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与深高速的价值坚持与反思

发布于: 雪球转发:22回复:33喜欢:136

对于长线价值投资体系来说,“分散投资,适度集中”是一个重要原则:持股相对分散,而对某些看好的价值型股票在熊市不断逢低吸纳,从而仓位逐渐增多。在我的组合中就有一对“母子公司”- $深圳国际(00152)$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00548)$ H股,它们即是此策略的典型代表。 对于这类长线仓位,我在买入后会预期持股时间较长,当盈利有相当幅度或股价有一定泡沫后才分段动态止盈。

“耐心持股”是很好的投资品质,但也会带来一定时间与机会成本,所以我通常会定期对这种“耐心”进行审视。

近段时间A股走强,港股回调后也开始反弹,曾在港股大跌及低迷时表现极为抗跌甚至有时逆市上涨的深圳国际和深高速H,最近表现一般,特别是深圳国际近半年表现较弱,看来是时候对这两"母子"公司进行复盘体检了。

价值要素与特别事件

先简单总结一下两公司的情况,其中一些价值要素是我买入和持有它们的理由:

深圳国际:

1.深高速母公司,也直接持有一些高速项目股权,现金流充沛,盈利稳定。

控股深高速50.889%,大部份收费公路项目保持稳定增长。

2.有物流地产和业务,物流园收入稳定,在全国主要节点建设综合物流港,增长前景好。

* 现有物流园区平均出租率97%,表现平稳

*「深国际城市综合物流港」已在十五个物流节点城市实现布局,涉及土地面积421万平方米。

其中, 无锡、武汉及合肥项目预计下半年开始营运,营运面积共13.3万平方米,平均预出租率已达65%。我较担心的东北地区沈阳首期项目投入营运后出租率尚可,为46%。

当然除了租金收入,还有其他物流增值服务业务收入。 此外,南京西坝码头也能贡献一定的利润。

3. 前海三大地主之一,共有38万平方米,土地价值或达数百多亿港币。

其中首期项目已动工,土地面积3.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

4.梅林关项目,建筑面积达48.6万平方米。

所获取土地成本很低,地价只需35.7亿,该地块在15年底评估价值为人民币94亿元。今年深圳楼价猛涨,即使最近回调,其价值肯定在百亿以上。

(项目公司深圳国际占51%,深高速占49%,即实占75.94%权益。)

5.深圳航空大股东,占股49%,近年低迷油价令利润有保证。

6.持有南玻A股份,8月时还有2.31%深南玻股份,近4800万股,可以逢高减持,增厚业绩。

特别事件:

第二大股东,有“关外地产王”,“宝安豪宅专家”之称潮汕籍深圳富豪夫妇赖海民/陈思廷及其家族公司近年不断增持深圳国际。董事局主席高雷今年也有增持。

最近财报:

16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收入同比增22.1%,其中公路收入同比稳增28.2%。由于上半年没有减持南玻A的特殊收益及有一次性费用支出,归属股东净利同比下降53.8%,而核心净利润则同比升3.9%至8.885亿港元。

14~16年每股派息(港币): 0.374元,0.455元 (含特别息),0.5元

深高速:

1. 经营高速公路16条,为优质路产,现金流丰富稳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整体车流量还未饱和,收入仍有增量空间

2. 以PPP模式参与深圳外环高速A段建设,估计亦获特许经营权,巩固主业,将于2019年起创造按当前收入规模计算超过15%的收入增量。

3. 梅林关项目:潜在收益超30亿。去年深圳梅林关周边楼盘均价已在6万以上,相比1.1万元的拿地成本价,收益肯定巨大(也参考上面论述深圳国际部分)。

4. 参股贵州银行及贵龙项目,前者股权将占4.63%,并获取一个董事席位,后者或能令公司享受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而在贵州省的建设项目将能实现产融结合。

5. 战略转型升级:立足“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商”的主业方向,并布局为大环保产业,包括水环境治理、固废处理领域等。或将采用PPP模式参与回报率较高的项目。

6. 近几年公司的多条公路资产被政府回购,回购价极为合理,并为公司带来的大量现金,也为转型升级提供弹药。

特别事件:

公司11月23日公告其再次提交的高管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因遭H股股东反对,而未被股东大会批准

最近财报:

2016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63亿元,同比上升37.5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实现6.15亿元,同比上升14.09%。前三季净利润约9.47亿元,同比增11% 。

