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CON食腐大军前脚迈进产业蓝海,后脚即踩到产业红海。

发布于: 雪球转发:47回复:123喜欢:74

光伏行业这几年热闹呐,因为其技术进步使得光伏度电成本达到无需补贴就可以平价煤电价格,使得装机量大增,即使在疫情肆略的2020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就能达到138.2GW,同比增长18.22%,2021年更是抗着硅料大幅涨价,装机量达到175GW,同比增长26.6%,即使是2022年硅料最高冲到300元,较2020年5月58元的硅料上涨417%,也难挡需求的爆发,2022年全球新增装机230GW,同比增长31.4%。

火爆的需求,使得光伏产业各个环节产能陷入短暂不匹配中,在不匹配中,有人看到了机会,有人看到了风险。

比如硅料吧,受制于硅料投产周期是光伏各环节需要时间最长的,使得硅料从2020年5月的58元上涨到2022的300元,硅料行业不仅老企业在疯狂扩产,还有很多寻着暴利血腥味的新势力也在资本的助力下冲进来,2020年硅料产能55万吨,2022年硅料产能就已达到120万吨,2023年更是将达到200万吨。今年0.下半年,就是新势力产能大投产的开始,然而曾经募资时靓丽PPT盈利预测数据,到了量产时,硅料在短短半年内跌至了当下的65元,,,超额利润戛然而止,接下来面对的将是血雨腥风!简直是前脚迈进产业蓝海,后脚就踩到产业红海。可悲可叹!润阳5万吨多晶硅刚投产就面临硅料暴跌,但2023年6月最新招股书还认为未来每吨能赚3万(迷之自信!而润阳硅料研发投入只有区区百万,怎么和通威,大全上亿研发费抗衡?),

后面还有8万吨已开工建设,最快可能10月份就会投产。同样悲催的还有弘元绿能,在硅料爆涨时进入硅料行业,然后即将量产时硅料却跌至成本价附近,硅料产能可能无法给公司带来利润,甚至会拖累公司整体业绩!然后又投入电池环节,年底投产明年又将面临激烈竞争,到时挣不到钱,而弘元绿能却变成了一体化,多元经营极有可能变成多元恶化!还有很多新老势力产能释放在即,曾经20多万/吨的硅料似乎是蓝海,但当产能真投产时,红海的血雨腥风接踵而至!而且后续硅料庞大的产能会让行业持续低迷,未来将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出清阶段!

而硅料暴涨这二年多时间里,给了下游产业利润幻觉,所有链条,都因为硅料上涨,而出现囤货赚钱的效应,这还有科技属性吗?做为一个技术不断革新的行业,经过多轮竞争淘汰掉很多企业,竟然会吸引大量新手争相跨界进入分一杯羹,实在是匪夷所思!但硅料暴跌后,行业红利消失,光伏产品回归科技属性,产品价格短期受供需波动,长期价格受技术波动影响持续向下。既考验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考验公司的管理及销售网络能力。

我们展望下游,如果说还有技术变革较快的环节,那非电池环节不可。如今市面主流的PERC电池已达23.3%效率量产,已临近PERC电池理论极限24.5%。再往下发展,效率提升已经很难很慢甚至得不偿失,市场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打开成长空间。而行业在面对如此窘境时,出现了三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格局:

XBC、HJT、TOPCON。

光伏经过多年发展,光伏市场演变出二个大市场:分布式、集中式。

XBC路线的优点是正面无栅线、背接触电池,缺点是单面发电。这个特点非常适合分布式市场,也由此XBC技术路线成了分布式市场专属技术路线,而且XBC的优点不止于此,XBC扩展性强,可与PERC、TOPCON、异质结等钝化技术结合运用,实现进一步降本增效,因为是背接触,正面无栅线,所以浆料原材料选择范围、制备宽度、高度上空间就很大,可以不必为了像正面银浆一样为了增加光照而牺牲部分导电性,这个赛道目前只有隆基绿能爱旭股份在搞(隆基的是在P型硅片基础上制备XBC电池,相较N型硅片具有成本更低的优势),均有量产产品流出,三季度即可验证单瓦售价、单瓦利润、出货量。这个赛道两个玩家:隆基2023年底预计仅有34GW产能,爱旭25GW产能,产品稀缺、竞争不激烈,我们有理由相信利润一定不错。

