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77回复:182喜欢:4
中午在外面吃饭,吃半截隔壁桌有个小孩哇哇大哭,我转身用商量的口气说“能不能控制一下小孩或者带到外面哭够了再带回来”,没想到两个大人立马要跟我吵架。。。

全部讨论

2020-05-15 14:01

这是你不对 这话说的太么礼貌

1,看了一下上下文,判断楼主没孩子或者没带过孩子。
2,孩子的哭闹是无法控制的,你一个大人跟孩子较劲不合适。
3,公共空间没人规定孩子哭闹就一定要出去,如果你觉得噪声扰民可以自己出去。毕竟这不是你家。
4,如果你只说前半句可能人家能跟你说声抱歉,说了后半句人家怼你也很正常。
5,很多事情没经历过是不会明白的。

2020-05-15 15:05

1. 婴幼儿不具备控制情绪和判断对其他人是否有影响的能力,但这并不影响孩子作为个体享用公共空间,除非该公共空间不适合孩子出现或有明文规定。作为监护人应努力安抚小孩将影响降到最低,但安抚手段并不一定总是见效或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效,当家长意识到无法迅速安抚后,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小孩带离现场,当然也有很多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例如在狭小密闭的公共空间中,飞机以及行驶中的汽车就属于这类。
2. 关于你想商量此事时,使用的“能不能怎样”的句式,在现代社会的中文语境中隐含的命令意向往往大于建议,这需要视说话人的态度和其他润滑词汇的使用,否则就会被认为是用建议的口吻表达命令诉求。因为“能不能”是一种选择,而你显然希望家长选择“能”,否则你不会提出这样的请求,因此类似“能不能”的句式看似有选择,其实不希望有选择,主动提问已经态度鲜明的表达了自己意愿;另外“能不能”还隐含一层意思,即暗示对方明明存在对其他人有利的选择,而对方迟迟不作出,直到被别人提出,显示出对方的无能和素质低下,因为对方如果品德高尚或教子有方,早就如人所愿的做出有利于其他人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利益,例如就餐活动被终止,但这与我无关。因此“能不能”有时是表达命令和不满。
3.“外面哭够了再回来”将你本来想要表达建议的良好意图,变成了表达强烈不满和不耐烦。因为没有家长愿意孩子哭,“哭够”是对孩子的惩罚。有些家长有可能在家会用这种惩罚方式,即不理不问,让孩子“哭够”。但是如果是其他陌生人与家长商量让他们用“哭够”的方式去惩罚他们自己的孩子,这肯定不合适而且很挑衅,因为我们没有权利指导其他人应该如何教育或惩罚孩子。结合“能不能”句式,使得本来就容易让人误解为命令,变成了坐实就是命令,而且显露出强烈不满和惩罚的意味。当对方家长在孩子哭闹的烦乱境况下,听到这样的话,使得有可能没有恶意的一句话加剧了听者感受到的恶意。结果本来想是想商量,却引发矛盾升级。

2020-05-15 14:05

可能对有些家长来说控制小孩的难度等同于让你控制股价涨跌!所以他们感觉你在为难他们!

2020-05-15 14:08

你没生养过小孩吧?

2020-05-15 14:50

从个人的经历来看,有了小孩的确会有更多的同理心,我能理解对方小孩哭闹,我并不会去提意见,不过我肯定会尽力控制我的小孩,但这个真的很难!

2020-05-15 14:00

这才符合国情嘛。。。

2020-05-15 14:03

读书是为了心平气和和傻x说话,健身是为了让傻x心平气和的和你说话。

2020-05-15 14:32

如果大人已经在管理小孩了,还这么问,特别是说要求带到外面哭够了再带回来,确实问的也不怎么有教养

2020-05-15 14:01

符合国情,孩子餐馆哭闹不止家长就足够烦心了,你这么一问素质差的人基本就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