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生猪BIG 5的核心财务指标!!!

发布于: 雪球转发:37回复:70喜欢:94

 $牧原股份(SZ002714)$    $新希望(SZ000876)$    $正邦科技(SZ002157)$   今天就简单明了的切入主题吧,什么叫做核心财务指标,我的理解分为生产端和资本端,生产端就是存货,生产性生物资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而资本端就是货币资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

先来科普一下生猪种群主要包括曾祖代种猪,祖代种猪,后备母猪,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而这些猪种在财务报表里面是归入不同科目的。这点清楚了以后,我们就来讲讲这些猪种跟财务指标的关系。

先来说说生产端的财务指标吧,


 存货:生猪行业一般是把仔猪和育肥猪计入存货科目,所以存货的科目一般能够显示企业的在将来六个月中的出栏量水平。但是这个科目的水很深,同样的金额显示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像牧原因为自己的仔猪都是自己的母猪养的,所以他没有外购,那他都是按照生产成本入账的,现在基本在350元一头入账,但是那些外购仔猪的企业他们的仔猪都是外部购买得来的,所以只能以购买价格入账,像今年的平均仔猪购买价格都在1700元左右,那他们入账的成本就是1700元,要比牧原整整多了5倍,那得出的结果是什么哪?虽然牧原的存货金额113.27亿跟温氏的125.26亿,新希望150.39亿,正邦的128.21亿,天邦的12.3亿是不在同一个比较维度的,后面四家的数据奇高并不代表他们的仔猪和育肥猪存栏量高过牧原,按照牧原5倍的的比例换算,他们的真实入账存货只能以25.05亿,30.08亿,25.62亿和2.46亿来换算真实的存栏量。从真实的存货来看,牧原就是最好的,要比温氏多88.22亿,比新希望多83.19亿,比正邦多87.65亿,比天邦多110.81亿。 生产性生物资产: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一般是曾祖代种猪,祖代种猪,后备母猪和能繁母猪。牧原是53.59亿,温氏60.4亿,新希望79.51亿,正邦64.50亿,天邦是20.76亿。乍一看这个数据牧原排在第四,已经被温氏,新希望,正邦赶超了,但是像存货一样,不同的入账金额导致了真实的折算数据是失真的。牧原因为没有外购,所有的都是按照生产成本入账的,所以入账价格是1400元/头,但是别的企业因为没有核心种猪群,所以都是以外购种猪为主,那他们的入账价格就是5500元/头,别家的入账价格接近于牧原的四倍,那再用这个四倍来计算这些企业的有效生产性生物资产价值,就分别是15.4亿,19.88亿,16.15亿和5.19亿。从真实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来看,牧原也是最好的,要比温氏多38.19亿,新希望多33.71亿,正邦多37.44亿,48.4亿。

再来看看资本端的财务数据,这些就比较简单了。


我会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看作为有息负债。当一个企业的货币资金跟有息负债的比值大于等于1时,那就代表一个企业偿债能力是最强的,换一句话说也就是它的经营风险是最小的,从表上看牧原是最高的,达到了1.12,接下来是天邦的0.61,正邦的0.40,新希望的0.28,温氏的0.17。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牧原的优秀,在大幅度借债发展的前提下,还能够把资金的风险度降的最低。

还有一些别的指标也能够帮助投资猪股的投资者深入分辨指标的真伪好坏,我下次也会在讲一些的。

全部讨论

仔猪的成本不等于存货的账面成本,猪育肥过程中的饲料、动保、人工、折旧、水电成本哪去了?难道不用计入存货的账面成本吗?你把其他几家同行的单位账面成本全部按照牧原的5倍计,会极其严重的误导别人!
大多数人买猪股都是看好非瘟给行业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都是来赚钱的,具体选择哪只猪股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认知和偏好,而牧原的优秀不需要如你这般踩踏或抹黑同行来凸显。

2020-09-03 23:38

你就这水平真的别发帖了

2020-09-04 00:21

不谈仔猪外的饲料、动保、人工、折旧和水电等成本,仅说仔猪成本养异。同行几家如正邦、天邦、新希望的仔猪大半也是自产的,外购只是占或高或低的比例,加权计算后,同行的单位仔猪成本也不可能是牧原的5倍吧?

2020-09-04 00:30

这两年养成一头115KG肥猪的成本就要1400元以上,照你的说法,一头150kg级别、235日龄才能配种,配种成功才能转为能繁的母猪入账成本才1400元?你该不会是把后备母猪当能繁母猪了吧?

2020-09-04 02:15

这种折算的话,岂不是其他家的猪仔母猪全部为外购,太过片面了.....不科学....一味的用这样的计算器给牧原拔高,市场资金未必认同..

2020-09-05 21:37

其它不说,单单一个应收款牧原是0,就知道行业地位!全是现金交易,暴利而又持续创造现金流,然后继续投入举债扩张,很多人说老秦是疯子,在我看来时势造英雄!明年开始或许牧原就是一个几乎0负债而又持续创造现金流的奶牛,而两邦,希望等未来几年则要负债前行,周期谷来临时,是否扛得住未知之数,长线讲究最确定,而规模和成本还有持续现金流具有如此优势的寡头摆在那里,怎么还会有人看得起二三流猪企?行业竞争最终不是共同繁荣,而且弱肉强食,胜者为王,我们投长线,看的就是具备傲视群雄的格局!不喜勿喷。

2020-09-03 23:55

掌握正确的投资理念最重要,难得大佬给科普知识。

2020-09-03 23:31

新希望的GP和GGP有20万头,真实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不能简单的除以4

2020-09-03 23:23

其他的猪股的小猪都是买牧原的吗,那这个月牧原小猪卖少了,他们是不是都没有猪养了啊→_→他们的生物性资产也可以清零了,不产小猪还要母猪干吗

2020-09-03 23:46

逻辑没啥问题,主要是除牧原外外购比例不清楚,就无法准确比较存货的真实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