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7回复:431喜欢:475
无意间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东方雨虹这个大瓜,感觉对投资者很有些教育意义。(原文出处:网页链接
2021年2月,东方雨虹推出了一项员工持股计划,为了号召员工积极参与,董事长李卫国表示,如果年化收益率低于8%,则兜底+补偿8%的利息。
随后,1411名员工参与了该计划,筹集资金高达13.8亿。不仅自己买,还加杠杆买,通过海通证券加了一倍杠杆,随后以均价55.78元/股购买4947万股份,共耗资27.6亿,每位员工平均出资196万。
这次员工持股计划在2021年4月15日开立证券账户,6月23日即完成员工持股购买,均价55.78元/股。
这笔员工持股计划购买的4947万股中,其中有1500万股是老板李卫国转让给自家员工的,均价53.79元,李卫国由此套现8.07亿。
2021年6月1日,东方雨虹的股价达到了历史高点,63.48元/股,市值达到1611.32亿元。谁承想,这之后股价从高位向下一路回落。目前每股股价是24.43元,与买入均价53.79元相比,浮亏54.6%。
由于加了一倍杠杆,当股价跌幅达到50%时,本金已经亏完,券商会强制平仓。于是,在最新的财报中,公司出售了1130万股,目的是为了防止被券商强平,不得不平仓掉部分。这笔员工持股计划,基本可以看作是血本无归。
这一千四百多员工都是普通打工的,人均近200万的投资金额打了水漂,对其中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这次“炒股”失败教训之惨痛,不可谓不大。
几点思考:
①投资是专门的知识。
投资领域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投资本身是一个专门的知识。如果不懂得企业价值和投资的基本原理,那么掌握再多的行业专业知识也很难在投资上获得成功。
李卫国和1411名员工应该是最懂东方雨虹的人,公司生产什么产品,出厂价多少,回款率如何,哪些是坏账,没人比他们更懂。
但是,投资是一项专门知识,它要求的不止是你对企业有多了解,还需要你有对资产配置、标的选择、估值方法、买入条件、持有原因、卖出时机、投资原则、资产观、风险观、企业分析方法等一切投资中的重要问题,都拥有完备的知识,有清晰的思考,需要你对如何分析公司、如何看待市场,以及买入什么、何时买入、买入多少、何时卖出等理念和操作层面有一套系统的规则,而且要经得起逻辑和实践的检验。
大多数的投资者,包括东方雨虹的经营者、员工,对这点都没有清醒的认识,以为投资只要懂这家企业就行了,他们根本没有投资体系,而是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操作,亏的倾家荡产之后依然不知道为什么。
由于对“投资是专门的知识”这点没有清醒的认识,股市中弥漫着一种氛围,很多人总是认为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是最了解企业未来会如何的人,由此以勾搭、接近这些人为荣,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只言片语就以为自己掌握了先机,或者喜欢揣测管理层的行为和心理的角度来看问题。
可实际上,这些高管或业内专家虽然在业务细节的了解上远胜普通投资者,但其实远谈不上掌控了竞争中的一切要素。大部分专业和管理层,只是沉迷于很狭窄的视角看问题,这可以让他们沉淀很多专业知识,但也大大阻碍了其看待企业和行业的整体性视野。这就是“灯下黑”,一些有经验的行业资深人士,因为站得近反而看不到全貌。
②别上杠杆。
目前每股股价是24.43元,与买入均价53.79元相比,浮亏54.6%,如果只是这个程度,至少青山还在,可李卫国竟然选择给职工们加了一倍杠杆,真是疯了。
上了杠杆的行为就像在汽车的方向盘上装上一把刀子,你再小心也是没用,一旦汽车碰上即使是小坑或者一点碰撞,都将导致不必要的事故;而如果碰到了重大意外或黑天鹅,那就是万劫不复。
资本市场上什么离奇的事都可能发生,我们要确保的是当极端事件时我们还活着,首先就是要做到不上杠杆。
什么叫“资本市场上什么离奇的事都可能发生”?
例子多的触目惊心,例如:
美国股市 1929年 - 1932 年期间指数下跌 90% ;
1973年初到 1974年底, 因为中东的战事和石油危机,美股大盘下跌48%, 整个西方世界股指下跌大多超过 50%;
1987年十月, 美股大盘一天下跌 22%, 从八月高点到十月最低点,大盘下跌34%。有些小的券商因为这个巨大波动而一天内就破产;
2010年五月六号美股的 flash crash, 道琼斯指数十分钟内下跌一千点, 有些ETF 流动性突然消失,几分钟内下跌 20%, 30%, 甚至 40%,虽然半个小时后大多反弹回来,但很多投机者设了 stop loss order, 结果瞬间就被强平收割了。至于期货炒家,裸卖 option 的玩家, 更是几分钟内就玩完;
日经指数从 1989年历史最高点 38957, 一路下跌到 2003年的 7800 点,十四年下跌幅度达到 80%;
香港恒生指数从 1973年初的 1800点以上,一路下跌到 1974年十二月的 180点以下,两年之内下跌 90%;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A股大盘跌了73%,2015年跌了45%。
以上列举的都是指数, 很多个股在危机时下跌幅度达 80%, 90%, 95%甚至更多, 例如网易暴跌过99%,好未来的股价在五个月来下跌了90%,还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各种经济危机股灾,更是司空见惯。
只要账面上有借来的短期资金,那么命运就不由自己掌握。杠杆资金才不管你的股票是低估还是严重低估,市价下跌就是要求追加保证金或斩仓的唯一依据,无论市价究竟是在哪些人之间达成的。
加了一倍杠杆的人,就是在作死。李卫国给员工买股票加一倍杠杆的行为,就是将员工往火坑里推。
从善意的角度来说,我愿意相信李卫国也不想坑死跟着自己打拼几十年的职工,出现这样的不堪局面,原因就在于虽然他很懂防水卷材,但他并不懂“投资”,完全不懂,甚至于对市场先生的疯癫没有丝毫畏惧,以至于让员工上了一倍杠杆。作为一名实业家,他放弃自己在企业经营上的局部优势,在情怀、理想、自负的助推下,让大量员工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
一、投资是专门的知识,与其盯着这些业内人士的言论,不如回到商业的本质来看问题。
二、资本市场上什么离奇的事都可能发生,别上杠杆作死。
@今日话题 $东方雨虹(SZ002271)$