而集中式市场,现在是PERC主流,TOPCON不断蚕食,HJT跃跃欲试。

HJT是双面发电,适用于地面电站,而且主流工序只有四道,理论转换效率高,地面电站这个市场,只要求性价比,谁掌握低成本高效率,谁就掌握了市场。而当下新势力及老企业,都还在摸索之中,挡住HJT量产的问题有三个,设备、TCO、铜电镀。设备虽然已经降到3.6亿/GW左右,但仍然高于1.5亿/GW的TOPCON,而辅材TCO含铟的问题目前仍有待解决,HJT用低温银浆,成本高,需要铜电镀替代,目前还没见大批量的设备交付。也就说,HJT还面临技术和工艺问题,需要攻克。HJT也是开启未来高效电池之路的钥匙,HJT不仅可以叠薄膜,还可以叠钙钛矿。也就是说谁掌握了HJT高效率低成本量产,谁就拥有开启未来高效电池效率不断领先的先发优势。

TOPCON因为理论极限转换效率28.7%,高于PERC,得到市场青睐,而且设备上和PERC兼容,在PERC基础上仅增加二到三个工序即是TOPCON。等等,如果这样看,TOPCON似乎并不能算新技术,更像是更新技术。没错,TOPCON就是更新技术,连迭代都算不上,现有的PERC电池玩家,都会玩。那这样子,TOPCON就注定了他的定位:过渡技术,而且TOPCON所谓的理论极限转换效率天花板,并没有28.7%那么高,因为特殊结构导致CTM封装损失高,工序过于复杂、高温工艺多(5个高温工艺,最高硼扩1100-1200摄氏度,远高于PERC3个高温工艺,最高磷扩850摄氏度,而硅片融化温度在1420度以上。过多的高温工艺让TOPCON硅片减薄有了警戒线,而HJT因为低温工艺硅片可以做更薄)导致良率不可能超过PERC/HJT/XBC,甚至银浆用量、质量,都要高于PERC(PERC每W银耗量8.9mg,TOPCON每W银耗量13.5mg),还有对封装胶膜也有特殊要求,目前隆基量产的TOPCON组件效率22.8%,仅比PERC组件21.7%高1.1%。TOPCON与PERC之间,远不如当年单晶PERC电池和多晶电池之间存在的较大效率差,TOPCON只能挤占PERC市场,却不能替代PERC!所以从长期价值看,TOPCON绝对是过渡技术。

面对TOPCON的技术情况,按说企业最好的选择是潜心研发,适度建一些TOPCON产能以满足市场对N型组件的需求然后等最终路线明晰时再押宝最有发展潜力的路线,展开角逐。

然而受硅料这二年多暴涨使行业跑出来了几家硅片企业,比如弘元绿能双良节能京运通、给市场注入信心,带来错觉,认为只要胆大!敢干!敢赌!就能在短时间内从CR10企业嘴里撕下来肉,获得市场份额及企业生存空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有这样的错误思想,导致企业蜂拥进入TOPCON技术路线,企图复制前两年硅料、硅片端成功!却忽视了新势力硅料,硅片企业能立足的重要前提:行业维持涨价态势+资本市场助力,让新势力企业有足够的时间与金钱来改善自身技术、销售网络。

