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一些新鲜出炉的有趣四季报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回复:9喜欢:13

最近又到了基金季报季,很多基金先后披露了基金四季报,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些有趣的四季报。

一、章恒四季度加仓券商股

此前我在复盘一位业绩不俗的潜力基金经理:自上而下\偏爱冷门\逆向一位稀缺的行业配置型基金经理两篇文章中对万家基金的章恒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是一位有着极强宏观视野的自上而下行业配置型基金经理,每次他都是选择重仓3个左右的行业,以获取行业配置带来的投资回报。从过去几年章恒对行业配置的判断来看,其判断的成功率整体是相当高的,因此如果我们希望获取一些对于行业配置方向的投资建议,无疑他的观点值得大家参考。

万家颐和作为章恒的代表作,2022年靠着在煤炭股上的成功投资获得了权益基金前10的投资回报。最新披露的四季报显示章恒开始买入并重仓券商股(权重占比在30%+),对此章恒表示:

【章恒】证券板块经历过去两年的持续调整,目前处于业绩和估值的双底部。一方面,2022 年受 A 股市场大幅调整影响,券商不仅承受经纪业务、两融业务的同比下滑,而且自营业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是亏损、资产管理业务也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股价的下跌,券商板块整体市净率水平均大幅下跌,目前平均在 1×PB 水平。经过测算,本基金认为,一旦市场转牛,券商的经纪业务、两融业务,以及富有业绩弹性的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有望全面向好,对应的公司 PE 和 PB 均有望创历史新低。随着经济的好转,市场的转牛,券商业务将迎来业绩和估值双升的机会。因此,本基金在四季度决定大比例加仓此板块。【章恒】

章恒对券商股的判断确实兑现得很快,2023年以来券商板块上涨约12%,一改前几年的疲态。不过后续券商股行情的级别如何,有待观察。

二、国金量化多因子也开始投大盘股了

2021年以来,一只叫金元顺安元启的基金爆火,它通过投资微盘股获得一骑绝尘的投资回报,受到了非常多投资者的追捧。不过随着金元顺安元启实施越来越严格的限购,许多投资者开始寻找该基金的替代品,此时马芳管理的国金量化多因子开始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国金量化多因子在2022年一季度之时还是一只规模仅1000万的迷你基金,而最新披露的四季报显示该基金的规模已经攀升至22亿,妥妥的逆袭!原因无它,我认为主要靠的是通过在微盘股上的投资去承接金元顺安元启限购带来的庞大外溢资金。客观来说,国金量化多因子2022年12.23%的业绩相对于金元顺安元启的35.6%而言并不算突出,2019-2021的历史业绩同样毫无亮点可寻,但哪怕这样业绩依然受到如此的追捧,从侧面证明了金元顺安元启的受欢迎程度。

不过从投资角度,我建议大家对该产品保持审慎。

在2021年四季度及之前,国金量化多因子投资的基本都是中大市值股票,持仓平均市值在300亿以上甚至更高。在2022年一季度该基金开始转投微盘股,持仓股票的平均市值逐渐降低至50亿以下。我认为该基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可能是出于跟风,因为彼时金元顺安元启的业绩已经初露头角,随着金元顺安元启这只基金在2022年逐步开始限购,国金量化多因子迎来了管理规模的快速攀升,目前已经超过金元顺安元启,而且尚未开始进行任何限购。

随着国金量化多因子管理规模的增大,观察四季报,该基金似乎已经偏离了纯正微盘股的投资策略,前十大股票变成清一色的大盘股(见下图)。

当然由于持仓高度分散,前十大股票持仓占比很低,因此该基金的整体市值风格到底是如何的尚需等待3月份年报的披露。不过将该基金同金元顺安元启对照,其在管理规模上不克制、投资风格存在较大漂移可能(最初买微盘股可能是跟风\现在买大盘股大概率因为规模)、 业绩也谈不上理想,因此我对该基金的投资持非常审慎的态度。

三、何琦的管理规模实现了不小的增长

如果大家还记得,去年三季报有一位港股基金经理凭借着声泪俱下的道歉以及大尺度的言论火了,这位基金经理就是华泰柏瑞的何琦。彼时他管理的三只港股基金因近乎All In金融地产板块遭受了非常大的业绩压力,在去年10月底季报公布的时点,也是何琦业绩压力最大的时候,当时他2022年年初至10月底的业绩近乎腰斩,当时堪称年度最惨基金经理。