精彩讨论

估值与价值2023-11-08 17:29

大概率是被券商忽悠的,券商是这个市场里最坏的人,没有之一!

快乐的一块石头2023-11-08 17:17

员工上杠杆的核心是兜底啊 有兜底为啥不敢上杠杆 核心是讨论兜底会不会的问题 分析那么多对员工此次的买入没有意义

那一水的鱼2023-11-08 16:50

最后兜底了吗?

快乐的bobby2023-11-08 18:00

中顺洁柔干过类似的事情,30块时候号召员工买老板承诺兜底,现在股价十块。

高效的股票小剧院2023-11-08 19:00

这就是董秘发文的真相。他不是觉得股价被低估低到自己都想买了。而是他太想卖了,埋怨二级市场的韭菜和冤大头怎么就不能再天真一点,用更高的价格接盘?

全部讨论

大概率是被券商忽悠的,券商是这个市场里最坏的人,没有之一!

最后兜底了吗?

2023-11-08 17:17

员工上杠杆的核心是兜底啊 有兜底为啥不敢上杠杆 核心是讨论兜底会不会的问题 分析那么多对员工此次的买入没有意义

中顺洁柔干过类似的事情,30块时候号召员工买老板承诺兜底,现在股价十块。

这有什么,2021年2月,那时候正是最高点的时候,想想看当时你是什么心态,能想到两三年后直接膝盖斩杀么,能想到房地产各种连环暴雷,疫情持续三年耗光居民积蓄,美元加息为几十年来最高,外贸没有订单。
站在2021年2月份,那时候也只会想到疫情结束,各方面都要大干特干,把经济搞得更上一层楼,把疫情影响彻底踩在脚下吧,每个人,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人,那时候都是充满信心的。

2023-11-08 23:26

记得之前段永平参加波士堂的时候,一堆人在那边鼓吹他应该让公司上市,融资搞研发,超越索尼,打败松下。段永平说,很多中国人骨子里面有一些“好大喜功”的成分,直接拒绝了。那些人的言论,其实就是捧杀。遇到一个做得好一点的企业,就给他施加各种各样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有些人听完别人夸他的话,信以为真,就真的孤注一掷,成王败寇。
我相信李卫国在搞这个计划的时候,是真的觉得可以带员工发财的,因为当时的后视镜视角去看,公司这么多年增长如此之快,股价涨得这么好,再加上当年对业务前景信心满满,李卫国可能真的觉得买公司股票就是一起发财,不买可惜了。
只可惜,他不是救世主,他会为自己的自大付出惨重代价。
刚炒股的时候,看着过往的K线图,觉得找到了发财致富的秘密所在,恨不得告诉所有人,来股市价值投资,买入优质公司,就能获得非常好的回报。现在才知道,很多成功的故事,都是从后视角的视角才看得明白。往前看,其实完全没那么清晰。

非常赞同楼主的看法,①投资是专业知识;②股价波动不可避免,上杠杆是作死。

案例很经典,教训很深刻,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案例。

不是说兜底加利息8%吗,员工怎么会亏呢

2023-11-08 19:00

这就是董秘发文的真相。他不是觉得股价被低估低到自己都想买了。而是他太想卖了,埋怨二级市场的韭菜和冤大头怎么就不能再天真一点,用更高的价格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