当下疯狂扩产TOPCON的企业,即有光伏老企业,晶科预计2023年底达65GW产能、晶澳预计2023年底达50GW产能、正泰2023年预计38GW产能、天合光能40GW、阿特斯30GW、通威股份25GW,隆基绿能30GW,中来股份19.6GW,协鑫集成10GW、中环6GW、尚德电力2GW、英利集团5GW、弘元绿能16GW、中润光能16GW、润阳14GW合计364.6GW,更有新势力疯狂扩建产能,一道新能源30GW,英发德耀30GW,钧达股份44GW、亿晶光电10GW、润马光能8GW、大恒能源8GW、旭合科技10GW、普乐科技2GW、麦迪科技9GW、仕净科技18GW、泰恒新能源5GW、横店东磁6GW、明牌珠宝10GW、海源复材10GW、赛福天10GW合计208GW。从TOPCON激光设备端看,帝尔激光订单已有300GW待交付订单,说明以上并非PPT产能,可见市场有多疯狂!大家似乎忘记了TOPCON的种种弊病,只看到了他能抢PERC部分市场,而不管是不是过渡技术。目前已知市场存量PERC电池产能达400GW左右(2022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片产量 318GW),今年就不说了,大家TOPCON产能都在建,释放有快有慢,新势力还能喝口汤,今年底各家大规模产能全线投产,明年就面临恶性竞争。即使明年装机量达440GW,电池产能也将近PERC 400GW+XBC 59GW+老企业TOPCON364.6GW+新势力208GW=1031.6GW!!!远远超出市场需求!当然新势力指望抢PERC产能,获得生存空间,得先看看老企业364.6GW TOCPON产能+59GW XBC产能答不答应!更何况明年老企业TOPCON、XBC也要继续扩产,更有HJT部分产能也在逐步投产,要抢PERC也是老一体化企业先抢专业化PERC企业份额(比如润阳的电池大客户是一体化晶科,通威电池大客户是一体化隆基。所以单一环节明年利润一定不会好),我们应该注意到,很多一体化企业,组件产能是大于电池产能的。而严重过剩的电池产能,激烈竞争时,一体化企业极有可能利用竞争采购便宜PERC、TOPCON高效电池做成组件(PERC/TOPCON电池量产产品的电池效率并不是在一个数字上,而是在一个区间,比如TOPCON电池效率,有5%的电池片可以达到25%以上效率,有15%的电池片可以达到25%,有55%的电池片可以达到24.7%,剩下25%的电池片可以达到24.7%以下。技术实力、工艺能力强的企业高效电池片可能会多点,能力弱的企业高效电池片会少点,过剩下,一体化企业肯定会采购高效电池片。),利用自己品牌、渠道、销售优势获得利润。所以我认为明年最难的会是电池专业化厂商和新势力之间缠斗!

当然你也会说隆基硅片外售,也是半个专业化厂商吧?呵呵,隆基还要外采电池呐,一般情况你认为隆基是会采购电池厂商购买自己的硅片做的电池还是采购电池厂商购买其它硅片做的电池?行业流行双经销业务模式,比如润阳在双经销业务模式下,公司向对手方采购硅片的同时,根据合同约定需向对手供应一定规模电池片。隆基与通威就是这种互利关系,所以隆基外售硅片还要减去隆基采购电池片的量,那才是真正的外售量!按隆基规划出货85GW组件,那硅片规划出货130GW中,真正外售部分只有45GW左右(外售1GW硅片换1GW电池这是有浮动的,隆基硅片是有技术、成本优势的,有可能会是外售1GW硅片,隆基只回采0.5-0.7GW高效电池。比如润阳2022年采购隆基硅片占当期原材料采购额37.35%,销售给隆基电池片只占当期营收的5.59%)。

还有要注意的是TOPCON效率提升有限,大量上产能,会对N型硅片及辅材形成压力,成本必然上涨。PERC因为受TOPCON挤压销售下滑,原材料供过于求必然便宜,届时PERC和TOPCON价差拉大,如果TOPCON效率提升不理想,无法提供足够的溢价,能替代多少PERC产能,本身就是存疑的!更何况老企业还有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将部分PERC产能升级为TOPCON增加其竞争力,这就变相增加了TOPCON竞争烈度。

