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41喜欢:18

拓斯达文章,终于又有新文章拜读了

《让进化成为拓斯达基因》

在《自私的基因》中,里查德·道金斯有这样一个观点,人类只是基因的生存机器(宿主),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基因才是主角。

自创业以来,有一件事是我始终在思考并努力平衡的,就是在企业发展各个阶段中,什么是应该一直坚守,什么是因应环境变化而随时应变的?

曾经尝试给出答案,例如战略需要坚守,战术随时变化,文化(如价值观)需要坚守,产品、技术、组织不断变化。最后发现,需要变化的,远远比不变的要多得多。

今年是拓斯达调整跨度比较大的一年,虽然我们每年都在转型,但今年尤为艰难。首先是原材料大涨,其次越南、印度分公司受疫情影响,同时新业务注塑机、CNC受供应链制约,在组织上也有一些调整,尤其是管理团队年轻化,还在磨合当中。这些如影随形的挑战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危机,同时也再次坚定了我们要学会在不确定中前进的信念。

2021年运行了接近半年,我们面对新赛道、新布局,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关于赛道和产品

拓斯达通过产业链的不断纵向垂直整合和横向水平延伸,已经初步实现了市场协同和技术协同,这当中也经历过产品、解决方案、模块化解决方案的交织发展过程。目前来看,产品主要服务群体在中小企业,解决方案主要应用在大客户居多。

我们目前选择的工业机器人、注塑机、CNC的三大品类,主要依托于我们的控制系统、伺服驱动、视觉算法这三个底层技术支撑,符合了5个条件——标准化、通用型、协同性、宽赛道、长周期。

主要解决了制造业的三个重点难题:

1、用工难题;

2、能源消耗和排放问题(水、电、气的浪费);

3、高端装备卡脖子和高价位问题。

关于产品,曾经持续过很长一段时间关于“技工贸”和“贸工技”的争论,可见对于经营而言,排序是非常重要的事。之前总结过拓斯达经历过三个基因进化阶段:销售基因、研发基因、平台基因。每个阶段的转变都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想做、能做和可做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有人对拓斯达的销售基因印象比较深,那只是创业初期限制的“能做”的事。制造业本身属于微利行业,采购者都是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真正能让客户用订单投票的,一定是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具有差异化、性价比高的产品,或者是能根据客户实际工艺,满足或超出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的所谓客户关系、销售技巧,对于客户采购运作,基本毫无影响。销售的本质,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有段时间我们也特别强调技术,尤其是底层核心技术,从控制系统到伺服到视觉,再到IoT和数字算法,但后面发现,有了技术,如果不能结合场景,转化成产品或解决方案,是无法落地创造价值的。

文化、品牌、渠道、技术、组织,都很重要,但真正能够触达到客户,转化成价值的,还是产品和解决方案。而在产品和解决方案当中,能够规模化复制的,还是标准化的产品。所以我们决定把资源重点投入到相对标准化或模块化的产品上来,结合之前累积这么久的实际场景和底层技术,这是我们下一阶段All in的事。

二、关于数字化

经过十几年的累积,我们截至目前已经触达超过20万家制造业客户,累计成交量超过15000家,运行中的设备超过50万台以上,这些数据的价值一直没有被激活和挖掘。作为一家以提供硬件设备为主的厂商,我们把自己定义成智能装备硬件平台,自三年前我们开始在软件研发投入上发力,但在数字化运营上并没有投入太多。

自从驼驮和集成侠这两个服务平台上线后,我们真正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价值和机遇。从需求采集、销售预测、库存、供应链、设备维保,到日常运维,数字化从线下运营给我们开启了另一扇门。通过数据可视化、采集、分析、决策,我们在快速交付、品质、成本管控、优化库存,沉淀了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数字化的路很长,数字化中台和运营投入很大,但我们坚信硬件只是通道和入口,软件和数据才是更有价值的未来。

三、关于人才

今年,我们在人才引进上做了一些调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结构呈现出四个四分之一。1/4来自拓斯达内生的成长晋升,1/4来自互联网领域,1/4来自同行业领域大牛,1/4来自C端消费品领域。我们相信跨界碰撞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基因跨度越大越优质;

二是越来越年轻化。高管平均年龄在36岁左右,全公司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我们尊重经验,我们也相信年轻的潜力;

三是基础学历越来越高。基本都是大公司背景,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更加全面。

但年轻高学历到底好在哪里?似乎又不太说得上来。我在反思自己年轻时和现在有何差异的同时,也在观察身边年轻和年长的同事做事的差异在哪里。最后发现,除了精力更充沛,更有好奇心愿意折腾之外,其实也并没有太多明显不同。也有很多同事年龄虽然大一些,但依然不断突破边界探索未知。所以本质上我们并不是因为年轻高学历而有希望,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年轻意味着更具可塑性,学习欲望更强,成长空间更大。但这种特质在很多年龄稍长的人身上一样能看到,而且很多岗位上,经验反而更是一种优势。那真正的本质是什么呢?

