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中报后雨虹的思考和总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35喜欢:30

22年中报后雨虹的思考和总结

中报后,一直想写雨虹的文章,把自己的思考和资料梳理出来,以对雨虹的这笔投资有个交代……面对残破的股价。


一、雨虹战略

现阶段雨虹的企业战略,就是最高效的打造一个无可撼动的综合建材平台型企业。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打造一个高效的企业运作体系和建造一个覆盖全国的完善的多品类建材产能。

(一)打造高效的决策机制—优化企业组织架构

在涉及企业管理根本的组织架构的搭建中,雨虹从18年到现在已经三次优化自己的企业管理架构!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的动静,一方面赞叹雨虹管理层对企业如臂指使的程度,一方面感慨管理层的精益求精和铁腕风格。

(参考中信证券孙MM的研报)

1、2018年架构改革:

整合多品类业务,搭建以工程集团和民用集团两大体系,融合直营和经销渠道,综合产品品类。

本次架构改革后,尽管实现了渠道融合,但由于考核仍落在三大区层面,并未实现渠道下沉及细化考核,各大区投入资源开拓下沉市场的动力有限,仍更习惯于在已经积累了营销基础的核心城市进一步开拓优质项目,造成公司在高低线城市的市占率存在较大分化,在下沉市场深度扩张能力尚未激发。

2、2020年架构改革:

这次变革的重点,取消工程集团,变更为一体化公司和事业部,设立区域一体化经营公司具有重大意义!

所谓一体化公司,是指在之前的三大战区运营方面很难覆盖,占有率偏低且具有市场拓展价值的区域,设立全资子公司。如此,让听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

依托当地的生产基地,相对独立地开展自主经营。一方面,放手一线,自由发挥,提高当地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将综合建材平台中的其他泛防水材料如涂料和砂浆等协调开展区域深耕。

这一手很可能是针对建材这种受限距离和库存的品类聚焦本地市场,开展属地经营具备天然优势的管理架构,如成功,可以作为经典案例了。

(二)打造一线战斗力队伍—合伙人机制

除了对大B的集采和部分直销,大部分产品还是需要经销商进行经销,为了实现经销商的利益捆绑、充分激励,雨虹创造性的推出合伙人机制。

无论是工程渠道还是零售渠道,公司筛选优质经销商发展成为合伙人,对合伙人严格执行分级制度和目标考核,并通过分红、股权激励、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与合伙人形成利益捆绑,激励合伙人完成业务开拓目标。相应的,合伙人也能享受公司的市场战略引导、担保和授信、优惠拿货价、标准化施工工法培训、品牌背书、招投标资源分享等硬性和软性支持,增强自身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效率,因此公司的合伙人团队能力强、粘性高。

合伙人制度在开拓市场,提高市占率方面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体现了管理层的分享精神。当然,由于不断引进新的权益阶层,摊薄了原股东的收益,也可能会造成公司元老和新贵的割裂,处理不好会造成反噬!

纯猜测,二季报前的减持,也许有它的影子。

(三)随时随地保障的粮草供给—产能建设

有了灵活机动的指挥中枢,以及强悍战斗力的一线队伍,接下来就是补充产能。建材产品的集中度难以提高的根源,在于建材业务半径会受制于运输距离以及储存不经济。完成基地建设,一次性搭建设施,物流,人力及管理之后,以防水为龙头,带动对泛防水建材的多品类协同,会非常的高效,且复利价值巨大!比如接下来的管道的开发业务,将依托已成型的布局可以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铺开。

产能宣传口径存在虚的可能,下图为按实际支付金额统计的资本开支支出

21年开启的扩张狂潮,22年并未止步,上半年实际支出就已经超过25亿以上,目前在建的32个项目中,21年开启建设的有28个,预计全部完工尚需真实投资资金达80亿左右。接下来的2年内,都是雨虹产能建设的高峰期。

另外,已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尚未开建的项目还有多达十个以上!

逆周期开展的项目投资范围之广,投资之巨,时间之长超出一般人想象!

北新石膏板从04年的1亿平米到10亿,花了5年时间,从此北新走上了石膏板垄断之路。对雨虹来说,预计耗时五年成型的产能建设是其整个战略的必要一环,也是最有野心,最有护城河的一环。

(四)裂变!

