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买入“优秀公司”意味着什么?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762回复:689喜欢:987

我们很多投资者都在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公司,这个过程大多数时候都是很艰辛的,当然有些人也会有“一见钟情”的情况,而当我们费尽心思找到这些自己认为足够优秀的公司后,依然会面临另一个挑战:该用什么价格买入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看看投资大师们是如何选择的:格雷厄姆作为价值投资的鼻祖,在他那个时代由于经历过大萧条时期,所以在估值方面有严格的标准,一般最高不超过16倍市盈率,大多数时候都在10倍左右;巴菲特在格老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价值进行了提炼,所以在估值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放宽,一般最高不超过20倍,大多数时候都在15倍左右;而彼得林奇作为成长股投资大师,他对估值的要求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低,一般最高不超过25倍,大多数时候在20倍左右,他也曾经说过:你永远也不应该用40倍的市盈率去买入一家优秀公司——很难想象这是一位以10倍股为目标的成长股投资大师所说的话。因此,我们看到,不论是老派的价值投资大师,亦或是新生代的成长股投资大师,他们对优秀公司的估值标准都不会是过度放宽的,而他们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长期投资收益(此处为简化讨论,不对一些以市净率等其他指标进行投资决策的投资领域作讨论)。

对估值水平的高要求,其实蕴含了投资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撑点:安全边际。不论是我们普通投资者,还是这些投资大师们,都应该牢牢记住这一点,它会让我们的投资变得牢不可破。

那么,假如我们选择高价买入优秀公司会发生什么呢?首先,它会让我们失去投资的主动权。因为一旦用高价买入这些股票,就使得它们“不得不”表现的那么优秀,稍有不及预期都将带来惨烈的下跌。如果我们没有为此支付过高的对价,那么对于是否优秀的容忍度也将随之提高,假设当初的眼光确实没有看对,也不会对我们的投资产生太大的损失(比如巴菲特投资IBM公司,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但也没有产生什么损失)。而支付高价购买股票,就好比:“举着火把穿过火药库,即使你毫发无损,也改变不了你是个蠢货的事实。”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高价买入优秀公司的惨痛后果。比如我们a股市场上的知名白马公司中国平安,假如你在2007年以60倍市盈率买入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保险公司,到10多年后的现在,市盈率下降到14倍,这笔投资也才刚刚开始扭亏为盈。如果8年前你以40倍的市盈率买入一家叫东阿阿胶的公司,作为中国知名的中药保健品公司,它的历史可能传承了上千年,频繁的涨价也让它的业绩持续上涨,但是你在它身上的年平均投资回报可能只有可怜的个位数。

在美国市场,这样的案例也并不鲜见,比如六七十年代著名的“漂亮50”事件,当时众多美国知名的优秀公司被投资者热烈追捧,市盈率被推到了50倍,70倍,甚至几百倍的地步,虽然这其中有很多的公司确实在后面的年份里保持了不错的业绩表现,但是过高的估值完全扼杀了股价继续良好表现的可能。比如宝丽来公司,它是一家业绩非常稳定的优秀企业,市盈率一度被炒高到了50倍,1973年这家公司的股价为每股143美元,但是到了1974年却下跌到了14美元,1978年反弹到了60美元,后来又开始下跌,1981年的时候就只有美股19美元了。还有大名鼎鼎的迪士尼公司,1972年市场位于高位时迪斯尼的市盈率为76倍,而1980年却仅有11倍,足足跌去了85%!不可否认,这些当时的美国公司拥有着强劲的市场的竞争力和靓丽的业绩表现,但是当我们头脑发热为此支付高昂的价格,可能会是一个糟糕的选择,也将为此付出惨烈的代价。

投资,本质上是一个选择的行为。我们放弃高价买入优秀公司,必然会有错过伟大公司的可能,但有时候懂得有所取舍是必须的。巴菲特常说如果我可以轻松跨越1英尺高的栏杆,就不会去选择跨越7英尺高的,这其中也透露了大师自己的选择智慧。而我们同时也要始终记住,任何所谓的“优秀公司”,都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它与客观现实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即使是股神也一样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这个高价买入的前提条件是值得小心推敲的。即使是面对一家优秀的公司,当它的价格过于高估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耐心的等待,因为等待也是一种能力。巴菲特把投资决策比作棒球运动中的击球,我们可以放弃那些没有太大把握的机会,而当进入自己的击球区的时候才用力挥棒用力一击。

杜鹃不鸣,则待之鸣。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W安全边际2019-04-03 16:29

巴菲特投资股票的估值一般都在15倍以下,即使是善于寻找十倍股的彼得林奇投资的股票估值一般都在25倍以下。这些都是大师的水准!但是我们A股却有很多买着超过30倍40倍以上估值的股票,还自称公司足够优秀,安全边际足够大,简直就是自欺欺人!并且还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借口,动不动就用巴菲特的那句话来自我安慰:“宁愿以一般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也不愿用便宜的价格买入平庸的公司。”但是他们却根本没有去看巴菲特指的这个“一般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很多人如此的自信,是我们A股的公司更好?还是我们的投资能力比大师更强?或者是我们太过贪婪了,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安全边际!虽然市盈率不是判断股票便宜还是贵的绝对标准,但是超过30倍以上的估值,大概率不会便宜的。。正如彼得林奇所说:你永远也不该用40倍市盈率去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

林奇法则2019-04-03 15:33

这个时间点说出这个话题很好,所以最重要的是买入策略,而不是主观臆断,基本面很多人研究进去就把自己认为“所谓的优秀”转换成了“真的优秀”,公司未来的轨迹成了心中的轨迹,而实际上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也有航线偏离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和你买入的时间点重合又付出了昂贵的价格,痛苦可想而知。

