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回复@TOPCP: 修改了一下,留存。借万总贴子谈谈我的看法:维迪西妥单抗专利都是得到国内外国家的专利授权加上拿到美、中两国突破性疗法双重认定的ADC药物以及临床上有力的数据后才卖给西雅图基因(Seagen Inc. ,纳斯达克:SGEN)的权益预付2亿美元,里程碑24亿美元+5%至15%提成。荣昌另外一个泰它西普也是国际授权,其它如糖尿病视网膜等眼部疾病、血管新生等肿瘤、以及一个PDL-1专利都申请了国外专利授权,只是目前还未授权。估计今后海外授权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多了。
引用万总一句话:“泰它西普这种药如果需求很大不进医保也能起量,如果没进医保起不了量,它进了它也起不来量,它主要的问题并不是价格和可及性,它主要是就医率或者服药率低。”红斑狼疮适应症小,但的确也获得了国外几个国家的专利授权。肿瘤药虽说刚需,在以前,国内恶性中晚期,特别是晚期,普通居民即使有医保比例报销,但经医生确症后一半的患者等于“判刑”,这部分中又近一半保守治疗(放弃治疗)或寻求中医。现在实行的全面改革,对肿瘤用快速提量是一个保证。
百济神州宣布与诺华就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在多个国家的开发、生产与商业化达成合作与授权协议,总合作金额最高超过22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个人觉得目前国内药企在海外的销售能力和空间都很有限,只有寄托于海外大药企的渠道实现共赢。拿百济来说,2021年上半年,百济卖了2.45亿美元的6大品种(PD-1、RANKL两个Biosimilar,BTK、parp抑制剂两个Me too,来那度胺、阿扎胞苷两个licence-in大中华区品种、),同样的产品全球加起来半年估计应该250-300亿美元之间,百济手中这么好的6大品种,销售额占全球的不到1%。
总结一下:信立泰目前有海外授权的可能也有四至五个药,当前还没有拿到国内外专利授权的证书(包括07),除了临床数据好外,还得有相应专利保护才能海外授权,通常专利申请到获得授权如果顺利的话也就两年左右时间(也有三到五年的),都说业绩要2024年才有好转,难道24年之前就没有海外授权?难道只会是07这一种药海外授权?[笑]$信立泰(SZ002294)$//@TOPCP:回复@格雷夫斯:借助你这个帖子也刚好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做大适应症最好竞争少的,哪怕是大适应症竞争多的也好过小适应症,最差的是自己的独家的还是小适应症。

荣昌的2个药都有问题,它核心的药是泰它西普,这个药不错,但是这个药最大的问题是国内适应症小,国际上可能不小但是自免的药到了国内就卖不动,它对标的这个GSK的一年就卖几千万,就跟阿达木全球百亿美元,到了国内就千万人民币一样,国内自身免疫的还不到时机,泰它西普这种药如果需求很大不进医保也能起量,如果没进医保起不了量,它进了它也起不来量,它主要的问题并不是价格和可及性,它主要是就医率或者服药率低。

ADC这个先不说疗效,肿瘤药如果不是一线适应症你就必须广谱,肿瘤药也是不进医保就能起量的,如果没进起不了量进了也起不了,恒瑞的PD-1没进医保做到40多亿,进了反倒不增长了,这个ADC有全国第一的光环,但是它现在看不够广谱,又不是一线治疗,它距离上量也会非常远,10亿以下可能要很多年。

信立泰的产品就非常简单,951就看着罗沙司它,有依从性优势最后基本就是和它峰值差不多,086看诺欣妥,可能比它国内峰值会少个30%,他做80亿086就做50亿。剩下的107,108,复格,就根据整个靶点大概取一个平均数,自己排位比较靠后,能努力通过销售能力做个中位数,实在不行就再差一点,ARB复方整个有100多亿小幅增长,DPP-4国内现在大概50亿增长很快。信立泰的药不同于荣昌的两个药,荣昌的产品1个是整个靶点现在可能都不到1亿,1个自己就是首家都不知道怎么定位最后能走到哪里。信立泰药的峰值会准确很多。
引用:
2021-08-11 12:00
简单对比了一下这俩货,没有考虑细分市场领域的差别,峰值的预测主要来自东吴证券和国盛
荣昌生物的研发管线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1)泰它西普相比安慰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展现出极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答率:79.2%VS32%),成为全球首个双靶点风湿免疫生物创新药,针对SLE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