在全国范围内搭建产能布局之后,综合看下来,这不啻是一场既可怕又宏大且富有想象力的战略性多元化布局。

听得见炮火的当地决策层,如狼似虎的合伙人队伍,就近的低成本高质量以防水为导向的综合建材产品,

届时,当一切尘埃落定(我预计在2024年基本完成产能建设),在某一个区域可能遇到强劲的竞争对手,如伟星管道,但携雨虹的产品品牌,低成本,灵活高效的指挥,狼性战斗力队伍以及地方政府的助力等等,就算不能战而胜之,也可以分得一杯羹!

但如放眼全国范围,雨虹再无敌手。

雨虹的综合建材平台,很可能就此搭建完成!

写完了长期前景,再看眼前的困难!

二、行业空间

(一)防水市场到底有多大?

1、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在2017年5月表示防水行业产值2000 亿元左右,2015-2020年,五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幅63%,年复合10.38%。

2、2021年防水材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800余家,总为收入为1262 亿元。

所以防水总市场空间至少是2000亿。

(二)商品房防水规模有多少?

防水工程造价占房屋建安成本的1%-1.5%,按照单位建筑面积的建安成本约2000元/平米,则单位建筑面积的防水包工包料成本为20-30 元/平米。2020 年全国开发商口径房屋新开工面积为 22.5亿平米,测算新增商品房的防水需求在600亿左右。

其他非开发商开发的房屋防水需求占比70%左右,包括:政府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工商业建筑、市政及基建工程、既有建筑修缮等等。

雨虹是防水龙头,行业空间与雨虹的空间息息相关。

三、房地产暴雷对雨虹的影响有多大?

开发商暴雷,短期会影响雨虹在商品房领域的份额,但中期不会。

21年中之前,全国商品房的新增规模在17万亿左右,稳定态的规模估计在10亿左右!看起来下降很多,但从定性来看,21年中之前,雨虹在开发商的中标率不到20%,一方面很多开发商的业务已经不能去承接了,排除在雨虹的合作范围之外,另一方面部分开发商更看重投标的商务分,也就是报价!

但大浪淘沙后稳定态下的开发商将是最优质民企和央企国企主导的房地产,属于认真做地产的企业,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发生改变,对防水的重视程度远超之前,其技术分要求会更突出,当然在报价方面,雨虹也是有竞争力的!随着全国布局的完成,相信雨虹的中标率乐观情况下会达到目前在基建领域的水准!

因此:目前非稳定态的混乱情况下,雨虹在开发商领域的需求可能是下降的,但稳定下来之后,雨虹的份额很可能还会上升,其常年在万科防水需求中占比90%的份额。

本次中报,雨虹的集采下降了20%以上,主要就是受开发商暴雷的短期因素影响,如果相信最终房地产会稳定下来,哪怕在10万亿水平,雨虹的份额也会得到保障。

四、变化中的防水应用场景,雨虹的份额会更大。

功能性建材的核心就是要盯准应用场景,通过服务让产品在应用场景里落地,实现产品应有的功能。这是抓住防水需求的关键,而不是担心某一模块的需求。

(一)不管是防水新国标的落地还是分布式光伏防水改造,这些增量空间不可能按照现有市占率平均分配给每一个防水企业,雨虹作为防水一超,所获得的份额会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二)开发商的比重随之下降,政策性住房比例上升,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加速落地等等,凡是涉及到基建市政等非住宅应用场景的部分,雨虹切走的份额都会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一则因为企业实力,二则因为与地方政府的投资协议要求。

(三)去年下半年开始延续到现在的外部环境,中小防水企业的出清是必然的。

五、雨虹中报应收大增,暴雷了吗?

(一)从年度应收对于营收比来看:

雨虹的应收占营收比重从2015年开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公司在近年来的年报上多次强调加大回款力度和回款考核,甚至股权激励都将这一条列入其中,以年度看还是很有效果的。

(二)年中数据走势图

近8年年中看,今年并没有明显恶化,当然说有多好也没有结合上图也可以看到,雨虹都是在年底回款,年中对回款要求适当放松,达不到暴雷水平。

在疫情和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给经销商更多授信,提前授信,二季度变相的提前发货等等,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改雨虹的投资价值!