不过恰好在何琦所管理产品的三季报披露后,随着国内一系列政策的变化,何琦管理的几只产品业绩也开始从底部大幅反弹,去年最后两个月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003413)上涨达到43%,这使得该基金2022年整年的业绩变得并没有那么的难看(全年下跌27.52%),除了中间经历的波动有点大。今年何琦管理的三只产品继续延续突出表现,年初至今涨幅均达到10%以上。

事后来看,如果把港股去年10月底这个市场底部称为“何琦底”,似乎也不为过。

面对期间业绩出现如此大戏剧性的波动,何琦在四季报中坦露了自己的心声:

【何琦】对2022 年的感悟:2022年或许是投资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之一,但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在2023 年,市场大概率不会比2022年更差了,而我也会把过去的压力化为动力,脚踏实地地做好投资,而更重要的是希望2023年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何琦】

可能一方面因为何琦当时季报的“出圈”,另一方面也因为去年11月以来基金业绩反弹的迅猛,何琦管理的三只主动基金的管理规模均有了一定的增长,其中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的管理规模由去年三季度末的0.4亿增长至四季度末的1.4亿。

对于这样的基金经理,在面对极端业绩压力下坚持投资风格不变形,最终扛过寒冬值得钦佩。不过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像2022年在行业投资上过于集中,结果遭遇黑天鹅,持有该基金的投资者可能需要一颗大心脏。后续何琦的投资理念会有什么变化,值得进一步观察。

四、田瑀:完成投资生涯的一次蜕变

去年九月底我在今年深跌20%+的田瑀,还值得买入么?一文中对田瑀进行了详细的展开,当时正处于田瑀面临质疑最多的时刻,姜诚2022年的正收益与田瑀20%+的跌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我对田瑀给出的分析结论则整体是非常正面的,只是觉得大家不要对田瑀历史业绩的低回撤念念不忘,基于对他的信心,我当时在写完文章没多久后买了一些中泰开阳持有至今。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位基金经理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他坚持既定的投资风格不变形,在2022年11月以来净值大幅回血,从底部至今的最大反弹幅度已接近30%。最终2022年全年中泰开阳下跌12.99%,2023年至今上涨7.21%,表现得较为理想。目前田瑀管理的权益规模仅30亿出头,我认为他目前仍然是一位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基金经理。

翻开田瑀的四季报,他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自信与乐观:

【田瑀】我们在三季度报告中曾经提到过,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我们依据长期隐含汇报与仓位正相关的原则买入了一些我们心仪的标的,仓位也达到了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一定程度也加大了波动,但我们反而更乐观了,因为下跌了之后,已经持有的标的我们愿意加仓,我们关注已久的优质标的也变得可以涉猎,组合的潜在回报率以及多样性得到了同时的提升,组合中的状态让我们更加有底气。同时也感谢我们的持有人,没有在市场下跌的时候给予我们过多的压力,充分的信任也是我们能够做到在下跌过程中坚守个股价格与仓位负相关原则的重要支撑。

回到当下,我们组合中标的的潜在回报率仍然相当可观。就目前的市场来说,我们的长期观点没有任何变化,是乐观的,但要做好波动的准备,因为经济的复苏不会一帆风顺,但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阶段性最灰暗的时候大概率已经过去。我们组合中的标的仍然在拓宽阔护城河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价格相对低估,这是我们的组合创造长期回报的重要依仗,也是我们在面临任何考验的时候的首要考量,只有这样的前提成立,在每一次下跌过程中我们的逆向而行才能笃定。【田瑀】

田瑀管理公募产品的时间并不长,面临2021年初以来市场对他突如其来的关注,当时我有点担心他能否很好的适应以及投资上能否经受住考验。在经历过2022年复杂的行情后,我相信这些担忧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要我说,他过去一年无疑经历投资生涯的一次蜕变。

全文完!原创不易,如果此文对大家有帮助,欢迎点赞在看收藏关注四连击,感谢大家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全部讨论

2023-01-26 20:52

最看好田瑀的是,在逆风期不妄自菲薄,不瞎反思自责,经受住了极端悲观环境的考验,动作始终不变形

2023-01-27 10:37

大过年的恰饭了吗

2023-01-26 19:34

看到马芳的基金从小盘平衡股变大盘股,我竟然心中窃喜

因为我是看到她被新增经理之后,果断第一时间就调仓的。

2023年第一次调仓完美

2023-01-26 19:02

国金需要当心 风格迁移 经理郑佳

我倒是觉得马芳估计要离职了,现在持仓不是她做主的。

2023-02-06 17:16

看好田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