所以我认为,TOPCON做为过渡技术,只适合少量投产,满足市场对N型需求即可,如果全力扩产,如当下局面,TOPCON前脚迈进产能蓝海,后脚就踩到产业红海。在光伏整个产业没有涨价加持下,根本不会给新势力任何辗转腾挪的时间与资金,拼的是技术、管理、销售、品牌!明年确定性的竞争恶化!资本市场对光伏热度已然逐渐进入寒冬,单环节老势力举步维艰,所有新势力生死难料!更何况行业还面临HJT这个达摩克里斯之剑在头上悬着,一旦HJT解决铟、铜电镀、设备三个问题中的一个或二个,HJT巨大的优势就将降维打击PERC、TOPCON。谁保留了元气,谁才能在过剩下有能力扩产新技术!如果说PERC是话机,那TOPCON最多算大哥大,XBC是黑莓,HJT则是苹果

我们纵观科技创新行业,一般是行业龙头占据绝对优势,最大的市占率,最多的利润。然后CR2-10分食各自优势的市场,余下的企业吃残羹剩渣。而光伏行业却呈现出CR4齐头并进的梦幻格局,

余下企业也紧紧追赶,有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感觉,这很不正常。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前二年硅料暴涨,再加上技术出现了空档期,让很多企业获得了喘息之机。我们想一下,隆基引导第一次技术变革时,体量是什么状态?在组件市场名不见经传,不足百亿营收,甚至为了推销单晶硅片而被迫做组件,以使电池厂采购自己的硅片,自己再采购电池厂的电池,形成互惠互利。甚至为了打倒多晶,还公开了LIR光致再生技术,借助行业内其他企业力量一齐做大单晶蛋糕,这才有了PERC大行其道!而当下隆基是光伏行业里市值最大,营收过千亿。此时隆基将不再需要同行配合,自己体量够大,完全可以由自己牵头上游设备商来引导HJT量产落地,如果HJT由隆基率先吹响量产号角,那对TOPCON、PERC将是秋风扫落叶般迅捷!(XBC占据独特的分布式,仍将保持优势,隆基HPBC已然量产,正在产能爬坡,在光伏激烈竞争中,隆基在分布式站稳脚根,利润得到保证,就已经意味着立于不败之地。)将会重复单晶替代多晶的局面,根本不会留给TOPCON翻身的可能。当年隆基在硅片砂浆切割上已有优势,但发现金刚线切割更好时,主动放弃已有优势直接亏钱补贴发展金刚线。如果HJT可以量产,我相信隆基的PERC、TOPCON产能,不会成为扩产HJT的绊脚石!未来甚至改变当下光伏企业齐头并进的局面,转向一强多极的竞争格局。

我所了解到的HJT部分信息:

隆基股份:2019年以来公司申请多项铜电镀相关专利,提前布局光伏铜电镀技术,2022年申请抗氧化导电铜浆料专利技术。

晶联光电2023年4月23日500吨ITO靶材开工奠基,新基地也将作为光伏用ITO靶材的又一生产基地,加快光伏领域市场拓展,全面打造国产ITO靶材标杆企业。

太阳井铜电镀设备2022年2月交付,近期成功获得验收,并于2023.6.30日召开融资推介会准备大规模量产设备。.

某交流纪要透露隆基今年下半年可能要上马3-5GW HJT产能。

对于投资隆基的同仁,我想说,忽略短期股价无序波动,关注企业长期价值,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做为投资人,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过渡技术的过度扩产,看看扩产TOPCON电池最多的企业,技术实力如何?资产质量如何?是不是竭泽而渔?是不是资不抵债?是不是全靠融资?是不是一种赌博?一旦竞争恶化,融资渠道断裂,企业能不能正常经营?俗话说不知结果叫赌博,预知未来叫投资。如果你已经通过此篇文章看到明年后年的竞争格局,就应该知道该如何投资?才能避免亏损,获得收益最大化!#光伏# $隆基绿能(SH601012)$ $晶科能源(JKS)$ $晶澳科技(SZ002459)$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老笨2点02023-07-24 10:29