就像我们这么多年,在赛道、产品、组织、战略,甚至文化,都在因应环境变化而持续不断地升级,企业也因此在充满危机感的同时,保持着蓬勃的活力。我曾经总结出7个要求进化闭环——环境、商业认知、使命、赛道、组织、阶段成绩、基因。最终,我们发现,只有适应环境的成长欲望,才是企业一直向上的动力源。瑞·达利欧在《原则》中说过,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

不要给现在的自己轻易下任何定义,就像5年前我并没有意料到公司会长成今天的拓斯达一样。让每天进化,成为我们的企业基因。

文/火柴

$拓斯达(SZ300607)$ 

全部讨论

工业机器人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高端产品,核心技术都在国外大企业。中低端是数量众多的中小集成商激烈竞争的的传统制造业。拓斯达在机器人核心技术上看不到有突破的地方,反而将企业的战略转向做工业母机(cnc+注塑机)这种传统制造业,以及做赋能平台向虚拟化发展。 当家人吴总的个人IP打造很精彩,言论也很符合当下创业理论各种理念跟思维还有情怀上价值,但这些跟企业本身经营没有必然联系。 从战略上讲,一个后来的行业追赶者往往容易战略定位不专注, 不断进化的坏处就是容易向多元化的泥沼滑陷,容易重经营而轻研发,这点 拓斯达已经现实出明显的苗头。 从财务上看,一方面不断的融资手中大把现金另一方面吴总减持+质押 似乎有隐情, 对于减持跟质押问题的说明几乎没有,这根吴总标榜的情怀似乎有些出入。 庞大的应收跟存货也是一个隐忧。 说这些不是为了说明拓斯达是一个差的企业,他的优点也能说出很多。但是如果仅凭公司的营销号文章对于公司定性具有一个伟大企业的潜质,似乎欠妥, 而跟埃斯顿这种有技术优势的公司市场给出的估值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差距 似乎也能找到些线索。

2021-06-18 21:42

今年是拓斯达调整跨度比较大的一年,虽然我们每年都在转型,但今年尤为艰难。首先是原材料大涨,其次越南、印度分公司受疫情影响,同时新业务注塑机、CNC受供应链制约,在组织上也有一些调整,尤其是管理团队年轻化,还在磨合当中。这些如影随形的挑战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危机,同时也再次坚定了我们要学会在不确定中前进的信念。

虽然近期股价表现不想理
迎难而上也是拓斯达的一个基因
加油吧

2021-06-18 20:27

从老板到团队有初创期华为的很多基因…

2021-06-21 23:38

看评论说的很好,难得认真看看,看完有点失望,除了人才的四个四分之一有点亮点,其他地方谈不上出彩,感觉很务实,等解套赶紧清仓了

文章写得不错,吴老板真是一个兼具战略与战术眼光的牛人,关键是文章写得还这么有激情。有以下几点想法:
1.拓斯达未来可能会越做越轻,逐步降低制造业的比重,向数字化转型;换句话说,把制造业中,价值较低的苦活、累活,通过数字化分解,通过社会化资源来解决,同时赚取数字化的服务相关费用;自身重点做标准化,可以大量复制的高价值含量业务;
2.拓斯达可能要进入C端了,未来人才结构中有1/4的人才来自于C端;吴老板看来意识到还是C端好赚钱
3.拓斯达的集成侠目前发展,貌似暂时未达预期。拓斯达曾经预测2021年底累计成交客户5万家,目前累计成交客户暂时只有1.5万家,也就是上半年只多成交了0.5万家。而集成侠上半年的目标是成交1万家客户。当然6月份还没有结束,但估计有点悬。$拓斯达(SZ300607)$

2021-06-19 08:03

文章写的不错,公司不知道怎么样

2021-06-19 00:07

跌成这个逼样还有人吹票,做人要讲良心,吹这种劣迹斑斑的垃圾公司你是蠢还是坏?更可恶的还找几个托在底下叫。有时间看看埃斯顿吧。两个涨停股价彻底甩开拓斯达,市值快四倍了。不知道吴老板割韭菜的时候会不会感到丢人。

2021-06-18 20:13

老吴越加有深度思考能力

2021-06-18 18:25

思路清晰

2021-06-18 17:53

好文,难道是老吴自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