优势。过去中国的鞋子尤其是女鞋,多是通过百货商场来卖的,八零后还有之前的人们,都对于百货商场有非常清晰的印象,一些当时在中国算是高端的女鞋,都是在百货商场里面卖的。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百丽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多品牌,除了中高端的思加图、真美诗、妙丽三个牌子以外,中端牌子更是数不胜数,比较知名的天美诗、Tata、百丽、森达等品牌,在绝大多数百货商店都能看得到,印象中百丽的女鞋品牌自有加代理可以达到20多个。

接着说回百货商场,在中国过去物资不那么丰富的年代,一家百货商场想要开业,说的夸张一点,如果百丽集团不进驻,可能女鞋那一层连铺都铺不满,换句话说,百丽对于渠道具有极强的话语权,体现在更有利于百丽的结算方式和更好的店铺位置上,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没有太多选择,“这家鞋子不好看,我们到隔壁去看一看”,没关系,隔壁那家也是我们百丽的。

但是,后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种新的零售物种——购物中心——出现了,shopping mall的特点是远比百货商场要大,店铺也更多,而且它的结算方式是按租金结算的,而非百货商场的按照营业额来提点。

这样对百丽造成的冲击是:一方面由于空间太大,百丽不可能填满,所以原有的谈判优势荡然无存;另一方面,国外各种各样的女鞋品牌的进驻,也让百丽原本就在内部饱受诟病的“产品同质化和质量一般”更加明显;最后,租金制让整个公司的现金流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百丽也曾尝试做了很多的努力,想去突破,比如说采用的map多品类店,这是由邓耀先生的长子创立的,但是我始终认为,对于百丽这家消费品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产品,也就是鞋子的款式和质量,而这一点是我认为从始至终没有得到解决的部分。

这个问题不是不想解决,但是,百丽是一家渠道和销售驱动的公司,产品事业部的总经理们(比如思加图、真美诗、妙丽的事业部总经理们)其实没有多大的话语权,真正的权力在各个大区负责人手中。

然而,各个销售区域最看重的就是打折、卖货,所以造成产品严重的同质化和不断地打折,进而在消费者心目中降低品牌形象,如今说起百丽的这些牌子,消费者心目中并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购物冲动,鞋子的质量也乏善可陈。

再说回高瓴的进入。在书中,张磊也披露了一些进入百丽以后所做的举动,总体可以归结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运用数字化的科技,通过精细化的门店管理,比如说客户进店以后的走向,客群的分析等,实现单店销售额的提升。

第二点是通过资本体系的运作,将百丽集团内的一大业务也就是体育业务,给拆分出来上市。

但是,这两个方面如果你细看的话会发现:第一个方面,其实高瓴在里边的角色不像是一家投资公司,更像是一家it咨询公司——通过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去提升经营表现,而第二项动作也更像是资本运作的手段,换句话说,还是那一套“拆出来卖”的动作。

至于高瓴的进入是否有改变百丽最本质的产品问题,倒是一点都没有提到。

这一点我可以理解:一家企业的基因绝对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从早期百丽两地带货的那一刻起,从盛总和十几个创始人挤在小屋,连睡觉时都在想怎样多卖一双鞋的那一刻起,这家企业的销售和渠道驱动基因就已经奠定了。

百丽没有产品驱动的基因,就注定决定了一旦渠道发生变化,这家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会遇到很大的威胁,这也是华东医药我现在比较谨慎的原因。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呢?是想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所谓的“帮助企业去创造价值”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难到强如高瓴,也很难改变百丽。

虽然高瓴一直说,要让企业家坐在主驾驶位上,但是,像百丽这个案例中那样,努力地去提升公司的运营表现,这样跟自己去创建一家企业、把一家企业做成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而且,百丽只是高瓴投资众多公司中的一个,如果还想连续地、在各种各样的行业中,去获得这样的成功,会不会信心过于爆棚呢?

我们再回到投资的本质:投资要找的是一尺栅栏,而不是难如登天的事情。

最后以一句我认同且喜欢的话,来结束这一系列长长的分享吧: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价值》这本书的阅读感受,这一篇就是完结篇了,借阅读的机会,也算是点状地讲解了一些我对于投资的看法和体会,一共7篇文章(请见微信公众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十一期间我会再分析一家公司,并且把分析文章写好,欢迎各位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和雪球。

今天晚上做出个人的三季度资产负债表,到时候可能会在微信公众号和雪球谈谈感想,欢迎关注。

祝各位十一、中秋愉快!

 @今日话题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指数(HKHSI)$   $标普500指数(.INX)$  

全部讨论

我们普通人的投资和高瓴是不一样的,我们无法去做改造董事会,给企业赋能的事情。也就是说,高瓴他们是可以做问答题的,我们普通人只能做选择题。

2020-09-30 17:05

投资要找的是一尺栅栏,而不是难如登天的事情。


投资百丽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就是难如登天的事。

2020-09-30 16:27

假装自己很牛逼!实际做的一塌糊涂的典型

2020-09-30 15:50

对百丽的剖析,简直了。

消费品公司,生产的产品是否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才是决定是否值得长期投资的关键。所以消费品公司的产品,都需要体验一下比较好。

2020-10-02 07:06

文章写的很中肯,不迷信不盲从是投资者第一需要掌握的能力。

2020-10-01 08:20

一个价值投机者,遇到一段顺风顺水的好日子而已!等风停!

2020-09-30 17:04

高瓴做的事情太难了。十年后见分晓。

2020-10-05 12:55

看了一点这书,感觉都是别人的体会,看半天也不觉得能从中得到启发或者领悟。不象巴菲特的言论,几乎一听就懂,并且有顿悟的感觉。我不明白这么多人怎么就看出这么多道道来,就象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和达里奥的巜原则》,我觉得我从来就没明白他们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奇怪的是周围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这些书,每个人都表现出对书的内容的欣赏,他们真的看懂了这些书的内容吗?

2020-10-04 17:09

已拉黑

2020-10-01 07:09

看完《价值》,我也有一个很大迷惑,高瓴对传统行业公司的改造工作不是应该由更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吗?也许高瓴有意将自己打造成咨询+投资公司。
不过《高瓴》对有些经验的传统价值投资者来说还是有帮助的,他打开了一个新视角,具有新科技附能和商业模式创新基因的公司容易带了较大增长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