五、二季度利润大降

这没什么办法,原材料暴涨,雨虹的存储只能抗一个季度,扛不住二季度,科顺扛不住,北新扛不住,防水行业谁都扛不住,但是这个不是常态,价格会提升,原材料会下降,下半年基数低等等,业绩不会太悲观。

雨虹这笔投资,是为自己的固执买单,短期看跌跌不休的股价,但稍微放长远一点,我相信雨虹会回来。

在自己纵横了近20年的主航道拥有如此的决心和魄力去构建自己的战略,无论从企业文化到品牌建设,从市场营销到商业模式,从产能布局到执行力都无可挑剔,我相信这是唯一的东方雨虹

@谦和屋 @曹植 $东方雨虹(SZ002271)$    $科顺股份(SZ300737)$   

全部讨论

雨虹当下最大的问题不是长期确定性,是节奏。

我们从:净利润=市场容量*市占率*净利润率来分析。

1. 市场容量2000亿(地产部分占500-600亿,即使腰斩,总体占比10%出头,长期看影响会逐步缩小),且还在成长,如果未来防水新规落地(近3年恐怕很难)会有一次很大的扩容。

2. 市占率不高,且目前行业内还看不到能和雨虹匹敌的对手。

3. 净利润率,目前沥青高位的价格不会持续,长期看有挨打,就有吃肉的时候,均值回归一定会到。且C端占比的扩大,未来会增强价格传导的能力。

综上所述,从任何一个维度看,长期都不需要担心,只要雨虹自己不犯大错(步子大了扯到蛋)。

但是短期的节奏恐怕不会这么平滑。

其实年初雨虹的计划是地产B端集采的缺口靠基建和保障住房来补,这是从市场空间的角度。

而提升市占率的策略则依托于下沉的一体化公司(直营+渠道)。

我当时是比较buy in 这个方案的,但是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方向对,但是节奏做不到很完美,也就是会有一个青黄不接的gap.

一季度的表现打了我的脸,但是二季度验证了我的看法。

那么到半年报后看,地产集采确实下滑了20%,但是一体化公司并没有迅速的起来弥补缺口。

还好是C端的表现惊艳,否则业绩会更难看,这就是现实世界的生意,计划赶不上变化。


站在当下时点,跌是杀业绩,杀估值,而不是杀逻辑,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好的长期买点。

P.S. 雨虹之前作为一个平台型消费建材龙头的定位至少在当下是有问题的,因为德爱威的发展难言理想,尤其是C端。但是雨虹的防水和砂浆类业务在C端的影响力可能也被低估了,这块在未来如果持续得到验证,对其估值有很大的帮助。

$东方雨虹(SZ002271)$ $北新建材(SZ000786)$

2022-10-21 09:17

提价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落地……上半年疯狂的扩张建厂现在也完全偃旗息鼓了,董秘也不出来沟通一下

2022-09-03 10:05

全篇出现太多不理性的句子
什么狼性团队 什么剩下认真做地产的企业

现在问题是。市场需求减少,起码短期减少,长期不看好。雨虹防水龙头能不能突破主营业务,开发其它产品占领市场    另外能不能降低售价 抢占c端和低端市场 还不能降低利润率

2022-09-03 08:22

基建项目边际效应和财政支出是向下的拐点,天花板向下,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也是如你所说不断下降,仅仅靠想象中的市占率的提高来冲抵天花板下降,是不足够有说服力的。

2022-08-30 21:01

25块的价格差不多可以买了

2022-09-03 18:47

应收太多了。

2022-09-03 07:34

面对防水行业低迷期,雨虹如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样都是短期业绩增速受影响,但看长期竞争力优势并没有改变,全国布局的产能带来的规模优势(当然目前市场担心的也是摊子铺的太大会不会扯到蛋?仅从中报的财务数据是不容易证伪的,这个必须在三季度和全年现金流上看出雨虹的盈利能力变化)
中报在出色的地方就是雨虹在转型综合建材企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零售端(民建、德爱威)都开始发力,建筑修缮也是风风火火,并开始踏进管材。。。
优秀的企业就是能在行业低迷期间经受住考验,拭目以待雨虹未来3年的成长而不是下一个季度的盈利增长

2022-08-31 07:06

2022-08-30 21:06

深有同感!

2022-08-30 20:24

股价已经反应了预期。最坏的时候,已经在慢慢过去,熬上一熬,会是一片海阔天空的。