对光伏电站而言,组件成本已经下降至总成本的40%以下。一个典型的报价逆变器,线缆,安装等等配套设施的成本在2.2元每瓦,加上土地成本就更高。
典型的182Perc组件550W,Topcon570W,不考虑后续更好的温度系数以及更低的衰减,简单计算EPC
Perc 550*1.35+2.2*550=1952.5 1952.5/550=3.55
Topcon 570*1.35+2.2*550=1979.5 1979.5/570=3.47
EPC的差价约8分。
实际上,同功率的N型电池比同功率P型电池发电要高出3%上下。最后折算成度电成本,N型有更大的优势。
这就是为什么下游电站能够接受TOPCON相比Perc1毛溢价的由来。对电站而言,最终的iRR是由度电成本决定,而不是仅仅是组件单价。
当然,如果N型组件最后做出来只有555瓦、560W,那跟Perc只能做出540w,545W一个道理。
都是perc,都是Topcon,为啥隆基投标的时候总要贵上几分钱还能中标,就是因为隆基组件整体上功率更高。
所以topcon相对于Perc的优势是确定性的。topcon盈利能力更强,电站的irr更高。
目前N型组件和P型组件的招标是分开的。下游如何拆解N型和P型的份额,还是迷。
但是下游不会傻到明显超过N型市场供应,这样P型市场和N型市场竞争都更加激烈,电站才是最大的获益方。
最后一定能看到555wperc还能赚钱,而560W的topcon却不得不退出市场。
隆基改主意投Topcon,也是看到了topcon的生存空间。最理想的hjt即便出现,2,3年内产能也占不满整个市场。按照现在1.7亿投资,最多4年收回成本的topcon也是赚钱的买卖。
硅片环节的竞争更诡异也更戏剧性。23年底隆基加中环的硅片产能已经超过350GW,即便现在硅片产能过剩的程度一点也逊色硅料、电池和组件产能。但是中环在Q2大量计提后仍然有6,7分的利润,是因为制约因素在高纯度石英砂。最近高纯度石英砂还在涨价,说明紧缺依旧。硅片的产能按照有没有高纯度石英砂被划分成两类。
目前整个市场对光伏的分歧有两点:
1,价格战会杀到什么程度,硅片,电池,组件各个环节利润最后会怎么分配。
2、由第一个问题导致第二问题,光伏究竟是周期制造还是科技成长。
目前市场的定价光伏是周期制造,目前处于盈利顶点,价格战开打企业盈利会来到低点。
价格战是确定无疑的。头部企业的净利润率一定会因为价格战而降低。但是包括隆基在内的头部企业,24年的出货相比22年都有一倍的增幅,利润总额未必会下降。就更不用说市场出清利润率恢复后了。
即便是最理想的技术成为现实,新旧技术对成本的影响也在10%左右。而周期波动对价格的影响远大于这个比例。
所以光伏肯定是兼具周期和技术属性的行业,看到周期而按照周期定价是错的,单独看到技术差异而否定周期也是错的。
市场最后的定价,还是要回到盈利能力上来。在行业周期属性主导期间,隆基表现拉跨,$隆基绿能(SH601012)$ 以后行不行,拭目以待吧。

加息首季2023-07-24 12:36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99.99,也推荐给你。
我还是老观点——在即将结束的蜜月期过后,N-TOPCon的盈利能力未必能比P-PERC高。或者说,P-PERC,相对N-TOPCon而言,至少不会差多少。
N-TOPCon的相对利润优势源于“成品的效率溢价”- “工艺成本抬高”。二者的结果为正(溢价),但这个溢价,在电池产能充足的市场条件下,会造成N-TOPCon产能之间的竞争。竞争硅材料,抬高N/P差价;竞争银浆,抬高银成本。
另外在市场方面,N-TOPCon的相对溢价有限度。在非效率敏感场景,没有;在非效率敏感客户,没有。即便N-TOPCon产能>市场总需求,也不会彻底挤掉P-PERC。P-PERC反而可能因工艺成本低+硅材料成本低+银耗低而比N-TOPCon有更好的电池端利润,或者说在电池端亏得更少。
子不教父之过,学不严师之惰,N-TOPCon亏钱,大A赌徒和骗子之祸。
隆基绿能当初放弃N-TOPCon,在长期看,是正确的。而今之计,隆基左手硅片+右手组件,跟急疯了的N-TOPCon专业电池厂们搞好双经销当属救人于水火之善行,必有厚报,很厚!

