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5喜欢:0

$分众传媒(SZ002027)$ 帖子收到不少评论,大多是在讲“分众”在模式上的特别。这跟“分到蛋糕变小”不冲突。

全部讨论

这里边有两个问题,一是蛋糕大小的变化,二是蛋糕比例的变化。
广告大概可以分为品牌和效果两大类。
整个广告的蛋糕是慢慢变大,和宏观经济正相关,这个应该没有争议。
梯媒主打的品牌广告,且很难向效果广告延伸。
而互联网广告可以在品牌和效果都实现扩张,比如在抖音和微信的信息流里就很适合展示品牌广告。而这会不断蚕食梯媒的的市场份额。
顺便提一下,2021年分众利润新高的背景。
除了经济本身的繁荣,当时是一级市场的超级繁荣期,二手车平台、教培、社区团购、打车等业务处于白热化竞争的阶段,梯媒 “抢占心智” 的特殊场景,是各大品牌集中投放的首选。VC 烧的钱,变成了分众的利润。
现在一级市场熄火,估计再也回不去那个高光时刻了。
我的结论,2021年的业绩有一定的偶然性,很难再回去。梯媒分到蛋糕的比例会持续降低。
但是随着宏观经济好转、VC市场的缓慢复苏,广告的蛋糕会逐渐变大,梯媒分到的绝对值也会缓慢增长,增速低于大盘。(附图:户外广告规模的数据预估)
预期营收5%增速,利润10%左右。
好在这个行业不需要资本支出,利润全部分红再投入,综合下来,预期10%-15%的年化收益。
$分众传媒(SZ002027)$

05-01 11:17

分众这个生意,仔细想一想,有点像1970年代后半段巴菲特投资的华盛顿邮报和水牛城晚报,你说报纸这个生意,谈不上很性感,也谈不上增长多快,因为报纸的渗透率在当年已经基本到顶了,而电视这种新兴媒体在当时如日中天,风头远超报纸杂志这种传统媒体;但正因为报纸这个生意,不性感,增长又缓慢,所以股价便宜啊。我们仔细考察70年代后半段,美国是大滞涨的年代,无风险收益率达15%,看板块的话,只有能源资源板块跑赢了通胀。巴菲特在70年代靠什么跑赢了通胀?他没有买石油股,重仓的两只股票贡献了最大的收益,一只是盖可保险,另一只就是不那么性感、增长也很缓慢的报纸生意“华盛顿邮报”。华盛顿邮报当年买入的时候,巴菲特认为内含价值4个亿,但市场报价1个亿;巴菲特以四分之一的内含价值买入后,次年又跌了25%,让巴菲特感叹市场这个疯子有眼无珠。但后面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超额回报来源:一是买得便宜;二是报纸生意具有垄断性,“一城一报”相当于当地的“收费桥梁”,广告主绕不开;三是格雷厄姆家族在巴菲特的影响下,不断回购股权。当然分众传媒,目前没有那么便宜,但生意的护城河非常坚固,增长缓慢其实没有关系;而江南春,考察其近些年来的言行,商海沉浮,浮华褪去,我感觉他在股东回报的意识方面,提升很大。所以分众这个价位,可以放心持有,如果跌多了,利用分红再买一些;我觉得取得一个比较好的长期收益是没啥问题的。当然,作为一个周期股,万一创投又开始火爆,那么分众的业绩就会再次爆发的,那是利用市场的泡沫卖掉,相信收益会更高。没有泡沫也没关系,持股收息待涨也不错。

愿意相信的总是可以找出理由说服自己的,“互联网泡沫度下来,投入减少。消费品整体会上来,如果核心锚定消费品品牌营销,整体还是可以跟随通胀的。” 这公司其实非常依赖于创意(江南村依赖)以及为创意买单的意愿(这感觉跟vcpe的投资烈度,行业需要跑马圈地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