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飞呐喊-踏空彷徨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62喜欢:22
郭博您好,正好最近我也在看风电,我通过网上百度各种行业新闻和行业分析报告来做分析。
对于三一重能我有两个问题。
1 既然他是厉害的怪兽,为什么以前市场份额他占据不多,我搜到的数据是2019前十看不到他,2020他占第六(是不是厉害体现在蹿升速度很快?),前三就是金风,远景,明阳位置不变。

2 我看风电行业分析报告,未来趋势是单机功率大型化,然后我又上各家官网看产品介绍,发现单机功率大型化基本都是走直驱永磁的线路(我看的报告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我刚刚看三一重能官网,产品功率偏小型,而且基本都是双馈机型,这个产品规划逆潮流而动啊,咋这样涅?

热门回复

2021-05-25 19:34

我这么说应该能明白为什么我说$三一重能(A04711)$ 是怪兽了吧,在中国,拼机械装置的成本下降曲线,$三一重工(SH600031)$ 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背景,加上合适的商务团队,那够金风明阳喝一壶了。至于为什么是今年,固然有准备上市的因素,也要看到机械行业的成本下降曲线本来就不是平滑的,而是阶跃的,要积累很多年的经验,才能有一次爆发,一次爆发又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当然我不是说三一重能就能就此占据多么稳固的地位,风机这个行业,腥风血雨已经来临了,要承认市场发生了变化。做投资不要怕变化,永恒不停的就是变化

首先,风电行业是很难做出差异化产品的行业,回款周期长,不是好的投资标的。
其次,客户选择考虑较多的因素主要是:
1、价格;
2、安全性(有没有倒塔事故);
3、故障率(故障率高频繁停机,影响发电效率);
对于发电能力等指标跟风资源关系较大,很难有令人信服的第三方公认数据,三一重能在产品力、渠道、价格方面目前没有看到领先于行业的能力,只能说是平庸行业里的较好公司吧

2021-05-25 20:34

这个简单,你列的里面对风机成本和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齿轮箱,德力佳是三一重能和刘建国团队的合资公司,查的到利润的,而且以后也会披露,这个如果也会上市很值得研究。可以看德力佳的利润率是不是符合初创公司在研发投入和销售爬坡阶段的利润率变化,然后去找德力佳和南高齿的人去询齿轮箱的价格,大概就能判断$三一重能(A04711)$ 是不是凭借关联交易获得利润输送了

我再补充一个问题啊,招股书上说公司自关联方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规模分别为16,901.75元、26,094.37元、45,626.21元、72,507.79元,占当期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15.67%、36.54%、46.87%、20.73%。其中,公司报告期内关联采购金额较大,主要为自三一重能联营企业德力佳传动科技采购的齿轮箱(增速机)、自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采购轴承、自浙江三一铸造有限公司和三一装备有限公司采购轴承座、自湖南中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采购吊装服务所致。
那么问题来了,公司每年自关联方采购的金额占营业成本那么大,楼主是如何分辨三一重能的毛利率不是因为关联方输送利益造成的呢?

还有现在全世界很少用双馈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个技术方向后期维护成本过高,所以哪怕是机械工程技术最先进的德国,双馈依旧不是他们的主流

2021-05-25 20:57

$天顺风能(SZ002531)$ 我近年没研究过,其实我风机也是刚看两个月,研究不深入,你们批判着看就好,但我能看到$三一重能(A04711)$ 这一次来势汹汹和之前几年有了很大改观,金风明阳们要重视了。我相信德力佳和南高齿,雪球网友肯定有人是这两家公司的员工,或者和他们有合作,可以的话大家都来讲一讲嘛,$中国高速传动(00658)$ 能不能抄底

2021-05-25 19:30

双馈和直驱的优势也是此消彼长的,非常粗糙不精确的理解可以这么看,双馈的成本下降曲线主要来自机械的部分,直驱则主要是电力电子系统(逆变器),过去10年中国人在逆变器上的技术进展超过同期的齿轮箱进展,自然是永磁直驱在中国成本下降更快。永磁直驱的问题在于体积大重量大,运输难吊装难,耐盐雾能力差维修困难,所以在海上风电的竞争中,$金风科技(SZ002202)$ 他们都在积极探索永磁风机上加齿轮箱,试图融合二者优势。齿轮箱应该是$中国高速传动(00658)$ 也就是南高齿搞的吧?

郭博有看看爬风机的设备供应商$中际联合(SH605305)$ 么[大笑],天花板虽然低,但是那市占率和竞争优势目前真是挺夸张[大笑]

有一个问题是:业主是否真的在乎长期度电成本?业主只要现在便宜,那管以后洪水滔天。

2021-05-25 20:30

最早直驱的意思就是叶片直接驱动电机,不带齿轮箱,不能调整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