小康之路09202023-07-23 20:57

隆基最大的利好是,二季度基金继续卖了上百亿, 剩余市值仅45亿。 公募重仓第50名最低都75亿左右。

南北楼2023-07-23 21:25

产业资本代表市场最专业、最聪明的资金,资本市场更多该做的是学习和揣摩,而不是臆想和否定。作者难道比隆基、通威、天合、东方日升、晶科等更专业吗?

风范有道2023-07-24 13:10

透彻!加息对光伏研究确实非常深入。在我看来,TOPCON的高银浆耗量,会随着产能不断扩大而成为TOPCON脖子上的绞索(之一,效率空间有限是另一根绞索),产能越大,绞索越紧!
光伏去银,TOPCON怕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周期做最大的贡献了!

全部讨论

对光伏电站而言,组件成本已经下降至总成本的40%以下。一个典型的报价逆变器,线缆,安装等等配套设施的成本在2.2元每瓦,加上土地成本就更高。
典型的182Perc组件550W,Topcon570W,不考虑后续更好的温度系数以及更低的衰减,简单计算EPC
Perc 550*1.35+2.2*550=1952.5 1952.5/550=3.55
Topcon 570*1.35+2.2*550=1979.5 1979.5/570=3.47
EPC的差价约8分。
实际上,同功率的N型电池比同功率P型电池发电要高出3%上下。最后折算成度电成本,N型有更大的优势。
这就是为什么下游电站能够接受TOPCON相比Perc1毛溢价的由来。对电站而言,最终的iRR是由度电成本决定,而不是仅仅是组件单价。
当然,如果N型组件最后做出来只有555瓦、560W,那跟Perc只能做出540w,545W一个道理。
都是perc,都是Topcon,为啥隆基投标的时候总要贵上几分钱还能中标,就是因为隆基组件整体上功率更高。
所以topcon相对于Perc的优势是确定性的。topcon盈利能力更强,电站的irr更高。
目前N型组件和P型组件的招标是分开的。下游如何拆解N型和P型的份额,还是迷。
但是下游不会傻到明显超过N型市场供应,这样P型市场和N型市场竞争都更加激烈,电站才是最大的获益方。
最后一定能看到555wperc还能赚钱,而560W的topcon却不得不退出市场。
隆基改主意投Topcon,也是看到了topcon的生存空间。最理想的hjt即便出现,2,3年内产能也占不满整个市场。按照现在1.7亿投资,最多4年收回成本的topcon也是赚钱的买卖。
硅片环节的竞争更诡异也更戏剧性。23年底隆基加中环的硅片产能已经超过350GW,即便现在硅片产能过剩的程度一点也逊色硅料、电池和组件产能。但是中环在Q2大量计提后仍然有6,7分的利润,是因为制约因素在高纯度石英砂。最近高纯度石英砂还在涨价,说明紧缺依旧。硅片的产能按照有没有高纯度石英砂被划分成两类。
目前整个市场对光伏的分歧有两点:
1,价格战会杀到什么程度,硅片,电池,组件各个环节利润最后会怎么分配。
2、由第一个问题导致第二问题,光伏究竟是周期制造还是科技成长。
目前市场的定价光伏是周期制造,目前处于盈利顶点,价格战开打企业盈利会来到低点。
价格战是确定无疑的。头部企业的净利润率一定会因为价格战而降低。但是包括隆基在内的头部企业,24年的出货相比22年都有一倍的增幅,利润总额未必会下降。就更不用说市场出清利润率恢复后了。
即便是最理想的技术成为现实,新旧技术对成本的影响也在10%左右。而周期波动对价格的影响远大于这个比例。
所以光伏肯定是兼具周期和技术属性的行业,看到周期而按照周期定价是错的,单独看到技术差异而否定周期也是错的。
市场最后的定价,还是要回到盈利能力上来。在行业周期属性主导期间,隆基表现拉跨,$隆基绿能(SH601012)$ 以后行不行,拭目以待吧。

