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9喜欢:0
一个银行的负债成本低,并不代表它的边际负债成本有优势。
一个银行在没有触碰到资本充足率约束下,只要扣除真实信用成本的边际利润足够大,银行都有扩大规模的内在动力。
如果一个银行有优质的低成本负债,它没有理由不去匹配平均的边际收益率的资产。
如果一个银行有优质的高收益率资产,他没有理由不去匹配平均边际成本的负债。
对银行的资产规模扩张,要用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来观察。
本质上在不受资本充足率约束时,银行资产规模增速降低,是因为其边际资产利润—边际负债成本 ,扣除掉真实信用成本后的边际利润不再具有吸引力而已。
经济学的供给需求曲线告诉我们,只要价格到位量不是问题。对于银行的资产与负债要用资金的供给需求曲线平衡,从边际利润的视角去思考。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成都银行(SH601838)$
引用:
2024-05-27 08:13
周末有个粉丝私信我:冰哥,我看最新的统计数据股份行4月份的规模增长同比只剩3%了,为啥这么惨?招行中报是不是也不行了?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以前也确实不多见,我周末花了点时间专门研究了一下。首先,我们要先看一下问题的起源,数据来自金监局官网,如下图1所示:
图1

全部讨论

1,高深的术语对于传播你的观点只有副作用。
2,高收益覆盖高风险在中国银行领域这十几年就没有一个大银行成功过。
3,有高收益资产的银行去匹配平均成本负债大规模扩张的一个前提是平均成本负债的获取是不受限制的,实际上2018年之后同业负债的占比一直受到监管的控制。所以,你说的那套只是纸上谈兵。

05-27 09:38

“价格到位量不是问题”这个观点还在信奉这两年中国经济还没看明白?现实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学还涉及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