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结20181229】定位理论和消费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7喜欢:4


之前前辈水皮江鸟推荐过《定位》和《品牌的起源》两本营销的书,最近抽时间看完了,的确有些收获,结合消费股来做个小结。

一、书本内容

1、《定位》

定位,就是把品牌植入客户的心智,在其中占据前几名位置,通常必须要排在第一二位,才能促使客户购买。比如,要买高端白酒的人,绝大多数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茅台,第二是五粮液,然后才是其他。

成功占据了客户心智中的第一之后,地位是非常牢固的,即使后来者的品质比第一要好,也不可能把它拉下来,因为“第一”的位置本身就能提高客户体验到的“品质”。可口可乐公司曾经推出过“新可乐”,最终失败了。在盲品可乐的时候,喜欢新可乐的人几乎是喜欢老配方的3倍,但如果让人们先看商标再品尝,喜欢经典可口可乐的人却是新可乐的4倍多。

把一个定位很好的品牌延伸到不同品类上,则会稀释原有的品牌力,导致原来的品类和新品类的销售一起受损。李维斯将自己的品牌从牛仔服延伸到休闲服,就发现自己在牛仔服领域的定位被其他设计师品牌削弱了。

2、《品牌的起源》

商品的品类像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的那样,是从一个大类不断分化而来的,而品牌是依附于具体品类的。比如一开始只有一种汽车,后来分化成轿车、跑车、SUV等,相应产生不同的品牌,就像福特,最初只有一个车型,后来有皇冠的轿车、野马的跑车、探险者的SUV等等。

和分化相反的是融合,品类的融合一般都不会有好结果。就像瑞士军刀,上面集成了剪刀、螺丝刀、夹子等等,但实际上很少人会使用,同样市场上也有很多这类融合产品,大多都失败了。


二、不认同之处

当然书中也有些地方我不认同。

比如想用定位理论来解释所有事情,除了商业之外,各种历史人物的名字(品牌)对命运有重大影响。这个说法就点有算命的感觉。

比如逻辑问题,在论证品牌融合会有负面影响的时候,说到2000年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市值加起来2400亿美元,两公司合并之后,到2004年市值只有760亿美元。其实2000年刚好是互联网泡沫期,后面下跌是正常的,说明不了什么。

比如说电脑和电话没办法融合,所有在数码上要融合的战略都是错的。结果智能手机就是融合成功的见证,乔布斯的苹果手机靠的就是整合。

在《定位》里,还是留有余地的,说了几种应该做品牌延伸的情况:产品销量不大、竞争激烈、品牌广告投入小、非创新产品、经销的产品。《品牌的起源》就从头到尾都很明确,所有分化都好,所有融合都坏。

其实,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许多巨头都在做融合,做生态类的产品,一个品牌打天下,比如苹果、华为、小米等等。所以我的理解是,定位理论是挺好的,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加上商业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定位理论只涉及营销,许多时候不太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消费股的思考

1、五粮液

和茅台比起来,五粮液的品牌系列算是很多的,以前更多,近几年算是慢慢聚焦了。

根据定位理论,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品牌之间,最好要区分开来,不要让人容易混淆。从这点看,五粮液、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特曲、五粮头曲这几个品牌实在是太接近了,就我自己来说,没有看五粮液之前,还以为五粮春、五粮醇是假冒品牌。

由于五粮液的制作过程就是会产生大量的中低端酒,所以同时做中低端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名字上,最好是能够有更明显的区分,像绵柔尖庄就能区分开来。

2、美的

美的和格力比起来,就是同一品牌用在多种品类的典范。按照定位理论,这种情况没什么好果子吃,很容易在各品类中同时落后。但是,美的在好几个小家电品类里面,已经好几年保持了份额第一,实在是很难得。对应书中适合品牌延伸的情况,美的产品符合竞争激烈、非创新产品两点。当然这个解释太肤浅,说明不了什么。

其实我真正关心的是,为什么美的多元化能成功,而格力只能在空调独大,格力这个时候想要多元化,在“格力=空调”的强势定位下,能不能成呢?


欢迎大家指点,谢谢。

@今日话题 @一朵喵 @Marsfer @古查托尼 @水皮江鸟 @群兽中的一只猫 @林奇法则 

$五粮液(SZ000858)$ $美的集团(SZ000333)$ $深证成指(SZ399001)$ 

全部讨论

2019-02-24 18:11

保存。

2018-12-30 12:53

白酒领域,洋河应该是定位理论应用得很好的企业。海天梦系列互不冲突,也不会淡化“洋河”品牌

2018-12-30 09:53

定位不能解答所有问题。他也只是我们看待企业和行业的一种维度。至于格力和美的,我觉得主要区别还在于管理和组织经营。以前也讨论过。

2018-12-30 07:47

写的很好,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