14~16年派息(人民币): 0.16元,0.45元,0.34元

股价表现与操作得失

我在较早买入深高速H,成本较低,在15年港股牛市时8元附近有减持。在研究深高速的时候,关注到其母公司深圳国际。在15年7月大跌时就开始试探性买入,第一注买入深圳国际价格为10元多港币,8月后开始分注加仓买入深高速H以及深圳国际。买深高速主要理由就很简单,绩优高息,当时股价4元多港币,股息率达10%以上,高于全部银行股,而且高速路收入相对稳定。而该时段在9元多到11元附近买入不少深圳国际,理由除了其绩优股息也不错外,上述的6个价值要素当时已经显现。

及后大盘走势较差,但这两个股票表现相当好,经常逆市上涨,特别是深圳国际一度升上14元多,浮盈达40%。以致我很得意地如此写下15年的小结:“香港恒生指数2015年虽跌7.16%,由于我在8、9月间的低位吸纳了不少价值金股如深圳国际、深高速等,其升幅有3到4成,故整个港股组合的收益还不错。” (我今年8月底才上雪球,故只记录在2016年1月3日财经极客微博上的长文《财经极客2016年投资策略》)

16年初,A股熔断股灾爆发,港股也受波及大跌,但这两股表现以为抗跌,我当时是如此记录的:“恒生指数创3年半新低,但我看好的港股深圳国际以及深高速H股依然比去年低位要高25%“。由于尝到持有这母子公司的“甜头”,之后港股每次回调大跌,都逢低买进。一般在深高速5元多港币,深国际则为11元附近就开始吸纳。

港股在恒指18000多点站稳后反弹,并跑赢A股不少。但这两"母子"的表现差别较大。深高速H持续上升,再次升至8元多,若算上除息因素,实际上已高于15年牛市高位,且与$深高速(SH600548)$ A股价差收窄了很多,曾一度被我称喻为“跑赢股王腾讯的现金奶牛”。而深圳国际则表现呆滞,经常跑输恒指。最明显的比较就是在英国脱欧当天股市大跌,我大胆加仓一些股票,包括深圳国际和汇丰控股,前者现价比当天买入价仅高几个百分点,后者则高近40%。

港股在24000点上方回调至22000点后反弹,现在深圳国际在11.40元附近徘徊,而深高速回撤至7.5元附近。

总结一下操作得失:

得:

1.两者买入价都较低,特别是深高速H。

2.买入后在多轮股灾大跌中股价表现都不俗,抵御了回撤,保障了资产。

3. 深高速H浮盈较大,多数时段远远跑赢恒指和上证。

失:

1.深国际近半年多时间股价表现不济,有时跑输恒指。

2.16年初大跌后,买深国际机会成本大(如我年初买入的中国神华H股,浮盈近50%)。

3. 如果多买深高速H,少买深国际,收益将会更大。

4. 深高速H在8元多高位没有减持 (但我暂不认定为失误,长线持股遇回撤很平常)。

“ 质疑”与检视

我的投资模型系统会要求定期检视持股组合,特别会留意业绩大幅下降,股价表现跑输大盘的股票,对基本面恶化个股会及时排查换股,避免堕入价值陷阱。以下对一些关键点进行检视总结,其中一些对深国际“的质疑”由雪球网友提出,在这里先表感谢。

1. 有球友说,深圳国际的资产看似很吸引,不过市盈率不低,十多倍了,而且16年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53.8%。

净利大幅下降可能是这半年多股价不济的原因之一。(港股市场对业绩看重)单看市盈率,深圳国际确实不算吸引。 16年缺乏特殊收益(如上半年没有减持南玻A,15年就有5.14亿),而预收政府公路收费调整的补偿款需要计提名义利息(这对现金流不产生影响的),以及为15年卖南玻A 收益补缴营业税,两者就合计2.57亿,一进一出,不少啊。(见下图)。

如果剔除一次性支出影响,现价市盈率还不算高。而其实质业绩尚可,核心业务经营盈利及股东应占盈利同比皆有增长。(当然人民币贬 值对港元计算的业绩影响也不少)。

2. 深圳国际土地价值真的很巨大而且能释放价值吗? 有球友说:" 前海和梅林关已经在股价中体现了,没有此2项目,他只有7到8元。"

按照上述价值要素中的数据,前海首期只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即使以最保守的计算,把政府分成及税费作相应扣减,土地价值肯定也是巨大的,再加上梅林关项目,就凭土地价值就会超过深圳国际的现市值220多亿港元。至于,土地价值将来能释放多少现金流和利润,就关乎多个因素,包括开发方式(如自建还是合建等),开发成本,将来深圳的物业价格等等。但肯定的是,大股东与管理层是有意愿推动土地价值的释放,两个项目均已进入实质实施阶段。

3. 有球友说:“就是因为第二大股东太看好,持股太大,导致新机构不愿意抬轿,可能以后涨幅不会很大,而二股东又不会拉抬股价。”

第二大股东乃至董事会主席增持深圳国际,不是我加仓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我的持股成本比他们增持价都要低。 公司自身价值提升,迟早会被市场认可。他们增持更证明对公司有信心。

4. 持有深圳国际的机会成本是否较大?

