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成功“出圈”的秘籍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12喜欢:23

芒格成功“出圈”的秘籍

昨天和王冠亚老师一起主持了《网页链接{致敬芒格 重温投资大师的经典智慧}》直播。因为时间紧,话题也没有按计划全部完成,有些问题来不及答复,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记得有一个问题是讲能力圈的,这里补充回复一下:虽然芒格一再强调不要走出能力圈,但老人家为何“出圈”买入比亚迪、经营软件公司?他成功出圈的秘籍是什么?

一、芒格拓展能力圈,主要要靠"知人善任"

老人家出圈却异常成功的秘诀不是芒格对制造业、对软件业的深入了解。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在投资比亚迪的2008年芒格和巴菲特委托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董事长的大卫·索科尔(David Sokol)前往中国调研比亚迪。中美能源是伯克希尔全资控股公司。调研完成后,索科尔与查理·芒格一同劝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虽然巴菲特当时对投资比亚迪持怀疑态度,但芒格却坚持推荐,最终说服了巴菲特。

在谈及软件公司业务时,芒格曾说:“我们不懂具体的软件业务,那我们怎么领导每日期刊公司呢?我们主要靠知人善任”。

经过多年,甚至十多年,几十年接触了解,在对道德品格、专业能力信任的基础上,对高管、伙伴进行充分授权。这是伯克希尔投资成功的法宝,也是芒格投资软件公司,投资李录的成功原因和法宝。

投资选生意,选管理层和合作伙伴,通过信任利益一致的伙伴,实现专业能力延伸是芒格成功延伸能力圈的秘籍。

这里的关键是要“识人察人”,“一开始把人就选对了”而且要和伙伴建立一致的利益关系。

注:我们在基金投资管理方面也延续了这样的思路,合伙人必须要投钱,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资源。在实践中,这样的机制保障了投资项目的领先性和准确性,同时合伙人不同的专业、行业背景也有效帮助团队建立了不同细分赛道的专业性,对被投项目的资源协同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拓展能力圈,要区别“我想”和“我能”

如何延伸能力圈,芒格给出了他的答案。这里我再补充一下自己的想法。

世界很复杂,有限的认知会让我们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看不到的东西往往会把我们绊倒在地。为了避免少踩雷,我们首先要坚持在能力圈内做事情,然后是要不停地学习。

其次,要区别“我想”和“我能”两个概念。

“我想”赚的钱大多是市场比较热,前景比较美,但多半是能力圈以外“别人家碗里的饭”,因为闻起来很香,所以起心动念,也想拿过来吃。但这碗饭到底用了什么食材,配比,佐料,火候自己则完全搞不清楚。这里的“饭”,就是公司,这样的公司拿在手里,一有风吹草动自己便坐立不安。向往已久的“香饽饽”早晚会变成“烫手的山芋”,迟早会把自己给“烫”伤。

“我能”赚的钱一般是自己能力圈以内,自己熟悉的行业,看得懂,搞得定,Hold得住。在这样的行业找公司,做生意,你不会问别人行不行,好不好。就是哪天跌停了你也不怕,熊市再久你也不担心。为什么?因为这个行业、这个公司、这个管理层你了解,你熟悉,你踏实,投资这个公司你睡得着觉。

“我能”的内涵,包括能够掌握了解行业中的关键技术原理,行业规律,上下游关系和相关人脉资源。

举个栗子。假如今天听了两场讲座,好像我知道这个行业是怎么回事了。特别担心的是很多朋友看了两本书,知道了PE的概念之后就开始抄起家伙冲进市场,结果半瓶子咣当,碰得头破血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刚学到的是知识,不是经验。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了避免未知的东西把我们绊倒,我们要想办法把知识变成认知、变成经验。

日常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看书学习调研。我一有机会,就会去和产业上专家沟通,去上下游的工厂里交流,观察、体验。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到了工厂,总想着机会和老板、和工程师聊天交朋友。这个过程需要积累,可能会比较漫长,短期看这样的调研也是没有结果的。但如果有一天,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需要去验证,我就会拿起电话打给他们一一确认。如此反复多次以后,结合行业理论和桌面调研的知识,便可总结出行业变化在产业链上的变化规律,并且可以在产业上得到验证。这时,我们可以说自己对行业的认知初步从理论知识提升到了经验的层面。

另外建议大家把“我想”和“我能”做的事情区别开。当你在二十岁的时候,你说我想做什么事,你可以拼命,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但在投资市场上,为了避免失败,尽量在我“能”的范围内做。不要因为我“想”就产生冲动。

有朋友说这两年大数据很热,自己不懂没有参与很可惜。我说一点都不可惜,那两个热门的行业属于“我想”的范围,不是“我能”的范围,认知不够盲目参与大亏、巨亏才可惜。毕竟,少亏钱少犯错才是硬道理。

投资和创业一样,能够取得成功,一定是因为“我能”。

因为你在这个行业是专家、有经验,有资源,又足够努力,所以"你能"。在一级市场,面对一个新行业,你肯定会说,这个行业太深奥了,水太深了,我是外行,我做不来,我赚不到这个钱。二级市场投资应该也要有这种态度。

建议大家在实践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不熟不做的常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和认知经验分开,把“我想”和“我能”两个概念区别开。

对于一个新行业,自己非常笃定,“我想”,但是我有不“能”,那怎么办呢?

这里的建议就是:1.好好学习,深入行业。2.向芒格先生学习找到一个专业的伙伴“知人善任(用)”

$沪深300(SH000300)$ $科创50(SH000688)$ $比亚迪(SZ002594)$

全部讨论

2023-12-01 21:14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看人比看公司难多了。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控制人,都是能力出众的,很多甚至极富个人魅力,只凭简单接触,很容易被圈粉,直至误导。

2023-12-03 19:42

投资者经常被称为投资人,因为投资的对象本来就是以人为主。在一级市场,公司小组织架构制度不健全,人错了,结果就是错的。在二级市场,这里的“人”——公司创始人的三观演变成了公司的制度文化,文化错了,结果也将一地鸡毛。反过来,即使创始人不在了,只要有良好的制度文化,公司还将沿着原来的轨道继续前进。这也是巴菲特和芒格对他们百年之后的伯克希尔未来充满信心的原因。

2023-12-04 11:05

投资看人

2023-12-04 06:49

“我想”赚的钱大多是市场比较热,前景比较美,但多半是能力圈以外“别人家碗里的饭”,因为闻起来很香,所以起心动念,也想拿过来吃

2023-12-04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