滚一个雪球2019-04-03 17:52

优秀公司肯定是终极追求,但是优秀公司不是只有一两家,再优秀的公司一年里50%的波动也很正常。在a股这个还不太成熟的市场,我感觉用合理或低估的价格找到优秀公司的机会还是挺多的,这一点上美股就要差很多,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目前a股还不成熟的阶段,因为超额收益还挺多。

波又动了2019-04-04 07:39

赠人"金子",手留屎香

Ricky2019-04-03 17:10

总体上,还是要买入优秀公司,最起码拿着本金还能回来,如果用看着便宜的价格去买平庸的公司,指不定出什么幺蛾子,从风险角度看是更危险的。
至于以便宜价格买入优秀公司从而获得超额收益,那全靠命!

全部讨论

巴菲特投资股票的估值一般都在15倍以下,即使是善于寻找十倍股的彼得林奇投资的股票估值一般都在25倍以下。这些都是大师的水准!但是我们A股却有很多买着超过30倍40倍以上估值的股票,还自称公司足够优秀,安全边际足够大,简直就是自欺欺人!并且还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借口,动不动就用巴菲特的那句话来自我安慰:“宁愿以一般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也不愿用便宜的价格买入平庸的公司。”但是他们却根本没有去看巴菲特指的这个“一般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很多人如此的自信,是我们A股的公司更好?还是我们的投资能力比大师更强?或者是我们太过贪婪了,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安全边际!虽然市盈率不是判断股票便宜还是贵的绝对标准,但是超过30倍以上的估值,大概率不会便宜的。。正如彼得林奇所说:你永远也不该用40倍市盈率去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

这个时间点说出这个话题很好,所以最重要的是买入策略,而不是主观臆断,基本面很多人研究进去就把自己认为“所谓的优秀”转换成了“真的优秀”,公司未来的轨迹成了心中的轨迹,而实际上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也有航线偏离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和你买入的时间点重合又付出了昂贵的价格,痛苦可想而知。

2019-04-03 17:10

总体上,还是要买入优秀公司,最起码拿着本金还能回来,如果用看着便宜的价格去买平庸的公司,指不定出什么幺蛾子,从风险角度看是更危险的。
至于以便宜价格买入优秀公司从而获得超额收益,那全靠命!

2019-04-03 15:57

又骗银粉死扛?

而支付高价购买股票,就好比:“举着火把穿过火药库,即使你毫发无损,也改变不了你是个蠢货的事实。”

看了一下茅台的股价,处于30倍以上的区间时间占比很低,大部分都在30倍以下,甚至是25倍以下,如果你能理解茅台的生意模式,完全有足够多的机会买入。

2019-04-03 19:22

夹头新手都会痴迷安全边际,却忘了它只是防止你赔大钱却无法让你赚大钱。所以他们大量的在破净垃圾企业上付出巨额的机会成本,这个成本大到之后任何的成功都不足以挽回他们的损失。这就是追求边际而选择垃圾的结果。相反如果高价买入优秀公司就算短期因为业绩下滑发生回撤,在未来企业也会通过优秀的业绩不断变得便宜从而挽回你的损失,同样是付出机会成本多年以后优秀企业会完全碾压烟蒂企业。过分注重边际本身就是注重短期回报的结果,同时那种不会变得越来越便宜的企业根本就不是优秀企业,你赔钱不是因为没有边际而是因为买到了垃圾!!
例如茅台每年都会被一些通过它赚了钱的货色卖掉然后去买垃圾银行,然后妥妥的让他们跑输大盘。这就是追求边际的下场!!这就叫拔掉鲜花浇灌稻草
为什么会有这种傻子呢?因为他们忽略了市场的有效性是相对的,以他们的水平市场大部分时间必然是有效的,无效的时候非常罕见。从而如果一支股票被卖到估值极低,大部分原因都是确实很差,反过来一个一支股票卖的很贵是因为确实很好。要想做好投资必须证伪市场,既买入那些因为市场犯错而低估的好企业,表面上反应为安全边际实际上背后是证伪的结果。但不能反过来说只要有边际的就是证伪成功的,否则价值投资随便什么傻瓜都能成功买低PE PB的就行了。

2023-06-27 14:34

遥想2020-2021年,多少雪球大v大声呼喊,20倍市盈率是买不到大白马的,你一定要溢价再溢价,在不买你就买不到了。现在股价腰斩了,大V们都不说话了,可怜被忽悠的小散们。这让我想起了本山大叔的“卖拐”,集体忽悠。

2019-04-05 15:38

作者应该说,没有什么生意是一定要做的,价格高了就拿着现金等待更好的机会。这个理念我很赞同。不过看这么多文字说这个道理就有点累了

2019-04-03 20:00

“优秀”这个词本身定义就有问题,万物皆周期,任何公司优秀都是有时间维度的,超过这个维度可能就不优秀了。
最明显的例子是08年之前的中石油、宝钢等一批周期品种,宏观决定这些品种当时是最优秀的,但是世界经济被08年金融危机打残后,周期股全变成了最烂的品种,但现在呢?
白酒也是一样,现在看着30%增长率“优秀”,未来呢?谁知道呢。我想这句话当初高市盈率买东阿阿胶的人深有体会。
以高估值买入“优秀”的公司是最大的风险,恒瑞、片仔癀那属于幸存者偏差,失败的例子很多,索菲亚、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