2023-07-24 12:36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99.99,也推荐给你。
我还是老观点——在即将结束的蜜月期过后,N-TOPCon的盈利能力未必能比P-PERC高。或者说,P-PERC,相对N-TOPCon而言,至少不会差多少。
N-TOPCon的相对利润优势源于“成品的效率溢价”- “工艺成本抬高”。二者的结果为正(溢价),但这个溢价,在电池产能充足的市场条件下,会造成N-TOPCon产能之间的竞争。竞争硅材料,抬高N/P差价;竞争银浆,抬高银成本。
另外在市场方面,N-TOPCon的相对溢价有限度。在非效率敏感场景,没有;在非效率敏感客户,没有。即便N-TOPCon产能>市场总需求,也不会彻底挤掉P-PERC。P-PERC反而可能因工艺成本低+硅材料成本低+银耗低而比N-TOPCon有更好的电池端利润,或者说在电池端亏得更少。
子不教父之过,学不严师之惰,N-TOPCon亏钱,大A赌徒和骗子之祸。
隆基绿能当初放弃N-TOPCon,在长期看,是正确的。而今之计,隆基左手硅片+右手组件,跟急疯了的N-TOPCon专业电池厂们搞好双经销当属救人于水火之善行,必有厚报,很厚!

2023-07-23 20:57

隆基最大的利好是,二季度基金继续卖了上百亿, 剩余市值仅45亿。 公募重仓第50名最低都75亿左右。

2023-07-23 21:25

产业资本代表市场最专业、最聪明的资金,资本市场更多该做的是学习和揣摩,而不是臆想和否定。作者难道比隆基、通威、天合、东方日升、晶科等更专业吗?

2023-07-24 11:20

1.好几个数据不准确,量产规模有夸大成分。2.为了吹捧隆基,于是把别的都踩了一遍。 3.每个行业在技术更新换代的时候都会有新产能选择和旧产能过剩争论,你以为你看懂了全部?

淘汰初期都是惨烈的,HJT即使要淘汰topcon,也要面临topcon低价甩卖的竞争。不知后期hjt面临的门槛到底高不高?

TOPCon总体确实不如预期,主要体现在效率的提升,和生产良率,结果就是成本不能够有效的降低。晶科的LP路线的逻辑是用较高价格设备和成本解决效率和良率的问题,并且努力降本,同理适用钧达等,并且认为PE路线解决不了原理上的生产问题,目前看,这个逻辑还是成立的。于是有资金发现,比LP路线的设备投资贵不了多少,有更好的指标的HJT降本的前景清晰,于是转移到了HJT部分$迈为股份(SZ300751)$ $东方日升(SZ300118)$ 。最后,逻辑变成了,很多赚钱不及预期的TOPCon产能,赚钱的晶科钧达,赚钱的异质结,和赚钱的PERC产能,当产能够大,整个电池环节的盈利能力下降…………一些产能就需要出清

如果本文逻辑成立,那投资TOpcon的企业都是不专业的傻瓜。问题是像隆基、通威这样的企业,研究了多年才确定的技术方向,产业市场这么多专家,难道都错了吗?😀

2023-07-23 18:12

HJT本身就存疑 隆基为啥扩产不是HJT而是TOPCON呢

2023-07-23 17:58

中国光伏堆积落后产能的能力和基建狂魔一样,举世无双。
利好氢能源,利好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独立自主,利好光伏落户进入寻常百姓家,利好中国光伏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
煤炭留给子孙,我没买煤炭水电这类股,以后是少用煤炭的低电价时代。
$格力电器(SZ000651)$ $隆基绿能(SH601012)$ $中国神华(SH60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