如果从近半年多时间看,确是有不少机会成本。但如果拉长一点看,15年7月~9月买入,比买其他很多股票要好,例如汇控,当时还是65元港元以上,还比现价高。如果买A股,估计很多当时还是山腰价,买入被套机会多。而我持股的本息率(股息/买入成本)高于4.5%,拿它比拿现金安心。

5. 深高速高管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被否,会否影响管理层积极性和公司战略转型升级?

方案被H股东否决主要是授予价格太低,反过来证明H股股东认可公司价值。我估计方案会被修改后再提请审理。公司战略转型升级肯定会继续,这显然是深圳政府意图,多条路产被高价回购,以及以后可能参与的PPP项目,都离不开深圳政府。

6. 深高速H今年攀上8元多高位没有减持遭遇回撤,是否不妥?

我的投资模型要求长线仓位尽量实现“熊买牛卖”。我认为恒指24000点还不算真正进入牛市主阶段,最多属于熊转牛阶段或牛市初期。回调整固下很正常,现在属于“察觉期”,若有一定回调后就有新资金买入,然后有机会继续上升。而深高速H市盈率不足10倍,净利增长率有双位数,如果公司转型升级有前景,股价空间将会进一步拓宽。

即使股价回撤较深而带来较大时间成本,由于相对我较低持股成本,息率达8%以上,股息收入可对此作一定冲销。当然,如果盈利幅度够大,我还是会适当止盈减持。

小结:

深圳国际在我买入时的价值要素现在依然全部存在,土地价值会逐步得到释放。而深高速H依然可以做我的cash cow,战略转型前景可期。 既然实现了“熊买”,只要公司基本面没变差,就安心耐心持有,只等“牛卖”。

注:

1. 本文只是对笔者的持股组合作检视,并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

2. 笔者对长线持股会不断进行审视和反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一篇文章《新兴铸管十年十倍机会的反思》

3. 文中数据来自深圳国际、深高速公开的信息,及相关网上资料。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19-01-31 13:49

思路棒棒哒, 熊买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只要公司基本面不坏,那就静候牛卖

2018-12-14 17:26

今天港股A股惨淡,手头大部分个股下跌,曾严重跑输港股牛市后半程的深高速H继续另类走势涨逾2%,盘中差0.01元触及历史新高。长线持价值股不容易的,当时中国恒大,融创中国等狂奔几倍时它就是不咋涨用三四年维度才看出它远远跑赢恒指。其母公司深圳国际今天也涨点。有人叫我再分析下这母子公司,但近期讲得够多,把16年底的分析文章再转下。需要指出的是文中的提及价值要素已陆续在释放,今年路产被回购获得巨额处置收益文中不可能提到的

2017-04-25 11:32

非常好的分析和总结!顶一个!学习、学习再学习!

2017-02-16 11:43

请教一下,华南物流园,查资料有62万平方土地,深国际有多少权益土地面积?

2017-01-17 15:18

//

2016-12-17 21:24

一直持有深高速,当时股价HK2元多,确实便宜。现在股价回调到7元以下,但仍坚决持有。想想天天有那么多车排队上路,主动缴费,没有久款。确实挺美的!
相比深圳国际没有高速好,那些物流园项目收益率不高,投资大。觉得现在股价至少不便宜。

2016-12-10 23:24

楼主,深高速AH差2元多,你怎么看,H股现在是建仓机会吗?麻烦分析下,看公共事业股,打算长持,A股白云机场呢?

2016-12-05 12:18

点赞。看起来是个好公司  A股价格偏高了   耐心等待

2016-12-03 23:30

如果很看好深圳的地价,其实中集H的性价比看上去要更高,也是前海的大地主。

2016-12-03 18:58

楼主这么看好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再涨上去,留不住人才的。成都武汉杭州西安南京都可以容纳很多人,从去年开始,很多毕业生(互联网IT方向)都不愿意来深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